下载试题
当前位置:
学科首页
>
文言文阅读
>
人物传记类
>
试题详情
难度:
使用次数:148
更新时间:2015-12-22
纠错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钟会字士季,颖川长社人。太傅繇小子也。少敏惠夙成。中护军蒋济著论谓:“观其眸子,足以知人。”会年五岁,繇遣见济,济甚异之曰:“非常人也。”及壮,有才数技艺而博学,精练名理,以夜续昼,由是获声誉。正始中,以为秘书郎。迁尚书、中书侍郎。高贵乡公(曹髦)即尊位,赐爵关内侯。

毋丘俭作乱,大将军司马景王(司马师)东征,会从,典知密事,卫将军司马文王(司马昭)为大军后继,景王薨于许昌,文王总统六军,会谋谟帷幄。时中诏敕尚书傅嘏,以东南新定,权留卫将军屯许昌为内外之援,令嘏率诸军还。会与嘏谋,使嘏表上,辄与卫将军俱发,还到雒水南屯住。于是朝廷拜文王为大将军、辅政,会迁黄门侍郎。封东武亭侯,邑三百户。

甘露二年,征诸葛诞为司空,时会丧宁在家,策诞必不从命,驰白文王。文王以事已施行,不复追改。及诞反,车驾住项,文王至寿春,会复从行。

初,吴大将全琮,孔权之婚亲重臣也。琮子怿、孙静、从子端、翩、缉等,皆将兵来救诞。怿兄子辉、仪留建业,与其家内争讼,携其母,将部曲数十家渡江,自归文王。会建策,密为辉、仪作书,使辉、仪所亲信赍入城告怿等,说吴中怒怿等不能拔寿春,欲尽诛诸将家,故逃来归命。怿等恐惧,遂将所领开东城门出降,皆蒙封宠,城中由是乖离。寿春之破,会谋居多,亲待日隆,时人谓之子房。军还。迁为太仆,固辞不就。以中郎在大将军府管记室事,为腹心之任。以讨诸葛诞功,进爵陈侯。屡让不受。诏曰:“会典综军事,参同计策。料敌制胜,有谋谟之勋,而推宠固让。辞指款实。前后累重,志不可夺。夫成功不处,古人所重,其听会所执,以成其美。”迁司隶校尉。虽在外司,时政损益,当世与夺,无不综典。嵇康等见诛,皆会谋也。

文王以蜀大将姜维屡扰边陲,料蜀国小民疲,资力单竭,欲大举图蜀。惟会亦以为蜀可取,豫共筹度地形,考论事势。景元三年冬,以会为镇西将军,假节都督关中诸军事。……会移檄蜀将吏士民曰:往者汉祚衰微,率土分崩,生民之命,几于泯灭。太祖武皇帝(曹操)神武圣哲,拨乱反正,拯其将坠,造我区夏。高祖文皇帝(曹丕)应天顺民。受命践阼。烈祖明皇帝(曹叡)奕世重光,恢拓洪业。然江山之外,异政殊俗,率土齐民未蒙王化,此三祖所以顾怀遗恨也。今主上圣德钦明,绍隆前绪。宰辅忠肃明允,劬劳王室,布政垂惠而万邦协和,施德百蛮而肃慎致贡。悼彼巴蜀,独为匪民,愍此百姓,劳役未已。是以命授六师,龚行天罚,征西、雍州、镇西诸军,五道并进。古之行军,以仁为本,以义治之。王者之师,有征无战。故虞舜舞干戚而服有苗,周武有散财、发廪、表闾之义。今镇西奉辞衔命,摄统戎重,庶弘文告之训,以济元元之命,非欲穷武极战,以快一朝之政,故略陈安危之要,其敬听话言。

                                         (节选自《三国志》)

9.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少敏夙成    惠:聪明   B.前后累重,志不可    夺:改变

C.时会丧在家 宁:服丧   D.故虞舜舞干戚而有苗 服:服从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3分)

A.寿春破,会谋居多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B.有才数技艺博学      樊於期偏袒扼腕进曰

C.庶弘文告之训,济元元之命       请立太子为王,绝秦望

D.故略陈安危之要,敬听话言       吾还也。亦去之

1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钟会是太傅繇的小儿子,蒋济看到5岁的钟会时就称赞他不是一个普通人,并且在文中赞美钟会,看到他的瞳仁,足以知道他非同寻常。

B.毋丘俭谋反时,钟会跟随大将军司马景王、卫将军司马文王一同东征。他掌管机密事务,参与谋划,运筹于帷幄之中,立下汗马功劳。

C.甘露二年,皇上征召诸葛诞为司空,钟会预计诸葛诞不会听从命令,骑着快马前去禀告司马昭。诸葛诞反叛,钟会跟着文王到了寿春。

D.钟会任镇西将军讨伐蜀国。他发布檄文昭告蜀将吏士民:魏朝君王应天顺民,拨乱反正;西征之师,奉辞伐罪,仁义为本,怜民济世。

12.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辞指款实。前后累重,志不可夺。夫成功不处,古人所重,其听会所执,以成其美。(5分)

(2)文王以蜀大将姜维屡扰边陲,料蜀国小民疲,资力单竭,欲大举图蜀。(5分)

查看答案
题型:文言文阅读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下载试题
复制试题
【答案】

9.D

10.B

11.B

12.(1)(5分)言辞意旨恳切诚实。前后多次推让,心意不可使他改变。成就功劳而不居功,这是古代贤人所推重的,还是听从钟会所坚持的,来成就他的美德。

(2)(5分)文王因为蜀大将姜维多次侵扰边陲,估量蜀国地域狭小百姓疲惫,资力单薄枯竭,想大举谋取蜀国。

【解析】

9.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服:使……顺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0.

试题分析:B.而:连词,表递进,并且、而且 / 连词,表修饰关系。A.之:都是助词,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以:表目的,来。D.其: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

试题分析:B与原文不符,原文是“卫将军司马文王为大军后继”。钟会跟从的是东征的司马景王,司马文王统领的部队是司马景王统领的东征大军的后继部队。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12.

试题分析:翻译语句要准确翻译关键词语,如(1)句中,关键词“指”译为“意旨”、 “累”译为“多次”、 “夺”译为“改变”、 “处”译为“居功”。(2)句中关键词“以”译为“因为”、“扰”译为“侵扰”、 “竭”译为“枯竭”、 “图”译为“打算”。翻译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文言文参考译文:

钟会字士季,是颍川长社人,太傅钟繇的小儿子。小时候颖慧聪明早熟。中护军蒋济写的文章中说:“观看他的瞳仁,足以知道他不是普通人。”钟会五岁,父亲让他去见蒋济,蒋济认为他非常奇异,说:“他不是个普通人啊!”等到他长大后,有才干谋略及技能,并且学识渊博,精通玄学,夜以继日地学习,因此获得很大声誉。正始年间,被授任秘书郎,升任尚书、中书侍郎。高贵乡公(曹髦)登基,赐(他)爵位关内侯。

毋丘俭叛乱,大将军司马景王(司马师)东征,钟会跟随他,掌管机密事务,卫将军司马文王(司马昭)作为后继部队。景王在许昌去世,文王统率大军,钟会参与谋划,运筹帷幄。这时朝廷下诏命令尚书傅嘏,因为东南刚刚平定,暂且留下卫将军驻扎在许昌作为内外的援助,命令傅嘏率领各路大军回朝。钟会和傅嘏商量,让傅嘏奏上表章,立即和卫将军一起出发,回到雒水南驻扎。于是朝廷任命文王为大将军、辅政;钟会升任黄门侍郎,封为东武亭侯,食邑三百户。

甘露二年,(皇上)征召诸葛诞担任司空,当时钟会在家服丧,(钟会)预计诸葛诞必不从命,快马疾驰禀报文王。文王认为事情已经施行,不再补救改变。等到诸葛诞反叛,皇帝屯驻在项,文王到了寿春,钟会又跟随文王前行。

起初,吴国大将全琮,是与孙权有婚亲关系的重臣,全琮的儿子全怿、孙子全静、侄子全端、全翩、全缉等,都带兵来救诸葛诞。全怿哥哥的儿子全辉、全仪留在建业(今南京),和他家内人因争吵而诉讼,带着他的母亲,率领部下几十家渡过长江,自己归顺文王。钟会献策,秘密伪作全辉、全仪信件,派全辉、全仪的亲信带着入城告诉全怿等,说吴国中怨怒全怿等不能攻下寿春,想杀完诸将全家,因此逃来归顺从命。全怿等恐惧,于是带着人马打开东城门出降,都蒙受封赏恩宠,城中因此人心背离。寿春被攻破,钟会谋划居多,宠爱厚待一天比一天隆盛,当时人称他“子房”(张良)。军队回还,升为太仆,他坚决推辞不接受。以中郎将身份在大将军府掌管记室事务,是亲信的任用。因为征讨诸葛诞有功,晋升爵位陈侯,多次推让不接受。皇上下诏说:“钟会统理军事,参与谋划,料敌制胜,有出谋划策的的功勋,却推却恩宠坚决辞让。言辞意旨恳切诚实。前后多次推让,心意不可使他改变。成就功劳而不居功,这是古代贤人所推重的,还是听从钟会所坚持的,来成就他的美德。”升为司隶校尉。虽然在外司,但时事政务方面的增减改动,皇上所做出的取舍决定,没有他不全面掌握的。嵇康等人被诛杀,都是钟会谋划的。

文王因为蜀大将姜维多次侵扰边陲,估量蜀国地域狭小百姓疲惫,资力单薄枯竭,想大举谋取蜀国。只有钟会也认为蜀可取,一起筹划考虑地形,议论事势。景元三年冬,任命钟会为镇西将军,拿着符节督管关中军事。钟会发布昭示蜀国将吏士民的文告说:“以前汉室(汉朝)福分衰微,整个境内分崩离析,百姓的生命,几近于消亡。太祖武皇帝(曹操)非常勇武德才超凡,治理乱世,使之恢复正常,拯救将要摇摇欲坠的世界,造就了我华夏。高祖文皇帝(曹丕)顺应天心民意,接受天命登基。烈祖明皇帝(曹叡)累世盛德,辉光相承,恢复开拓宏伟功业。然而江山之外,还有不同的政治和风俗,四境之内的百姓还不能全部蒙受王化,这就是三祖顾念感怀留下遗憾的原因啊。现在主上品德高尚思想明达,继承发扬前人的业绩,宰相忠诚恭敬开明诚信,任劳任怨地辅佐王室,施行政教施予恩惠万邦和谐,四方归顺进贡。感伤巴蜀,难道他们不是人民?怜悯这里的百姓,他们的辛劳奴役还没有停止。因此命令授予军队,恭敬地施行上天的惩罚,征西、雍州、镇西各路大军,五路并进。古代圣君出兵,以仁为本,以义治理;王者之师,不战而胜;因此虞舜舞动盾斧使有苗人顺服,周武有发放钱粮周济百姓的美德。如今我——镇西将军钟会接受君王正义的命令,统领军队辎重,希望光大文告的教导,来拯救百姓的性命,不是穷兵黩武,来加快一个朝廷之政治,因此大略陈述扶助危难的关键,(大家)还是恭听(我的)善言吧。”

=
类题推荐:
人物传记类
难度:
使用次数:105
更新时间:2009-12-17
加入组卷
1.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611题。

胡质之子威,字伯虎。少有志向,厉操清白。质之为荆州也,威自京都省之。家贫,无车马童仆,威自驱驴单行,拜见父。停厩中十余日,告归。临辞,质赐绢一匹,为道路粮。威跪曰:“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质曰:“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威受之,辞归。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食毕,复随旅进道,往还如是。质帐下都督,素不相识,先其将归,请假还家,阴资装,百余里要之,因与为伴,每事佐助经营之,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威疑之,密诱问,乃知其都督也,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后因他信,具以白质。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其父子清慎如此。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晋武帝赐见,论边事,语及平生。帝叹其父清,谓威曰:“卿清孰与父清?”威对曰:“臣不如也。”帝曰:“以何为不如?”对曰:“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如者远也。”官至前将军、青州刺史。太康元年卒,追赠镇东将军。

6.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威自京都之         省:探望。    

B.不于何得此绢       审:知道。

C.自放驴,取炊爨     樵:打柴。 

D.后因他,具以白质    信:使者。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是吾俸禄之余,以为汝粮耳。   见其客朱亥,俾倪,久立与其客语。

B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   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C.后他信,具以白质。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晋武帝赐见,论边事,语平生。  烧尽北船,延岸上营落。

8.从句式的角度看,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粗的部分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   2)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

3)密诱问,乃知其都督也。       4)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

A.(1)与(2)相同,(3)与(4)不同

B.(1)与(2)相同,(3)与(4)也相同

C.(1)与(2)不同,(3)与(4)相同

D.(1)与(2)不同,(3)与(4)也不同

9.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食毕,复随旅进道――吃完饭以后,又跟随旅伴上路。

B.先其将归,请假还家――早就要带他回去,于是请假回家。

C.阴资装,百余里要之――暗中准备盘缠;在百余里外的路上迎候他。

D.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于是拿出先前给自己的绢答谢他,并把他打发走。

10.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其父子清慎如此的一组是

①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②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

③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      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

⑤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    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威自小志向远大,砥励名节,品格高尚。他在辞父归家时,问明所赐绢的来路后,方肯接受。途中又亲自放驴,料理生活,从无靡费之举。这使他日后得到很高的声誉。

B.胡威之父胡质身居高位却能恪守清廉。胡威辞别回家时,他仅取绢一匹送作路资。在儿子询问时坦然地表明,此绢为正当所得,并非不义之财。从而赢得了儿子的敬佩。

C.胡质帐下都督善于逢迎。为博得胡质的好感,他在胡威归家途中曲意巴结,并辗转地让胡质知道此事。岂料弄巧成拙,胡质了解真相后对他严加处罚,并免去他的官职。

D.晋武帝十分赞赏胡质。他问到胡氏父子的高下,胡威说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认为自已远远不如。这既说明了胡质品格高尚,又反映了胡威尊崇父亲的心情。

题型:未分类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难度:
使用次数:163
更新时间:2009-12-17
加入组卷
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戚景通传

 戚将军景通,字世显,定远人。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因功以军政掌印。部使者举孝廉,升江南运粮把总。至则祛积弊,却羡余①,比输太仓。故有鬻筹之弊②,客以告。作色曰:“景通自结发事君,壹勿欺。吾宁受簿责③,毋宁自欺。”已输仓,不中计,对簿度支④,当降级。所部张千户者怀赢金三百馈之。景通笑曰:“吾且不欺受罪,顾纳赢金为欺耶?”事白复官。戚勋以总督备倭至,欲引将军为同姓。景通谢曰:“先世故姓倪,载在勋府,即自附,玺书之谓何?”卒却之。拜总督备倭,升山东都司佥书,升大宁都司掌印。河间治河,久未底绩。属为植,不逾月而告成。大宁缺佥书一人,部署匈奴内附者,景通言“安荣可”。荣奉百金为寿,目摄之曰:“吾荐贤,故荐君。以此相加,则吾荐非也。”荣惭而退。……斑白始有子,曰继光。继光綦履过庭,将军大诟曰:“童子何如!綦履⑤必锦衣,锦衣必肉食。尔父清白,必不尔餍。尔他日将饕卒伍以自封!”即知为外氏所遗,卒裂綦废勿著。居第垂二百年,始改作。命绮疏四户⑥,列两楹间。工请益绮疏十二。景通日:“使吾无得罪于先世,犹聚族于斯,四户足矣。不然,此且不保。”季年画策备胡,累数百牍。

 注:①羡余:古代官吏以无名杂税巧取豪夺,而以赋税盈余名义进贡皇室的部分财物,称“羡余”。②鬻筹:指虚报纳入官仓的粮食数量牟取私利。③簿责:根据文书所列罪状责问审理。④度支:官名,掌管全国财赋的统计和支调。⑤綦履:绣花鞋。綦,鞋上花纹。⑥绮疏:雕饰花纹的窗户。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则祛积弊              祛:除去

B.事白复官                白:(查)清楚

C.使吾无得罪于先世        使:如果

D.季年画策备胡            策:(举起)马鞭

8.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两个“却”字相同,两个“始”字不同。

B.两个“却”字相同,两个“始”字也相同。

C.两个“却”字不同,两个“始”字也不同。

D.两个“却”字不同,两个“始”字相同。

9.分别比较下列名句中“以”字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故有鬻筹之弊,客以告。②戚勋以总督备倭至。③以此相加,则吾荐非也。④尔他日将饕卒伍以自封。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句不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句相同。

C.①和③不同,②和④句相同。    D.①和③相同,②和④句不同。

10.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戚景通正直清廉的一组是

 ①至则祛积弊,却羡余。②吾宁受簿责,毋宁自欺。③先世故姓倪,载在勋府……卒却之。④属为植,不逾月而告成。⑤景通言“安荣可”。⑥命绮疏四户,列两楹间。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①④③                  D.③④⑤

11.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戚景通升江南运粮把总,按实际情况征收粮食输入太仓。因过去有虚报粮食数量的作弊行为,而戚景通坚决不这样做,致使输入官仓的粮食不符合账簿数目,因此受到度支官的审问,判罪降级。

B.戚景通升大宁都司掌印,在河间治河之事上扭转了长久未取得成效的局面。举荐安荣为佥书,后安荣献给景通百金祝寿,景通严厉地批评了他的这种做法,使得安荣惭愧而退。

C.戚景通年老得子,但能严格教子。看到继光穿绣花鞋过庭,他生气地训斥。他认为孩子现在锦衣肉食,就会败坏了父亲的清白,将来就将会贪占军队的钱财自求富足。

D.戚景通身为高官,居第垂二百年,始改作。工匠请求增加十二扇雕花窗,而景通则坚持四扇窗足够,他认为自己的行为只有合乎祖先的好传统,才能使家族不衰而长住此房。

题型:未分类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难度:
使用次数:147
更新时间:2009-12-17
加入组卷
1.

填空

作者方苞,字凤九,号________,安徽桐城人,他主张文章要有“义法”,务求雅洁。所谓“义”即“________”,所谓“法”即“________”。方苞被称为________的始祖。

题型:名句默写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加入组卷
进入组卷
下载知识点
知识点: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费工夫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2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