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试题
当前位置:
学科首页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阅读
>
试题详情
难度:
使用次数:129
更新时间:2016-01-20
纠错
1.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张岱年:士林楷模

①在《张岱年自传》前,他亲笔题写:“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好学深思,心知其意,言有物而心有恒。”这完全可以作为张岱年一生的写照了。以下一些小事可以使我们对张岱年有更深刻的了解。

②1982年,张岱年与他的一个学生、清华大学的刘鄂培教授有过一次谈心。刘教授回顾往事时,说到自己在前半生的历次运动和改造中饱受磨锉,如今已经像河床中的鹅卵石一样,没有了棱角,而且还感叹道,要做一个正直的人是很难的。为了能够不随波逐流又不丧失良心,刘教授说希望自己今后能够像铜钱一样,内方外圆。张岱年听了这番话,沉默良久,提起笔来写下了“直道而行”四个字。刘鄂培教授看过这四个字,深感惭愧,他说:“岱年师与我有相同的坎坷遭遇,他的胸襟如此广阔,精神境界如此高尚。这四个字体现出他的刚正性格,亦即岱年师人格魅力之所在。”

③张岱年为人谦虚谨慎。即使是对于《中国哲学大纲》这样一部得到学界公认的名著,他也总是会自觉地指出其中的不足,几次修订,每次书写序言,都会明确地指出书中的缺陷。你可以感觉到他的这种谦虚决不是刻意的造作,而是完全发自其内心的。

④张岱年生活非常简朴,在衣食住行上从不讲究。他几次迁居,住房都很狭窄,而且房中几乎都堆满了书籍。每次有客人去拜访,走进他的书斋,几乎找不到地方可以坐下,以至于大陆以外的学者像台湾的陈鼓应等拜访张岱年时,对如此大师竟居于这样的陋室,深为惊讶,后来甚至直接上书邓小平要求为张岱年解决住房问题。可据说张岱年对此从不抱怨,好像挺满足,也很习惯的样子。

⑤张岱年的穿着也是极为朴素,根本看不出他是一位大学问家,好像只是一位平凡的老者,过着平平常常的生活。他的一个学生曾忆道:“有一次我到他家去看望他,在路上碰到了张先生,张先生正好从小商店里买好了馒头之类的食品拎在手里走回家,张先生已是八十多岁的高龄,使我不由得肃然起敬,一位誉满海内外的大学者做着普通老百姓最平凡的事情,我想张先生这样恐怕在国内外学术界是少见的。”

⑥张岱年对于中国哲学史料的熟悉,凡是熟悉他的人都赞不绝口。他的一个弟子曾回忆:先生“对中国哲学史的史料十分熟谙,每提及历史上一个著名哲学家的哲学思想材料,都能够做到背诵,从先秦到近代,先生如数家珍,使听课者感到先生对祖国优秀的哲学文化遗产充满了感情!每当张先生开始背诵时,教室里便鸦雀无声;背诵完毕,教室里便发生一片轻轻的唏嘘声”。

⑦张岱年为人诚恳,对后学的培养和鼓励可以说是不遗余力。张岱年作为中国哲学界的泰斗,向他求教、请他审阅文章或者求他为自己的著作作序的人不计其数。他对此从不会拒绝,对于求教的稿子总会认真修改,这占用了他大量的时间,以至于影响了正常工作,但他总是不厌其烦,可见对于后学一片爱护、提携之心。张岱年讲授中国哲学史史料学和中国哲学史方法论的时候,吸引了很多学者和学生来听课。中国人民大学有位教师叫姜法曾,很认真地听张岱年的课并做了详细的笔记。后来姜法曾把听课笔记做了细致的整理,张岱年后来出版的《中国哲学史史料学》便是以这个笔记为基础完成的。不幸的是,这位姜老师因为劳累过度,英年早逝,后来张岱年出版《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的时候,就把大部分稿酬送给了姜老师的遗属,其余部分则购书送给每一个听这门课的学生,他自己则分文不取。

⑧季羡林与张岱年在清华时是校友,工作后又在北大是同事。两人友谊深厚,相互了解也深。季羡林曾在为刘鄂培的《综合创新——张岱年先生学记》作的“序”中说,自己“对于先生的为人,则心仪已久”,并称赞张岱年“他奖掖后学,爱护学生,极有正义感,对任何人都不阿谀奉承,凛然一身正气,又决不装腔作势,总是平等对人。这样多的优秀品质集中到一个人的身上,再加上真正淡泊名利,为学是务,在当今士林中,真堪为楷模了”。

(摘编自任士英主编《20世纪国学大师档案》)

【相关链接】

①张岱年(1909-2004年),我国现代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和文化理论家、为中国现代哲学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为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哲学和文化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②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文化是一个独立发展的体系,有一个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在这发展过程中,虽经常吸收外来文化的长处,但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因而成为世界上一个独特的文化类型,影响及于国外,对于世界文化作出过巨大的贡献。(选自张岱年《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张岱年先生在《张岱年自传》前亲笔题写的评价自己一生的几句话,表现了他自强不息、好学深思的为学与为人的品格。

B.台湾学者陈鼓应直接上书邓小平要求为张岱年解决住房问题一事,突显了作为一代著名学者的张岱年先生生活上的简朴。

C.“背诵完毕,教室里便发出一片轻轻的唏嘘声”,这里的“唏嘘声”表现了听课者对张岱年先生非凡的记忆力的赞叹。

D.张岱年先生对中国文化有深刻的认识,他认为中国文化对外国文化有吸收也有巨大贡献,但它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

E.季羡林在为刘鄂培的文章作的“序”中,既赞赏刘鄂培对张岱年为人的“心仪”,也从其他方面对张岱年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2)文章的第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本文选择了“一些小事”来写哲学界的泰斗张岱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4)张岱年被称为“士林楷模”,他在“为人”与“治学”上有哪些表现?这些表现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题型:现代文阅读
知识点:实用类文本阅读
下载试题
复制试题
【答案】

(1)答D得3分,答B得2分,答C得1分,答A和E不得分。

(2)①以刘鄂培对往事的回顾,从侧面间接地交代了张岱年前半生在历次运动和改造中遭受磨锉的经历。②以刘鄂培与张岱年的对比,突出了张岱年虽然具有与刘鄂培相同的坎坷遭遇,但性格不为之改变的广阔的胸襟和高尚的精神境界。③由概括地评价张岱年的精神境界和人格魅力,巧妙过渡到下文分项具体交代张岱年的品行。(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3)①本文节选一些往往不为一般的人所了解的小事,表明作者对传主了解之深,更能体现传记的真实性。 ②以小见大。以小事来表现传主的性格,更有利于从细节上了解人物的精神境界和人格魅力。 ③写这些小事,涉及面比较广,有治学、日常生活、学术素养、提携后学等多方面内容, 这就使文章的内容更为丰富。(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4)①性格刚正,虽经历坎坷遭遇,但张岱年的刚正性格没有因磨难而改变。②为人谦虚谨慎,作为著名的哲学家,张岱年对自己的著作精益求精。③生活简朴,无论是住房,还是穿着、饮食,张岱年都和普通百姓一样,平平凡凡。④不遗余力地培养年轻人,对向他求救,请他做审阅文章等事情的人从不拒绝。⑤为人诚恳,在出版听课的老师整理的资料时,将大部分稿费送给其遗属。⑥对学术界贡献巨大,为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哲学和文化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写出4点即给8分)

【解析】

(1)试题分析:选项A,把“自强不息……”几句话“作为张岱年一生的写照”是作者的看法,把他说成张岱年“评价自己一生的几句话”,不恰当。选项C,听课者的“唏嘘声”有赞叹张岱年先生记忆力好的因素,更主要的是情感方面的因素,原文说“使听课者感到先生对祖国优秀的哲学文化遗产充满了感情”。选项E,理解不当,“对于先生的为人,则心仪已久”的是季羡林,而不是刘鄂培。

【考点定位】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综合分析文章的题目,涉及到文章的细节、结构、传主的品格等,试题命制的错误选项多为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牵拉因果,传主的品格和所举的事例不对应。答题时注意和文章仔细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注意1分选项,1分选项多为绝对、不全面、牵强、似是而非等特征。比如本题选项C,只从“背诵”这个角度考虑,忽视了这一句是对上一句“充满了感情”的具体阐释,就是犯看概括不全面的毛病。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可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考虑。内容上看,本段写的是“张岱年与他的一个学生、清华大学的刘鄂培教授有过一次谈心”,分三个层次:刘鄂培对往事的回顾,侧面间接交代了张岱年的遭受磨难的经历;刘鄂培与张岱年的对比,突出了张岱年的胸襟和境界;张岱年对刘鄂培的概括评价,突出了张岱年的人格魅力。总的来说是为塑造人物服务。从结构上看,由段末概括地评价张岱年的精神境界和人格魅力,巧妙过渡到下文分项具体交代张岱年的品行。

【考点定位】把握文章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解答中间段落的作用这一类题目,应注意两点:(1)中间段如果比较长,它在内容上的作用一般是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2)中间段如果比较短,那么,它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是过渡,在表达上的作用一般是衬托。比如本题在结构上引起下文,在内容上写刘鄂培是为了衬托张岱年。中间段作用和效果常常有以下几个方面:承上启下(概括上文某一内容,引起对下文的什么内容的叙写);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埋下伏笔;铺垫蓄势;详略结合;充实内容。答题时一定要扣住段落具体内容具体分析作答。

(3)试题分析:答题时先筛选出文中写了哪些“小事”,并对这些“小事”作初步分类,比如治学、日常生活、学术素养、提携后学等方面,再进一步分析其作用。这些“小事”都发生在大人物身上,很少为外人所知,它对刻画传主形象、对丰富文章的内容以及描写的真实性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从这几个角度分别作答,即可得出答案。

【考点定位】分析文本的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本题可以从四个角度分析:本文写了张岱年的一些“小事”,从“小事”本身来看,小事不小;从作者角度来看,反映作者对传主的深刻了解;从传主的角度来看,真实的细节,有利于刻画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魅力,人物形象更加饱满;从行文角度来看,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回答“作用”类题目,关键是确定好答题思路。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探究文本某些问题的能力。第一问比较简单,文本第三、四、五节首句概括了张岱年的为人,第六、七、八节介绍了他的“治学”,抓住关键词分条列举出即可。第二问,要注意“启示”这个词语。所谓“启示”,即传主的某些做法体现的人生意义、社会价值等。答案既要结合文本,又要联系实际作适当的引申。如:做人要正道直行。张岱年虽在历次运动中受挫,但刚正的性格没有因磨难而改变,这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人格魅力令人钦佩。为学讲求“精熟”。作为著名的哲学家,张岱年不但对自己的著作精益求精,而且谙熟中国哲学史料,每提及历史上一个著名哲学家的哲学思想,都能够做到背诵。对祖国优秀的哲学文化遗产充满了感情!成全他人是一种美德。张岱年不遗余力地培养年轻人,对向他求教,请他做审阅文章等事情的人从不拒绝。这才是大师的风范。为人要诚恳。在出版听课的老师整理资料时,张岱年将大部分稿费送给其遗属,其坦诚令人敬佩。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技巧点拨】归纳内容要点类题目,一是抓住重点段,找出总括句、中心句;二是抓住关键词,合并归纳;三是注意要点不要遗漏。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概括传主的某些品质,本题第一问就是如此,答题时首先概括出传主的品质,然后列举文章中的具体事件说明,不要脱离文本随意作答。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实现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

=
类题推荐:
实用类文本阅读
加入组卷
进入组卷
下载知识点
知识点: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李冬梅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