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试题
当前位置:
学科首页
>
文学常识及鉴赏
>
>
试题详情
难度:
使用次数:160
更新时间:2016-06-18
纠错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次韵柳通叟寄王文通

黄庭坚

故人昔有凌云赋,何意陆沉黄绶①间?

头白眼花行作吏,儿婚女嫁望还山。

心犹未死杯中物,春不能朱镜里颜。

寄语诸公肯湔祓②,割鸡令得近乡关。

注:①黄绶:黄色的印绶,低级官吏的标志。②湔祓:即荐拔。 

20.这首诗用了那些手法?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21.诗歌借故人这一形象,表现了诗人什么情感?

查看答案
题型:语言表达
知识点:诗
下载试题
复制试题
【答案】

20.用典,“故人昔有凌云赋”一句,借司马相如的故事来写老友的才华横溢(或者“割鸡”用作治理一县的代称,语出《论语•阳货》。对比,首联一是“凌云”,一是“陆沉”,将高才与不遇相对比。

21.(1)怀才不遇。从首联虽然才华横溢,有凌云之气,但如此才士,为何沉沦下僚呢?这一句以疑问形式出之,更能表现愤懑之情。(2)贫贱自守,不慕名利。“头白眼花”本应是儿孙绕膝、安度余年的时候,此时却还要奔走仕途。待到“儿婚女嫁”之后,才可望挂冠归去,终老家山。“儿婚女嫁”用《后汉书•逸民列传》中向子平的典故,写友人的为官,实是迫于生计,非其本愿,见出他不慕荣利的品格。

【解析】

20.

试题分析:分析诗歌所用的艺术手法,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①描写手法:包括虚实相生(作用是拓展了词的意境,丰富了画面内容)、动静结合、白描、工笔、点面结合、衬托、渲染、触觉和视觉等多种感觉描写等。②抒情手法,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包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借物抒情):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借古讽今、用典抒情。衬托(衬托有两种,一是正衬、二是反衬,反衬有以声衬静和以动衬静)、渲染、象征、托物言志、抑扬、以小见大。③结构方式,包括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景结情、伏笔照应、铺垫。④修辞手法:夸张、比喻、比拟、借代、设问、反问、对偶、对比、反复、双关、用典、互文等。明确了以上内容,结合具体诗句对号入座即可。解答该题,通过分析可知,首联“凌云赋”是运用了司马相如的典故;同时“凌云”与“陆沉”又形成对比;尾联中的“割鸡”也是典故的运用,回答时将这些手法答出,并简单分析表达效果即可。

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1.

试题分析:解答该题,应当结合整首诗来考虑,从首联可以看出对友人怀才不遇的愤懑;颔联“儿婚女嫁望还山”写出的是友人的不慕名利的思想品质。分析时结合诗句作答即可。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
类题推荐:
难度:
使用次数:198
更新时间:2009-12-17
加入组卷
1.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6-7题。

再 别 康 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6.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开头一节点明“再别”,连用三个“轻轻的”形成轻柔而优美的旋律,把读者带入一种欣喜乃至礼赞的意境中。

B 第二至四节,诗人用“金柳”“艳影”“青荇”“榆荫下的一潭”“彩虹似的梦”等一系列色彩鲜明的意象描绘康河的美景,抒发眷恋之情

C 第五、六两节,诗人的情绪先是由舒缓转向激昂,想“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接着跌落回离别的现实,两个“沉默”表达了诗人无尽的惆怅。

D 最末一节,以两个“悄悄”紧承上一节的“悄悄”和“沉默”,而且与首节遥相呼应,但诗人的情绪已由淡淡的忧郁变得更加惆怅与伤感了。

7.对这首诗艺术特色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本诗向读者展现了康桥的秀丽风光。在形式上四行一节,错落排列,字数相近,回环呼应,体现诗歌的建筑美,体现新月派的诗歌主张。

B.诗歌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优美的节奏契合着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着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

C.诗中比喻用得颇为精到,如将“河畔的金柳”大胆地想象为“夕阳中的新娘”,使无生命的景语,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温润可人。

D.诗人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以动衬静,表现画面的静态美。

题型:选择题
知识点:诗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难度:
使用次数:175
更新时间:2009-12-17
加入组卷
1.

阅读下面《诗经》里的一首诗,完成诗后的题目。

秦风・兼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兼葭凄凄,白露未。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兼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注释】①苍苍:茂盛的样子。下文“凄凄(同‘萋萋’)”“采采”都与“苍苍”的意思相同。②溯:在水中逆流而行或在岸上向上行走。洄,曲折盘旋的水道。③游:通“流”,直流的水道。④(xī):晒干。⑤湄(méi):岸边,水与草交接的地方。⑥跻(jī):升高,意为地势越来越高,行走费力。⑦坻(chí):水中高地。⑧未已:未干。已,止。⑨(sì):水边。⑩右:迂回弯曲。⑾(zhǐ):水中高地。

1这首诗的主旨,历来说法不一。细读全诗后,选出比较合理可信的一项

A.讽刺秦国君主不用周礼,不能纳贤求士。

B.描写追求“在水一方”的“伊人”,“伊人”泛指一般的人。

C.描写对朋友(“伊人”)的思念之情。

D.描写热恋者对意中人的急切追求和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失望的心情。

2)这首诗与《诗经》中其他许多诗篇一样,各章有的句子重复,有的只更换一两个字。这种表达形式有什么好处?

答:                                                            

                                                                

3)把第12两章改写成新诗。

1章:                                                        

                                                               

2章:                                                         

                                                               

题型:填空题
知识点:诗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难度:
使用次数:147
更新时间:2009-12-17
加入组卷
1.

阅读李白《登太白峰》,完成1723题。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

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愿乘冷风去,直出浮云间。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

17.诗中两个“太白”的含义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夕阳穷登攀”中一个“穷”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诗人怎样描写太白峰的高峻雄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诗人想象的乘风而去的景象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内心世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矛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蜀道难》中与“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出同一机杼的两句诗句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学习李白《蜀道难》和《登太白峰》的表现手法写一段话,描写一个自然景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填空题
知识点:诗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加入组卷
进入组卷
下载知识点
使用过本题的试卷:
知识点: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同桌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2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