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试题
当前位置:
学科首页
>
基础知识及语言表达
>
词语
>
试题详情
难度:
使用次数:101
更新时间:2016-10-19
纠错
1.

2.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B.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C.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D.期山东为三处

查看答案
题型:选择题
知识点:词语
下载试题
复制试题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也是变相考查实词。B项,从事:古:属官,下属;今:做某种事。C项,故事:古:先例,旧事; 今:指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D项,山东:今义:山东省。古义: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典型拓展】1.贰于楚也: 古:从属二主,动词;今:“二”的大写,数词。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使者,出使的人;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5.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古:像爪和牙一样,指帮助者或得力 助手;今:比喻坏人的党羽。6.将不可改于是矣 古:对这种局面;今: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7.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古:原野;今:指黄河中下游地区。8.丈夫二十不取: 古:男子;今:女子的配偶。9.今齐地方千里: 古:土地方圆;今:指某一区域。10.太后明谓左右:古:近臣属下、侍奉在身边的人员等; 今:左和右两方面,或用在数字后面表示概数。11.年几何矣:古:多少;今:指数学的一门学科。12.至于赵之为赵:古:是动词“至”与介词“于”的连用,译为“到,上推到”; 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外提起一事。13.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古:把??当做,让??做;今:认为。14.是社稷之臣也:古:此,这,代词;今,判断动词15.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古:诸侯的封地称 今:“国”指国家,16.河内凶: 古:谷物收成不好,今:凶恶17.弃甲曳兵而走:古:跑,逃跑;今:步行18.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古:供养活着的人;今:保养身体19.金就砺则利:古:金属,此处代指金属制的刀剑; 今:一种贵重金属20.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验,检查;今:探究并领会2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安置,安身;今:把希望放在某人某事物上。22.山东豪俊遂并起而: 古: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今义,山东省23.约为婚姻: 古:结成亲家;今义:指结婚24.所以遣将守关者:古:表……的原因;今:因果关系连词,表结果。25.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古:意外的变故;今: 表程度的副词。26.将军战河北:古:黄河以北;今:河北省。27.臣战河南: 古:黄河以南;今:河南省28.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29.再拜献大王足下: 古:鱼和肉;今义,鱼的肉 古:两次;今:又一次30.列坐其次 : 古:旁边,水边;今:次序,等第31.向之所欣: 古:过去,从前;今: 有方向、对着、偏袒等意思32.问征夫以前路:古:行人;今:指出征的人33.敢以烦执事:古义,掌管某项事情的人,不敢直接称呼对方时的婉转说法; 今义,可用作动词或名词34.邻国之人不加少:古义,更加;今义,增加35.九国之师:古义,军队;今义,指军队编制36.流血漂橹:古义,盾牌;今义,指划船的工具37.以为桂林象郡: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38.秦时与臣游:古义,交往,今义,游览,游玩39.披帷西向立:古义,揭开,分开;今义,覆盖或搭在肩背上40.凡百元首:古义,帝王;今义,国家的最高领导人41.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古:路人;今:走路。42.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 古:树木的根部; 今: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43.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 古:放纵自己的情思;今:尽情。44.千里逢迎 : 古:迎接;今: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含贬义)。45.俨骖騑于上路: 古:高高的道路;今:走上路程,上轨道。46.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古:困厄,处境艰难;今:没有钱,穷困。47.古之学者必有师 : 古:求学的人;今:有专门学问的人。48.吾从而师之:古:跟随(他)并且??;今:表因果的连词。49.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古:无论;今:没有。50.今之众人: 古:一般人,普通人;今:许多人。5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古:风尚;今:道路,道德。52.小学而大遗: 古:在小的方面学习;今:指与中学、大学相对的“小学”。53.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不一定;今:用不着,不需要。54.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古: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 今: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55.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古:明亮的星光; 今:指行业中做出成绩,出了名的人。56.韩魏之经营: 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筹划管理或组织(企业、活动)。57.齐楚之精英: 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优秀人才。58.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古:可惜;今:怜悯,同情。59.思厥先祖父: 古:祖辈、父辈;今:指父亲的父亲。60.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古:终究,到??结局;今:连词,表示另提一事。61.可谓智力孤危: 古:智谋和力量;今:指理解事物的能力。62.后秦击赵者再:古:两次;今:表示又一次。63.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古:先例,旧事; 今:指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64.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十分之一;今:数词。65.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不平常,不一般;今:很,十分。66.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古:到;今:连词,表示另提一事。67.于是余有叹焉: 古:“于”,介词,译为“由”;“是”,代词,代这种 情况。今:合用为连词。68.岂非人事哉: 古:人力所及之事;今:指有关人员录用管理等事宜。69.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古:属官,下属;今:做某种事。70.空中而多窍: 古:中间是空的;今:天空上。71.自以为得其实 : 古:那事情的真相;今:实际上。72.与向之噌咳者相应 : 古:先前;今:方向,相对。73.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古:一丈见方;今:寺院主持。74.墙往往而是:古义:处处;今:时常,经常。75.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古:行,品行;为,成为。今: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76.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古:党羽;今:个人,非公家的。77.吴之民方痛心焉:古:痛恨;今:极端伤心。78.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古:头颅,脑袋;今:指领导者。79.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古:脸色;今:颜料或染料等。80.石苍黑色,多平方: 古义:平滑方正;今:称一个数自乘。81.媒人下床去:古义:从座位上起来。今义:离开床82.多谢后世人:古义:多多劝告。今义:谢谢。83.叶叶相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交通运输。84.可怜体无比:古义:可爱。今义:让人同情。85.汝岂得自由:古义:自作主张。今义:没有束缚,自由自在。86.至于成立:古义:到。今义:程度副词87.至于成立:古义:成人自立。今义:创立88.九岁不行:古义:不能走路。今义:不可以89.后刺史荣举臣秀才:古义:优秀人才。今义:科举考试中最低一级考中者90.则告诉不许:古义:申诉。今义:让别人知道91.臣之辛苦:古义:辛酸苦楚。今义:身心劳苦92.将成家而致汝:古义:安家。今义:男子结婚。93.志气日益微:古义:精神。今义:求上进的决心和勇气。94.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古义:多少。今义:几何学。95.少而强者不可保:古义:强壮的人(生理上)。今义:坚强的人(心理上)。96.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古义:成长立业。今义:创立,有根据。97.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明月停留。今义: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98.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 理想的象征。今义:美貌的人。99.凌万顷之茫然:古义:越过。今义:欺侮。100.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古义: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今义:儿子。

=
考点梳理:
根据可圈可点权威老师分析,试题“ ”主要考查你对 词性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资料梳理”如下:
◎ 词性的定义
词性:

词可先粗略的分成实词和虚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有词汇意义、语法意义的是实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只有语法意义的就是虚词。
实词再细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再细分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拟声词,叹词。
◎ 词性的知识扩展
词性:
  词可先粗略的分成实词和虚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有词汇意义、语法意义的是实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只有语法意义的就是虚词。
  实词再细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再细分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拟声词,叹词。
◎ 词性的特性

名词:

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叫名词。如“黄瓜、猪、马、羊、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中国。” 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品质、友谊、方法。” 3、表示物质事物(无法分出个体的物质)的名称的叫做“物质名词”,如“火、水、大米。” 4、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动词:

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
如"来、去、说、走、跑、吼、叫、学习、起飞、审查和认识"等。
2、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
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3、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
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
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4、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
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来”,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5、“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是”也成为判断动词。

形容词:

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颜色、状态等,如“多、少、高、矮、胖、瘦、死板、奢侈、胆小、丑恶、美丽、红色”。
状态形容词通红、雪白、红通通、黑不溜秋等前面不能加“很”。 注意:形容词前能加很。

数词:

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如“一、二、两、三、七、十、百、千、万、亿、半”。

量词

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汉语的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
1、名量词表示事物的数量,又可以分为单位量词和度量量词。 单位量词表示事物的单位,
如“个、张、、只、支、本、台、架、辆、颗、株、头、间、把、扇”等; 度量量词表示事物的度量,如“寸、尺、丈、斤、两、吨、升、斗、加仑、伏特、欧姆、立方米”。
2、动量词表示动作的数量,用在动词前后表示动作的单位,
如“次、下、回、趟、场”。

代词:

代词能代替实词和短语。表示指称时,有定指和不定指的区别。不定指往往是指不确定的人、物或某种形状、数量、程度、动作等。他不常指某一定的人物,也就不可能有一定意义,介乎虚实之间。
1、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如“我、你、您、他、她、它、我们、你们、他们、她们、它们、咱 们、自己、别人、大家、大伙(自己能和其他代词连用,起强调作用。例如:我自己、你们自己、大家自己)”。
2、疑问代词:用来提出问题。如“谁、什么、哪(问人或事物)、哪儿、那里(问处所)、几多(问 数量)、多、多么(问程度)、怎么、怎样、怎么样(问性质状态)、什么、怎样什么样(问方式行动)”。
3、指示代词:用来区别人或事物。如“这、那(指人或事物)、这儿、这里、那儿、那里(指处所)、这会儿、那会儿(指时间)、这么、这样、这么样、那么、那样、那么样(指性质、状态、方式、行动、程度)、这些、那些、这么些、那么些(指数量)、每、各(指所有的或全体中任何一个)、某、另、别(确有所指,未说明哪一个)”。 代词一般不受别的词类的修饰。代词同它所代替的或指示的实词或短语的用法相当,它所代替的词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它也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 注意:数词和量词通常被人们称为数量词。

副词:

副词总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做状语, 如“很、颇、极、十分、就、都、马上、立刻、曾经、居然、重新、不断”等。
副词通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 如“就来、马上走、十分好、重新开始”,只有“很”“极”可以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做补语,如“高兴得很、喜欢极了”。

介词:

介词总是同其他的词组合在一起,构成介词短语,做定语、状语和补语。
如“把、从、向、朝、为、为了、往、于、比、被、在、对、以、通过、随着、作为”。

连词:

连词可以连接词、短语、句子乃至段落。 如“和、及、或者、或、又、既”。
关联词语可以看成是连词,如“因为……所以、不但……而且、虽然……但是”。

助词:

附加在词、短语、句子上起辅助作用的词。助词可以分为三类。
1、结构助词,它们是“的、地、得、所、似的”。
2、动态助词,它们是“着、了、过”。
3、语气助词,如“啊、吗、呢、吧、呐、呀、了、么、哇”。

◎ 词性的知识点拨

名与动、形的区别:

A.名词不能重叠。(少数除外如:人人、时时、处处、事事、家家、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里里外外,重叠后表示遍及全部、毫无遗漏。) 动词、形容词可以重叠,如:跑跑、想想、讨论讨论、干干净净、高高的。
B.名词不能用肯定否定相叠形式提问。如:国家不国家? 动词、形容词可以重叠,如:走不走?好不好?
C.名词前不能加“不”(不受副词限制)如:不北京。动词、形容词一般可以,如:不看、不吃、不好、不大。

动词、形容词的区别:

前加“很”,一般动词不能(表示心里活动的动词和能愿动词可以加程度动词)。

◎ 词性的知识拓展

兼类词:

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下经常具备两类或两类以上词类的特点、功能而意义上密切相关,这样的词就是兼类词。
兼类词与同形词、同音词的区别:同形词同音词意义毫无联系,是两个以上的一组词。
如:把住质量关。(动词)
把书拿来。(介词)
拿把菜刀来。(量词)
开了一朵花(名词)
花了很多钱。(动词)
 如何辨别兼类词的词性:看它在句中的位置,起的作用。
如:大家选我当代表。(名词)
这代表大多数同志的看法。(动词)
买了一把锁。(名词)
把门锁上。(动词)
你要端正学习态度。(动词)
他坐得很端正。(形容词)
怎么多了一个人?(动词)
这里人太多。(形容词)
我们要立个规矩。(名词)
梅家的小姐很贤惠、很规矩。(形容词)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理想。(名词)
这时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形容词)
你快点走,跟上我!(动词)
你跟姐姐回家吧。(介词)
年老了,身体不行了。(形容词)
你怎么老哭?(副词)
他买的雨伞是白色的。(形容词)
我今天又白跑了。(副词)

副词和形容词的区别:

a.副词不能和名词组合,形容词可以。如:“一致的意见”,不能说“一概的意见”。
b.副词不能做谓语,形容词可以。如:“大家的意见一致”,不能说“大家的意见一概”。
c.副词除“不、也许、没有、未必、一定”等少数外,一般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形容词可以。
d.副词不能用肯定否定相叠的方式提问,形容词可以。如:一概不一概?一致不一致?

◎ 词性的考试要求
暂无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

类题推荐:
词语
难度:
使用次数:117
更新时间:2009-12-17
加入组卷
题型:选择题
知识点:词语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难度:
使用次数:137
更新时间:2009-12-17
加入组卷
题型:选择题
知识点:词语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加入组卷
进入组卷
下载知识点
知识点: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刘新伟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2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