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阅读材料,完成作文。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这句话是老子用水来比喻有高尚品德者的。他认为,他们的品格像水那样,一是柔,二是停留在卑下的地方,三是滋润万物而不与争。最完善的人格也应该具有这种心态与行为,不但做有利于众人的事情而不与争,而且还愿意去众人不愿去的卑下的地方,愿意做别人不愿做的事情。这样的人可以忍辱负重,任劳任怨,能尽其所能地贡献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而不会与别人争功争名争利,这就是老子“善利万物而不争”的著名思想。
请结合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材料范围之内。
上善若水
老子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做人应如水,只有拥有水的这一份气韵和潇洒,才能达到上善。
做人应如一脉泉水,灵动清澈,谦逊可亲。
泉眼无声,总是卑处一隅,汩汩地涌出清流,滋润万物,怡然自乐。袁隆平便像这一脉清泉。作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老身价超过千亿,但他却生活的极其简朴他依旧像田间老农一样耕作在稻田,不厌其烦地进行试验;他依旧穿着十五元的廉价衬衫。而他创造的杂交水稻却养活了亿万家庭,造福了黎民苍生。
泉水脉脉的流淌,滋养近处的花木,浸润远方的沃土,泉水却依然清淳澄澈如故。
做人应如一池湖水,淡泊宁静,宠辱不惊。
湖面如镜,波澜不惊中笑观两岸风景,宁静内敛中彰显智慧与洒脱。季羡林便似这一湖碧水,安然在世事变幻的风起云涌中。季老被誉为“国宝”,他是文学家,历史学家,思想家,他精通十二国语言,堪称“国学大师”“学界泰斗”,著作等身,成就斐然。但他却把荣誉看得极淡,希望“三项桂冠一摘”,还他一个自由自在身。季老不为名誉所累,依旧是那个在北大朗润园悠然赏荷的宁静老者。
湖水波澜不惊,淡泊悠然中荡起一圈縠纹,那是智慧的涟漪。
做人应如一渊潭水,与世无争,胸有大志。
潭水深邃,超脱世俗中积淀着自身智慧的光华。诸葛亮便如这深深的潭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卧龙先生隐居山水间,沉淀着自己的才学和智慧。草船借箭,巧借东风,处空城抚琴而吓敌千里。他不佩一刃,不披一甲却助刘备在西蜀雄据一方。即使身处政坛他也不汲汲于功名和地位,他轻摇羽扇,笑捋美髯,好一个与世无争的诸葛孔明。
潭水乐居幽壑,与兰草为邻,与苍鹰为伴,无争,故无尤。
上善若水,若一脉泉水,清澈淳厚;若一池湖水,波澜不惊;亦若一渊潭水,深邃大气。潇洒与逍遥中蕴涵着人生的大智和哲理。做人应如水,与世无争,淡然悠远。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材料作文,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意味题目所给材料包含三部分内容,一是道家对水的柔与刚的两面性的认识,这告诉我们水具有柔与刚的两面;二是引用老子以水喻善的话并进行字面解释,阐明了善-水-道的关系,三是承接上文提示我们水有哲学意味。我们看到给的材料的时候,我们要注意看到材料中的层次与启发,有哪些地方你是没有想到,他帮助你去把它完成你的联想和想象的。
点睛:这个题目是很明确的,就是要求你提炼出水的哲学内涵,并以此作为立意的基础作为文。实际就是生活中的两种态度,应该怎么来对待生活、对待人生,这个作文就是在谈人生、谈社会。但是你必须是以水的哲学含意为话题,你是在对水的演绎中表达你对生活、人生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