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试题
当前位置:
学科首页
>
文言文阅读
>
散文类
>
试题详情
难度:
使用次数:173
更新时间:2017-11-08
纠错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邹忌讽齐五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

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

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1朗读下面的文言句子,语气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 /诚知/不如徐公美    B.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

C.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    D.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12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知不如徐公美/危急存亡之秋也    B. 臣之妻/不宜偏,使内外异法也

C. 朝廷臣莫不畏王/辍耕垄上    D. 时时而/又何

13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第一段写出了邹忌头脑冷静,不为奉承所迷惑。

B. 本文第二段运用两组排比句式增强了语势,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

C. 本文第三、四段从侧面表现邹忌的精明能干,具有治国之才。、

D. 本文的主旨是通过邹忌暮寝而思之,悟出了人们由于种种原因,不会说出事情的真相的道理。

14翻译下列句子。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查看答案
题型:文言文阅读
知识点:散文类
下载试题
复制试题
【答案】

11C

12A

13D

141)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错的,我知道后,授予下等奖赏。(踩分点:谤讥、于市朝、受)(2)满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踩分点:期年、欲、进)

【解析】

11试题分析:应为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注意地方是两个词语。

12试题分析:A项,确实;B项,偏爱/有私心;C项,助词,的/动词,到;D项,间或/参与。

点睛: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13试题分析:本文主旨是通过邹忌从与徐公比美中悟出治国的道理,进而讽劝齐王纳谏,使齐国达到大治

14试题分析:和足以重点词语谤讥”“于市朝”“”“期年”“”“和介宾短语后置句的翻译。

=
类题推荐:
散文类
难度:
使用次数:138
更新时间:2009-12-17
加入组卷
题型:未分类
知识点:散文类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难度:
使用次数:146
更新时间:2009-12-17
加入组卷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小题。(15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却又像是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的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

(节选自朱自清《荷塘月色》)

13.文中加点的词语形象地描写了荷塘上的月色,请从中任选两个予以赏析。(4分)

14.文段中描写的月光是“淡淡的”,“不能朗照”,但作者却说“这恰是到了好处”,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15.文段最后,作者说“但热闹的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这句话有什么作用?(5分)

题型:未分类
知识点:散文类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加入组卷
进入组卷
下载知识点
知识点: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沈昱宏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2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