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宗昌,字长倩,号鹤龄。天启壬戌(1622)进士,授雄县知县。雄多中涓戚党,横于乡里。宗昌下车,悉置诸理。调清苑令,值魏阉势盛,生祠遍三辅,讫终任,清苑独无祠。
崇祯改元,为御史,初奏事有劾逆阉余孽暨温体仁诬朝臣结党疏。后,周延儒朋比冯铨谋入政府宗昌发之复有贪秽无行疏时上方向延儒怒不测会以大庆免中外咋舌延儒既入相出宗昌按楚。
壬午、甲申间,邑再困于兵,宗昌身先登陴,出家资充饷,为戚友倡。子基中流矢死,妇周氏及三妾殉之,置弗顾,城卒以全。
(同治《即墨县志》卷九)
黄宗昌,字长倩,即墨人,天启二年进士。祟祯初,为御史,请斥矫旨伪官,言:“先帝宾天在八月二十三日。三殿叙功止先一日,正当帝疾大渐之时,岂能安闲出诏?凡加衔进秩,皆魏氏官也。”得旨:“汰叙功冒滥者。”宗昌争曰:“臣所纠乃矫旨,非冒滥也。冒滥犹可容,矫旨不可贷。”遂列上黄克缵、范济世、霍维华、邵辅忠、吕纯如等六十一人,乞罢免。帝以列名多,不听。寻劾周延儒贪秽数事。帝怒,停俸半年。既而劾体仁,不纳。
二年冬,巡按湖广。岷王禋洪为校尉侍圣及善化王长子企鋀等所弑,参政龚承荐等不以实闻,狱不决者久之。宗昌至,群奸始伏辜。帝责问前诸臣失出罪,宗昌纠承荐等。时体仁、延儒皆以入阁,而永光意忌,以为不先劾承荐也。镌宗昌四级,宗昌遂归。
十五年,即墨被兵,宗昌率乡人拒守,城全。仲子基中流矢死,其妻周氏及三亲郭氏、二刘氏殉之,谓之“一门五烈”。
(《明史》列传第一百四十六)
13.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周延儒朋比冯铨谋入政府/宗昌发之复有贪秽/无行疏/时上方向/延儒怒不测/会以大庆免/中外咋舌/延儒既入相/出宗昌按楚
B. 周延儒朋比冯铨谋入政府/宗昌发之/复有贪秽无行疏/时上方向/延儒怒不测/会以大庆免/中外咋舌/延儒既入相/出宗昌按楚
C. 周延儒朋比冯铨谋入政府/宗昌发之/复有贪秽无行疏/时上方向延儒/怒不测/会以大庆免/中外咋舌/延儒既入相/出宗昌按楚
D. 周延儒朋比冯铨谋入政府/宗昌发之复有贪秽/无行疏/时上方向延儒/怒不测/会以大庆免/中外咋舌/延儒既入相/出宗昌按楚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涓是指在内主知洁清洒扫之事的亲近之臣,后世一般用作宦官之代称。
B. 生祠是指为活着的人祠庙,而加以奉祀,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
C. 改元指中国封建时期皇帝在位期间改换年号,而新皇帝即位时颁布年号则成为建元。
D. 宾天为委婉语,为帝王之死,其典故出于黄帝,相传黄帝最后乘龙返回天界离开人间,称“龙驭宾天”,亦可泛指尊者之死。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黄宗昌在崇祯初连上奏疏,劾贪官污吏,如其弹劾礼部侍郎周延儒等贪赃枉法,但冲撞了皇家的大庆,最后周延儒等人仅被罚俸半年了事。
B. 黄宗昌巡按湖广期间,秉公办事,并在皇帝面前检举办案失职的龚承荐,得罪了周延儒、王永光等权臣,他被官降四级,于是弃官回家。
C. 黄宗昌面对外敌,身先士卒,率领乡人抵御清兵,最终守住城池。他的儿子黄基以及黄基的妻子和三个妾都中流矢身亡了,百姓称之为“一门五烈”。
D. 《即墨县志》和《明史》虽然记载的关于黄宗昌的事迹略有不同,但都表现了他忠君爱民、刚正不阿、嫉恶如仇的品格。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调清苑令,值魏阉势盛,生祠遍三辅,讫终任,清苑独无祠。
(2)臣所纠乃矫旨,非冒滥也。冒滥犹可容,矫旨不可贷。
13.C
14.B
15.C
16.(1)后调任清苑县令,这时正值魏忠贤等阉党在朝中的势力正盛,京畿附近各县遍布魏忠贤的生祠。然而直到黄宗昌任期结束,他辖治的清苑县都没有建魏忠贤的生祠。(三辅、讫个一分,大意三分)
我所检举的是假托圣旨,不是滥用不合格的人,滥用不合格者还可饶恕,假传圣旨不容宽恕。(纠、贷个一分,大意三分)
【解析】《明史》 作者:张廷玉 朝代:清
13.试题分析:本题画线句子中所讲事实在第二段选文中的相关信息为“寻劾周延儒贪秽数事。帝怒,停俸半年”“时体仁、延儒皆以入阁,而永光意忌,以为不先劾承荐也。镌宗昌四级,宗昌遂归”,依据这些信息,可知画线句子中“周延儒”“冯铨”“宗昌”都是人名,画线句子的大意是周延儒勾结冯铨在朝中图谋不轨。黄宗昌揭发了他。又上疏,说他贪污受贿品行恶劣。当时皇上正器重周延儒,怒气不可预知。正逢皇子出生,周延儒被免罪,朝廷内外震惊。周延儒入朝为相,就安排黄宗昌离开京城巡按湖广。据此可知正确答案为C项。
1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情况,选项涉及古代的礼仪制度和民俗。B项“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不当。生祠是指为活着的人建立祠庙,而加以奉祀,对象都是官员,下级官员也能出于阿谀奉承的目的为上级官员立祠。所以对象不一定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
15.试题分析:本题解答时需要找到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信息,然后逐一比对,找出答案。C项对应信息在第一段选文的最后一自然段,原文为“子基中流矢死,妇周氏及三妾殉之,置弗顾,城卒以全”,意思是他的儿子黄基中流矢身亡,妻子周氏和三个妾也都牺牲了,黄宗昌忍者悲痛不去想这件事,带领大家继续作战,即墨城最终得以保全。由此可知妻和妾不是中流矢而亡的。
16.试题分析:本题所给句子皆出自选文,翻译时需要重点落实的关键词有:(1)小题中,“三辅”,京畿附近各县;“讫”,直到;“讫终任”省略了主语“黄宗昌”,翻译时需补出。(2)小题中,“纠”,检举;“矫旨”,假托圣旨;“贷”,宽恕。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最基本的方法就是“留”“删”“调”“换”“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古代是单音节词语现代是双音节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地名、人名、器物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删”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删”,对省略的内容要补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讫” “纠”“贷”都属于重点实词,翻译时需要一一落实;而“三辅”则涉及了对文化常识的考查,需要结合上下文和平时的积累来翻译;另外两个句子中都有不同程度的省略,翻译时要适当补出,如“讫终任”省略了主语“黄宗昌”,翻译时需补出。
参考译文:
(一)
黄宗昌中壬戌科进士,成为直隶雄县(今属广东省雄县)令。当时,雄县境内,宦官魏忠贤的党羽猖獗,在县里横行霸道。黄宗昌到任后,对魏逆一党的不法之徒,统统予以整治清理。这时正值魏忠贤等阉党在朝中的势力正盛,京畿附近各县遍布魏忠贤的生祠。然而直到黄宗昌任期结束,他辖治的清苑县都没有建魏忠贤的生祠。后调任清苑县(今河北省清苑县)令,当时,京城附近各县的官吏,纷纷为魏忠贤建生祠。
崇祯时改换年号,黄宗昌当上御史。在崇祯初年上书弹劾阉党余孽以及温体仁诬告朝臣结党营私。后来,周延儒勾结冯铨在朝中图谋不轨。黄宗昌揭发了他。又上疏,说他贪污受贿品行恶劣。当时皇上正器重周延儒,(知道后)怒气不可预知。正逢皇子出生,冲撞了皇家的大庆,周延儒被免罪,朝廷内外震惊。周延儒入朝为相,就安排黄宗昌离开京城巡按湖广。
壬午甲申年间,全城两次被清军围困,黄宗昌身先士卒,率先等审核城墙作战。黄宗昌变卖家产做军饷,并在亲友中带头倡导这样做。他的儿子,黄基中流矢身亡,妻子周氏和三个妾也都牺牲了,黄宗昌忍者悲痛不去想这件事,带领大家继续作战,即墨城最终得以保全。
(二)
黄宗昌,字叫长倩,即墨人,天启二年进士。崇祯时,黄宗昌授御史,曾上《纠矫伪疏》。弹劾魏忠贤余孽假传圣旨委任官员,说:“先帝去世在八月二十三日,朝廷给他们加官进爵只在先皇去世的前一天,那时正是先皇病重之时,怎能舒适理智的下达诏书?而且凡事加官进爵的都是魏忠贤的亲信。”黄宗昌得到旨意说:“淘汰那些不合格而滥予重用的”黄宗昌争辩说:“我所检举的是假托圣旨,不是滥用不合格的人,滥用不合格者还可饶恕,假传圣旨不容宽恕。”于是,范济世、霍维华、邵辅忠、吕纯如等六十一人名单,请求罢免他们。皇帝因为所列名单人数太多,没有允许。不久有弹劾逆党尚书张我继、侍郎吕图南、通政史岳骏声、给事中潘士阁、御史王琪。又弹劾周延儒贪污数事。帝怒,停了周延儒半年的俸禄。接着弹劾温体仁,皇帝不纳。
第二年冬,黄宗昌巡按湖广。岷王禋洪为校尉侍圣及善化王长子企鋀等所杀,参政龚承荐等没有上报实情,迟迟没有结案。黄宗昌到任,很快查明案情,凶手才被惩办。崇祯问前诸臣失责罪,黄宗昌检举承荐等。当时温体仁、周延儒等已入阁。而礼部尚书王永光怀恨在心,认为不该首先弹劾承荐也。黄宗昌被降四级。黄宗昌于是罢官回乡闲居。
十五年,即墨被清兵围困,黄宗昌率乡人抵御敌人守住城池,即墨城得以保全。次子基中流矢身亡,黄基的妻周氏及三妾郭氏、二刘氏牺牲,百姓称之“一门五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