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针对三农问题,全国政协组织专题调研组与全国13个产粮大省的政协联合调研,提出了拉动农村消费、增加农民收入、稳定粮食生产的建议。
B. 随着网络技术寻梦发展对信息流通形式形成的巨大刺激,产生了网络互动这个平台,开拓了民意表达的公共空间,增强了政府和人民的良性互动。
C. ”丝绸之路经济带”横跨亚、非、欧三大洲,其形成和繁荣必将深刻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促进全球的和平和发展。
D. 除法律明确规定外,强制隔离戒毒所不得对外提供戒毒人员档案信息。同时,禁止对戒毒人员为对象进行戒毒药物试验等。
C
【解析】试题分析:A项,语序不当,应为“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收入、拉动农村消费”;B项,介词随着导致主语残缺,应删去“随着”;“形成的”改为“ 形成了”;
D项,句式杂糅,“对戒毒人员”与“以戒毒人员为对象”两者杂糅在了一起,可以山区“为对象”或者将“禁止”后的“对”改为“以”。
点睛: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表现为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暗换主语表现为句子前面没有主语,而前句的主语不能作该句的主语。此题选项D“对戒毒人员”与“以戒毒人员为对象”两个句式杂糅造成结构混乱。
常考的辨析词组:
1、
01、黯然、暗然、岸然:”,指”,也用来指,情绪低落的样子”。、黑暗。”。
02、爱护、爱戴:适应对象不同,前者上(长辈)对下辈,后者下(幼)辈对上(长辈)。
03、安详、慈祥、祥和:、从容稳重。,如、祥端、发祥”。。。注意、慈祥、祥和。
04、安静、宁静:都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有使安稳平静下来的意思,它有一个由喧闹到安静下来的过程。而,一般多指环境或心情平和安静,它描述的是一种很安静的状态或气氛。,除了指环境外,更多的时候是指一种心情上的安宁,是人们追求的不受外界干扰的有质量的生活境界。而“安静”多指环境没有声音或吵闹。“安静”的使用范围要比“宁静”大一些。
05、安置、安排:前者指使人或事物有着落,安放。后者指有条理,有先后的处理。
2、
01、必须、必需:都含有“必要”的意思。“必须”是副词,有强调语气作用,多作状语。
(1)表示一定要,强调事实或情理上的必要性。后面带动词或带形容词,有时还可以用在分句前面;
(2)加强命令语气;
(3)、不须、不必”。,表示一定得有、不可缺少的,作定语或作谓语。凡是”。
02、表率、表帅:,指”。其中、模范”,、楷模”。。在古代汉语中,,有。”,在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中,用同,表示”。现在一般不用这个词。因、表率,,故人们常将”。
03、报道、报导:这是一对等义词。都指:1、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或其他形式把新闻告诉群众。2、用书面或广播、电视形式发表的新闻稿。
04、暴发、爆发:都是动词,都含有“突然发作”的意思,但前者强调突然性,后者强调爆炸性,“爆发”的使用范围比“暴发”宽。
暴发:
(1)指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有贬义。
(2)指突然发作,多用于山洪、大水或疾病等具体事物。
爆发:
(1)指因爆炸而迅猛发生,多用于具体事物。
(2)指像爆炸那样突然地发生,多用于抽象事物,如革命、起义、运动等重大事变,再如力量、情绪等等。
05、辩驳、辩论、辩(辨)白、辩解:“辩驳”指提出理由或根据来否定对方的意见;“辩论”指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达成共识;“辩白”指说明事实真相,用来消除误会或受到的指责;“辩解”指对受人指责的某种见解或行为加以解释。
06、辨别、辨认、辨析:“辨别”指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在认识上加以区别;“辨认”指根据特点辨别,做出判断,以便找出或认定某一对象;“辨析”指辨别分析。
07、表示、显示、显露:“表示”
(1)事物本身或凭借其他事物显露出某种意义
(2)用言语行为显出某种思想、感情、态度等;“显示”明显地表现;“显露”原来看不见的变成看得见。
08、边疆、边境:前者指靠近国界的领土,范围较大;后者指靠近边界的地方,范围较小。(边界:地区与地区的界线,多指国界)
09、不详、不祥:前者指
(1)不详细、不清楚;
(2)不细说。后者指不吉利。
10、不止、不只:前者是副词,不停止或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句中一般带有表数量的词。后者用于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相当于“不但、不仅”。
11、报复、抱负:前者指对别人反击。后者指远大的志向。
12、不齿、不耻:前者指不愿提到。后者指不以之为耻。
13、不肖、不孝:前者指品行不好(多指子弟)。后者指对父母不敬。
14、编辑、编撰、编纂:“编辑”主要指对资料或现成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编撰”指编纂、编写。“编纂”指编写(多指资料、篇幅较大的著作)
15、变换、变幻:前者指事物的一种形式和内容转换成另一种。后者指不规则的改变(多指抽象、概括性事物)。
16、把戏、伎俩:前者指花招,蒙蔽人的手法。后者指不正当的手段(贬义重)。
17、颁布、公布:前者指公布(法令条例、大的正规性文件)。后者指(法令、文告、团体的通知)公开发布。
18、抱怨、报怨:前者指自己不满情绪很大;后者指向别人报仇。
19、辨(辩)正、辨(辩)证:“辨正”指辨明是非,改正错误;“辨证”指辨析考证。
20、摈弃、摒弃:二者都是动词,都含有“排除”的意思,多用于书面语。“摈弃”表示抛弃,多用于人和具体事物。“摒弃”表示舍弃、除去,多用于较抽象的事物,较少用于人或具体事物。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