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试题
当前位置:
学科首页
>
文言文阅读
>
人物传记类
>
试题详情
难度:
使用次数:169
更新时间:2020-07-20
纠错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段凝,开封人也。初名明远,后更名凝。为渑池主簿。其父事梁太祖,以事坐徙。后凝弃官,亦事太祖,为军巡使。又以其妹内太祖,妹有色后为美人凝为人憸巧善窥迎人意又以妹故太祖渐亲信之常使监诸军。为怀州刺史,梁太祖北征,过怀州,凝献馈甚丰,太祖大悦。过相州,相州刺史李思安献馈如常礼,比凝为薄,太祖怒,思安因以得罪死。迁凝郑州刺史,使监兵于河上。李振亟请罢之,太祖曰;“凝未有罪。”振曰:“待其有罪,则社稷亡矣!”然终不罢也。

庄宗已下魏博,与梁相距河上。梁以王彦章为招讨使,凝为副。是时,末帝昏乱,小人赵岩、张汉杰等用事,凝依附岩等为好,彦章为招讨使,三日,用奇计破唐德胜南城。而凝与彦章各自上其功,岩等从中匿彦章功状,悉归其功于凝,凝因纳金岩等,求代彦章。末帝惑岩等言,卒以凝为招讨使,军于王村。

是时,唐已下郓州,凝乃自酸枣决河东注郓,以隔绝唐军,号“护驾水”。庄宗自郓趋汴,汴兵悉已属凝。已而梁亡,凝率精兵五万降唐,庄宗赐以锦袍、御马、明日,凝奏:“故梁奸人赵岩、张汉杰等十馀人侮弄权柄,残害生灵,请皆族之。”凝出入唐朝无愧色,见唐将相若倡优,因伶人景进纳赂刘皇后,以求恩宠。庄宗甚亲爱之,赐姓名曰李绍钦,以为泰宁军节度使。居月馀,用库钱数十万,有司请责其偿,庄宗释之。郭崇韬固请,以为不可,庄宗怒曰:“朕为卿所制,都不自由!”终释之。

庄宗遗李绍宏监诸将备契丹,凝军瓦桥关,以谄事绍宏。绍宏数荐凝可大用,郭崇韬每以为不可。迁武胜军节度使。赵在礼反,绍宏请以凝招讨,庄宗使凝条奏方略,凝所请偏裨,皆其故党,庄宗疑之,乃止。明宗即位,勒归田里。明年,长流辽州,赐死。

(选自《新五代史·杂传第三十三》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妹有色/后为美人/凝为人憸巧/善窥迎人意/又以妹故/太祖渐亲信之/常使监诸军

B. 妹有色/后为美人/凝为人憸巧善窥/迎人意又以妹/故太祖渐亲信之/常使监诸军

C. 妹有色/后为美人/凝为人憸巧/善窥迎人意又以妹/故太祖渐亲信之/常使监诸军

D. 妹有色/后为美人/凝为人憸巧善窥/迎人意/又以妹故/太祖渐亲信之/常使监诸军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刺史:始于秦汉,后朝大致沿用,主要职责是监督核查诸侯王、郡守和地方豪强。

B. 伶人: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人或伶官,如欧阳修《伶官传序》中的伶官即为伶人。

C. 契丹: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D. 节度使:唐代始设,是总揽道或数州军、民、财政大权的最高地方军政长官。北宋沿用为虚衔,辽、金沿用,元代废止。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段凝善于奉承,把妹妹送给梁太祖,而得太祖青睐。后被授予怀州刺史,不久又升郑州刺史。

B. 段凝为人奸诈,在南城得胜后,与赵岩狼狈为奸,隐瞒其副手王彦章的功绩,独揽功劳。

C. 梁灭亡后,段凝见风使舵,率部投降庄宗,反过来残害原来的主子赵岩、张汉杰。

D. 赵在礼反叛,段凝奏报计划,任用旧党,被庄宗怀疑;明宗即位后,第二年又被流放并赐死。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末帝惑岩等言,卒以凝为招讨使,军于王村。

(2)郭崇韬固请,以为不可,庄宗怒曰:“朕为卿所制,都不自由!”终释之。

查看答案
题型:文言文阅读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下载试题
复制试题
【答案】

10. A    11. B    12. B   

13. (1)梁末帝被赵岩等人的言语迷惑,最终任段凝为招讨使,驻扎在王村。

(2)郭崇韬坚决请求(要他赔偿),认为不能(赦免),唐庄宗发怒说:“我被你控制,全不能自己做主!”最终赦免他。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先了解文章大意,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等。本题中,“善窥迎人意”,本句承前省略主语段凝,“善”为谓语,“窥迎人意”是宾语,本句主谓宾齐全,结构完整,前后断开,排除BD;“故”是“又以妹故”的宾语,故后面应该断开,排除C

本句译为:他的妹妹有美色,后来封为美人。段凝为人奸佞乖巧,善于窥视迎合人意,又因他妹妹的缘故,梁太祖逐渐亲近信任他,常派他监理各军。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考生平时要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注释的相关内容,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识记。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古文化常识,根据文意仔细甄别正误。

B项,“伶人: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人或伶官,如欧阳修《伶官传序》中的伶官即为伶人”说法错误。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才称伶官。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

B项,“隐瞒其副手王彦章的功绩”说法错误。王彦章为招讨使,段凝是副手。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第一句得分点:“惑”,迷惑;“军”,驻扎;“末帝惑岩等言”,被动句,意义上的被动;

第二句得分点:“固”,坚决;“自由”,古今异义,由着自己,谓自己做主;“释”,赦免。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一般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

译文:

段凝是开封人。原名段明远,后来改名叫段凝。任渑池主簿。父亲事奉梁太祖,因事犯罪被流放。后来段凝弃官不做,也事奉梁太祖,任军巡使。又把他的妹妹献给梁太祖,他的妹妹有美色,后来封为美人。段凝为人奸佞乖巧,善于窥视迎合人意,又因他妹妹的缘故,梁太祖逐渐亲近信任他,常派他监理各军。任怀州刺史,梁太祖北征,经过怀州,段凝进献十分丰厚,梁太祖大喜。经过相州,相州刺史李思安按常礼进献礼物,比段凝少,梁太祖发怒,李思安因而得罪被处死。升迁段凝为郑州刺史,派他在黄河边监军。李振多次请求罢免他,梁太祖说:“段凝没有罪。”李振说:“等他有罪时,国家就亡了!"但最终没有罢免他。

唐庄宗攻克魏博,和梁在黄河边相对抗。梁派王彦章为招讨使,段凝为副使。这时,梁末帝昏庸惑乱,小人赵岩、张汉杰等专权,段凝依附赵岩等人狼狈为奸。王彦章任招讨使三天,就用奇计攻破唐的德胜南城。段凝和王彦章各自上奏报功,赵岩等人从中隐瞒王彦章的报功奏状,把功劳全部归于段凝。段凝趁机向赵岩等人献纳金银,请求代替王彦章,梁末帝被赵岩等人的言语迷惑,最终任段凝为招讨使,驻扎在王村。

这时,唐已攻克郓州,段凝于是从酸枣决黄河水东灌郓州,以隔绝唐军,号称“护驾水”。唐庄宗从郓州奔赴汴梁,汴梁兵已全部归属段凝。不久梁灭亡,段凝率五万精兵向唐投降,唐庄宋赐给他锦袍、御马。第二天,段凝上奏:“故梁的奸人赵岩、张汉杰等十多人玩弄权柄,残害百姓,请一并将他们灭族。”段凝在唐的朝廷中出入面无愧色,见到唐的将相就像歌舞艺人,通过乐官景进贿赂刘皇后,来求得恩宠。唐庄宗很亲近喜欢他,赐姓名叫李绍钦,任命他为泰宁军节度使。在任一个多月,花费库钱数十万,有关官府请求责令他赔偿,唐庄宗未追究。郭崇韬坚决请求(要他赔偿),认为不能(宽恕),唐庄宗发怒说:“我被你控制,全不能自由!”最终赦免了他。

唐庄宗派李绍宏监督诸将防备契丹,段凝驻扎在瓦桥关,谄媚事奉李绍宏。李绍宏多次荐举段凝可以重用,郭崇韬每每认为不行。调任武胜军节度使。赵在礼反叛,李绍宏请求以段凝为招讨使,唐庄宗令段凝分条奏报作战计划,段凝请求任用的将佐,都是他的旧党,唐庄宗怀疑他,于是停止了。唐明宗即位,勒令他回到乡里。第二年,被远放到辽州,赐死。

=
类题推荐:
人物传记类
难度:
使用次数:105
更新时间:2009-12-17
加入组卷
1.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611题。

胡质之子威,字伯虎。少有志向,厉操清白。质之为荆州也,威自京都省之。家贫,无车马童仆,威自驱驴单行,拜见父。停厩中十余日,告归。临辞,质赐绢一匹,为道路粮。威跪曰:“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质曰:“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威受之,辞归。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食毕,复随旅进道,往还如是。质帐下都督,素不相识,先其将归,请假还家,阴资装,百余里要之,因与为伴,每事佐助经营之,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威疑之,密诱问,乃知其都督也,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后因他信,具以白质。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其父子清慎如此。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晋武帝赐见,论边事,语及平生。帝叹其父清,谓威曰:“卿清孰与父清?”威对曰:“臣不如也。”帝曰:“以何为不如?”对曰:“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如者远也。”官至前将军、青州刺史。太康元年卒,追赠镇东将军。

6.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威自京都之         省:探望。    

B.不于何得此绢       审:知道。

C.自放驴,取炊爨     樵:打柴。 

D.后因他,具以白质    信:使者。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是吾俸禄之余,以为汝粮耳。   见其客朱亥,俾倪,久立与其客语。

B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   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C.后他信,具以白质。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晋武帝赐见,论边事,语平生。  烧尽北船,延岸上营落。

8.从句式的角度看,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粗的部分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   2)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

3)密诱问,乃知其都督也。       4)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

A.(1)与(2)相同,(3)与(4)不同

B.(1)与(2)相同,(3)与(4)也相同

C.(1)与(2)不同,(3)与(4)相同

D.(1)与(2)不同,(3)与(4)也不同

9.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食毕,复随旅进道――吃完饭以后,又跟随旅伴上路。

B.先其将归,请假还家――早就要带他回去,于是请假回家。

C.阴资装,百余里要之――暗中准备盘缠;在百余里外的路上迎候他。

D.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于是拿出先前给自己的绢答谢他,并把他打发走。

10.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其父子清慎如此的一组是

①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②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

③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      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

⑤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    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威自小志向远大,砥励名节,品格高尚。他在辞父归家时,问明所赐绢的来路后,方肯接受。途中又亲自放驴,料理生活,从无靡费之举。这使他日后得到很高的声誉。

B.胡威之父胡质身居高位却能恪守清廉。胡威辞别回家时,他仅取绢一匹送作路资。在儿子询问时坦然地表明,此绢为正当所得,并非不义之财。从而赢得了儿子的敬佩。

C.胡质帐下都督善于逢迎。为博得胡质的好感,他在胡威归家途中曲意巴结,并辗转地让胡质知道此事。岂料弄巧成拙,胡质了解真相后对他严加处罚,并免去他的官职。

D.晋武帝十分赞赏胡质。他问到胡氏父子的高下,胡威说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认为自已远远不如。这既说明了胡质品格高尚,又反映了胡威尊崇父亲的心情。

题型:未分类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难度:
使用次数:163
更新时间:2009-12-17
加入组卷
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戚景通传

 戚将军景通,字世显,定远人。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因功以军政掌印。部使者举孝廉,升江南运粮把总。至则祛积弊,却羡余①,比输太仓。故有鬻筹之弊②,客以告。作色曰:“景通自结发事君,壹勿欺。吾宁受簿责③,毋宁自欺。”已输仓,不中计,对簿度支④,当降级。所部张千户者怀赢金三百馈之。景通笑曰:“吾且不欺受罪,顾纳赢金为欺耶?”事白复官。戚勋以总督备倭至,欲引将军为同姓。景通谢曰:“先世故姓倪,载在勋府,即自附,玺书之谓何?”卒却之。拜总督备倭,升山东都司佥书,升大宁都司掌印。河间治河,久未底绩。属为植,不逾月而告成。大宁缺佥书一人,部署匈奴内附者,景通言“安荣可”。荣奉百金为寿,目摄之曰:“吾荐贤,故荐君。以此相加,则吾荐非也。”荣惭而退。……斑白始有子,曰继光。继光綦履过庭,将军大诟曰:“童子何如!綦履⑤必锦衣,锦衣必肉食。尔父清白,必不尔餍。尔他日将饕卒伍以自封!”即知为外氏所遗,卒裂綦废勿著。居第垂二百年,始改作。命绮疏四户⑥,列两楹间。工请益绮疏十二。景通日:“使吾无得罪于先世,犹聚族于斯,四户足矣。不然,此且不保。”季年画策备胡,累数百牍。

 注:①羡余:古代官吏以无名杂税巧取豪夺,而以赋税盈余名义进贡皇室的部分财物,称“羡余”。②鬻筹:指虚报纳入官仓的粮食数量牟取私利。③簿责:根据文书所列罪状责问审理。④度支:官名,掌管全国财赋的统计和支调。⑤綦履:绣花鞋。綦,鞋上花纹。⑥绮疏:雕饰花纹的窗户。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则祛积弊              祛:除去

B.事白复官                白:(查)清楚

C.使吾无得罪于先世        使:如果

D.季年画策备胡            策:(举起)马鞭

8.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两个“却”字相同,两个“始”字不同。

B.两个“却”字相同,两个“始”字也相同。

C.两个“却”字不同,两个“始”字也不同。

D.两个“却”字不同,两个“始”字相同。

9.分别比较下列名句中“以”字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故有鬻筹之弊,客以告。②戚勋以总督备倭至。③以此相加,则吾荐非也。④尔他日将饕卒伍以自封。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句不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句相同。

C.①和③不同,②和④句相同。    D.①和③相同,②和④句不同。

10.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戚景通正直清廉的一组是

 ①至则祛积弊,却羡余。②吾宁受簿责,毋宁自欺。③先世故姓倪,载在勋府……卒却之。④属为植,不逾月而告成。⑤景通言“安荣可”。⑥命绮疏四户,列两楹间。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①④③                  D.③④⑤

11.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戚景通升江南运粮把总,按实际情况征收粮食输入太仓。因过去有虚报粮食数量的作弊行为,而戚景通坚决不这样做,致使输入官仓的粮食不符合账簿数目,因此受到度支官的审问,判罪降级。

B.戚景通升大宁都司掌印,在河间治河之事上扭转了长久未取得成效的局面。举荐安荣为佥书,后安荣献给景通百金祝寿,景通严厉地批评了他的这种做法,使得安荣惭愧而退。

C.戚景通年老得子,但能严格教子。看到继光穿绣花鞋过庭,他生气地训斥。他认为孩子现在锦衣肉食,就会败坏了父亲的清白,将来就将会贪占军队的钱财自求富足。

D.戚景通身为高官,居第垂二百年,始改作。工匠请求增加十二扇雕花窗,而景通则坚持四扇窗足够,他认为自己的行为只有合乎祖先的好传统,才能使家族不衰而长住此房。

题型:未分类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难度:
使用次数:147
更新时间:2009-12-17
加入组卷
1.

填空

作者方苞,字凤九,号________,安徽桐城人,他主张文章要有“义法”,务求雅洁。所谓“义”即“________”,所谓“法”即“________”。方苞被称为________的始祖。

题型:名句默写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加入组卷
进入组卷
下载知识点
知识点: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yuankgk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2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