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完成各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 从子 也。父旷,淮南太守。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年十三,尝谒周顗,顗察而异之。 时重牛心炙,坐客未啖,顗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 。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 从伯 敦、导所器重。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 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既拜护军,又苦求宣城郡,不许,乃以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时殷浩与桓温不协,羲之以国家之安在于内外和,因与浩书以戒之,浩不从。 及浩将北伐,羲之以为必败,以书止之,言甚切至。浩遂行,果为姚襄所败。复图再举,又遗浩书,又与会稽王笺陈浩不宜北伐,并论时事。时东土饥荒,羲之辄开仓振贷。然朝廷赋役繁重,吴会忧甚,羲之每上 疏 争之,事多见从。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 “为写《 道德经 》,当举群相赠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其任率如此。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 居丧 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及述为扬州刺史,将就征,周行郡界,而不过羲之,临发,一别而去。年五十九卒,赠金紫光禄大夫。诸子遵父先旨,固让不受。
(节选自《晋书 •王羲之传》,有删改)
1 .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门生归 /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B . 门生归谓 /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C . 门生归 /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D . 门生归谓 /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2 .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子,古代 亲属称谓,指侄儿。本文中的 “从伯”即为堂伯。
B . 居丧,守丧结束,除却丧服。直系亲属去世守丧三年结束。
C . 疏,一种文体,指封建时代臣下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的文章。
D . 《道德经》,又名《老子》,我国古代重要的哲学著作。
3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王羲之并非少年成才。年少时他并不出众,不善言辞;长大后变得能言善辩,性格耿直刚正,尤其在隶书上有很深的造诣。
B . 王羲之有一定的军事才能。殷浩要北伐的时候,王羲之就料定他会失败,于是便写信劝阻他。后证明王羲之的判断是正确的。
C . 王羲之体恤百姓。曾经因为百姓受灾而开仓放粮,拯济灾民,又因为百姓徭役繁重上书朝廷,请求减免赋役。
D . 王羲之和王述关系不好。王羲之在王述的母亲去世后,只去吊唁了一次,这让王述很不痛快。
4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时重牛心炙,坐客未啖,顗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
( 2)时殷浩与桓温不协,羲之以国家之安在于内外和,因与浩书以戒之,浩不从。
1 . A
2 . B
3 . D
4 . ( 1)当时看重一种用牛心做的菜肴,在座的客人都还没有吃,周顗就先割下来给王羲之吃,从此开始王羲之声名为世人所知。
( 2)当时殷浩和桓温不和,王羲之认为国家的安定在于内外和睦,于是给殷浩写信来告诫他,殷浩没有听从。
【分析】
1 .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为:门生回去后,对郗鉴说: “王家子弟个个不错,可是一听到有信使来择婿的消息后,都显得拘谨不自然。只有一个人坐在东床上,敞开肚子吃东西,若无其事。”郗鉴说:“这正是我要选的佳婿。”一打听,原来是王羲之,郗鉴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门生”是名词,作主语,谓语为“归”,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回来后才禀告郗鉴,即“谓鉴曰”,故“归”后断开。或者说“归”和“谓鉴曰”主语均为“门生”,且为两件事,在两件事之间断开。排除 BD 两项。
“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中,“王氏诸少”为主语,“并佳”为谓语,意思是“王家子弟个个不错”,“然”的意思是“可是,然而”,表转折,一般置于句首。故“然”前断开,排除 C 项。
故选 A 。
2 .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 . “居丧,守丧结束,除却丧服”错,居丧指尊亲死后,在家守丧,不办理外事。在服丧期满之前停止娱乐和交际,表示哀悼。
故选 B 。
3 .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对人物进行分析的能力。
D . “这让王述很不痛快”错,原文的表述是“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文中所说的是王述很多年听到角声就洒扫庭院,等待王羲之到来,然王羲之一次也没去,王述深为遗憾。
故选 D 。
4 .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 1 )重,动词,看重;啖,吃;啖羲之,让王羲之先吃;于是,从此,从这时。
( 2 )不协,不和谐,关系不好;以,认为;内外和,国内外安定;书,信。
参考译文:
王羲之字逸少,是司徒王导的堂侄。他的父亲是王旷,淮南太守。王羲之小时候不善言谈,人们看不出他有什么过人之处。十三岁时,曾去拜谒周顗,周顗观察后认为他与众不同。当时看重一种用牛心做的菜肴,在座的客人都还没有吃,周顗就先割下来给王羲之吃,从此开始声名为世人所知。等到年长以后,善于雄辩,凭借刚直扬名,特别擅长隶书,成为古今书法界的佼佼者,评论者称赞他的书法的意态和气气势,认为飘逸如浮云,刚健如惊龙。他的伯父王敦、王导都很看重他。当时,太尉郗鉴派门生来见王导,想在王家子弟中选位女婿,王导让来人到东边厢房里去看所有的王家子弟。门生回去后,对郗鉴说: “王家子弟个个不错,可是一听到有信使来择婿的消息后,都显得拘谨不自然。只有一个人坐在东床上,敞开肚子吃东西,若无其事。”郗鉴说:“这正是我要选的佳婿。”一打听,原来是王羲之,郗鉴就把女儿嫁给了他。王羲之被授予护军之后,竭力请求出任宣城郡守,不被允许,于是任命他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当时殷浩和桓温不和,王羲之认为国家的安定在于内外和睦,于是给殷浩写信来告诫他,殷浩没有听从。等到殷浩打算北伐,王羲之认为一定会失败,写信阻止他,言辞十分恳切周至。殷浩最终出发(北伐) ,果然被姚襄打败。殷浩想再次发兵,王羲之又写信给殷浩,又给会稽王上书陈述殷浩不应该北伐,并讨论时事。当时东方发生饥荒,王羲之就打开粮仓救济。然而朝廷赋役繁重,吴会尤其厉害,王羲之常上疏抗争,所说的事情多被采纳。王羲之生性爱鹅,会稽有一位孤老太太养了只鹅,叫声很好听,他想买而未能得,于是就带着亲友去观看。谁知老太太听说他要来,竟把鹅烹煮了,准备招待他,他为此难过了一整天。又山阴有位道士,养了一群鹅,王羲之去观看时非常高兴,多次恳求道士要买他的鹅。道士对他说:“你若替我抄一遍《道德经》,这群鹅就全部送给你啦。”王羲之欣然命笔,写好后用笼子装起鹅回家,很以之为乐。他的率真任性就像这样。当时,骠骑将军王述年少有声誉,与王羲之齐名,但王羲之却看不起他,因此二人不和。王述先做了会稽内史,因为母亲去世,就辞职守丧,王羲之来接替他的职务,只到王述家去吊唁一次,就再也不登门。王述每次听到外面有号角声,总以为王羲之来看望自己,连忙洒扫以待,这样过了一年,竟然没有再去,王述深以为遗憾。等到王述作扬州刺史,将要出发,走访了全郡,却没有拜访王羲之,临出发,一而去。王羲之五十九岁时去世,朝廷追赠为金紫光禄大夫。儿子们都遵照父亲的遗愿,坚决推辞不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