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曰: “ 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 其 天乎? ” 复曰: “ 知我者《春秋》,罪我者亦以《春秋》。 ” 此圣人 操 心,不顾世人之是非也。柱厉叔事莒敖公,莒敖公不知,及莒敖公有难,柱厉叔死之。不知我则已,反以死报之,盖怨不知之深也。豫让谓赵襄子曰: “ 智伯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报之。 ” 此 乃 烈士义夫,有才感其知,不顾其生也。行无坚明之异,才无尺寸之用,泛泛然求知于人,知则不能有所报,不知则怒,此乃众人之心也。圣贤义烈之士,既不可到,小生有异于众人者,审己切也。审己之行,审己之才,皆不出众人,亦不求知于人,已或有知之者,则藏缩退避, 唯恐知之深,盖自度无可以为报效也。 或有因缘他事,不得已求知于人者,苟不知,未尝退有怼言怨色, 形 于妻子之前,此乃比于众人,唯审己求知也。
大和二年,小生应进士举。当其时,先进之士以小生行可与进,业可与修,喧 而 誉之,争为知己者不啻二十人。小生迩来十年江湖间,时时 以 家事一抵京师,事已即返。尝所谓喧而誉之为知己者,多已显贵,未尝一到其门。何者? 自十年来行不益进业不益修中夜忖量自愧于心欲持何说复于知己之前为进拜之资乎 默默藏缩,苟免寒饥为幸耳。
昨李巡官至,忽传阁下旨意,似知姓名,或欲异日必录在门下。阁下为世之伟人巨德,小生一获进谒,一陪宴享,则亦荣矣,况欲异日终置之于榻席之上, 齿 于数子之列乎?无攀缘丝发之因,出特达倜傥之知,小生自度,宜为何才可以塞阁下之求,宜为何道可以报阁下之德。是以自承命已来,审己愈切,抚心独惊,忽忽思之,而不自知其然也。
若蒙待之以众人之地,求之以众人之才,责之以众人之报,亦庶几异日受约束指顾于簿书之间,知无不为,为不及私,亦或能提笔伸纸,作咏歌以发盛德,止此而已。 其他望于古人,责不以及,非小生之所堪任。 伏恐阁下听闻之 过 ,求取之异,敢不特自发明,导说其衷,一开阁下视听。其他感激发愤,怀愧思德,临纸汗发,不知所裁。某恐惧再拜。
(选自唐 ·杜牧《投知己书》)
7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 .此圣人 操 心 操:持
B . 形 于妻子之前 形:表现
C . 齿 于数子之列乎 齿:排列
D .伏恐阁下听闻之 过 过:过错
8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知我者 其 天乎 吾 其 还也
B .此 乃 烈士义夫 而陋者 乃 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C .时时 以 家事一抵京师 洎牧 以 谗诛
D .非小生 之 所堪任 古 之 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 .自十年来 / 行不益进业 / 不益修中 / 夜忖量 / 自愧于心 / 欲持何说复于知己之前 / 为进拜之资乎 /
B .自十年来行 / 不益进业 / 不益修中 / 夜忖量 / 自愧于心 / 欲持何说复于知己之前为进拜之资乎 /
C .自十年来 / 行不益进 / 业不益修 / 中夜忖量 / 自愧于心 / 欲持何说复于知己之前为进拜之资乎 /
D .自十年来行 / 不益进业 / 不益修中 / 夜忖量 / 自愧于心 / 欲持何说复于知己之前 / 为进拜之资乎 /
10 .下列六句分编四组,都属于作者认同的做法的一项是( )
① 有才感其知,不顾其生 ② 知则不能有所报,不知则怒 ③ 苟不知,未尝退有怼言怨色 ④ 未尝一到其门
⑤ 或欲异日必录在门下 ⑥ 求之以众人之才,责之以众人之报
A . ①②⑥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⑤ D . ④⑤⑥
1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以孔子、柱厉叔、豫让三人为例,提出 “ 知 ” 与 “ 不知 ” 的问题,引起下文的论述。
B .作者参加进士考试时受到推誉、被众人引为知己,之后十年间转徙江湖,行文中不无对人情冷暖的感慨。
C .作者在文中提到 “ 藏缩退避 ”“ 默默藏缩 ” ,反映了他在被人任用之后不敢积极作为的退缩心态。
D .文章是作者写给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崔郸的书信,表达了感激之意,但态度不卑不亢,言辞得体。
12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 )唯恐知之深,盖自度无可以为报效也。
( 2 )其他望于古人,责不以及,非小生之所堪任。
13 .作者与众人 “ 知 ” 与 “ 不知 ” 的区别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概述。
D 8 . C 9 . C 10 . B 11 . C 12 .( 1 )只怕了解赏识太过,自己估计没有可以用来报答效力的地方。
( 2 )其他期望像古人一样,这样的要求难以达到,不是我所能承受的。 13 .众人: “ 知 ” 则无以为报, “ 不知 ” 则恼怒怨恨。
作者: “ 知 ” 则竭力报答, “ 不知 ” 则审察自己,不会怨天尤人。
【解析】 7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能力。
D .句意:我担心您听说的情况太过分(或超过实情)。 “ 过 ” ,过分,超过实情。
故选 D 。
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意思和用法的能力。
A. 副词,表猜测,大概;表商量,还是。句意:了解我的大概只有天吧 / 我们还是回去吧。
B. 动词,是;副词,竟然。句意:这是志向高远、坚守大义的人 / 然而浅陋的人竟然用斧头敲打石头来寻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
C. 介词,因为。句意:常常因为家事抵达京城 / 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杀死。
D.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句意:不是我所能够担任的 /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
故选 C 。
9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这十年来,品行没有增进,学业没有增长,半夜忖度,内心有愧,又能秉持什么说辞在知己面前作为进拜的凭依呢?
“ 自十年来 ” 是时间状语,一般独立成句, “ 行不益进 ” 和 “ 业不益修 ” 同为主谓句,句子结构一致,各自独立,排除 ABD ;
“ 中夜 ” 即 “ 半夜 ” ,是下一句的时间状语,不可断开 , 排除 ABD 。
故选 C 。
10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题干要求选出作者认同的做法,可以采用排除的办法,即排除不是作者认可的做法。
②“ 知则不能有所报,不知则怒 ” 出自第一段,意思是 “ 别人赏识却不能有所报答,不赏识就愤怒怨恨 ” ,结合 “ 此乃众人之心也 ” 可知,这是普通人的表现,作者不认同。
⑤“ 或欲异日必录在门下 ” 出自第三段,意思是 “ 或者想要他日招录到您的门下(为您效力) ” ,结合 “ 昨李巡官至,忽传阁下旨意 ” 可知,这是陈述对方的想法,不是作者的观点。
排除这两句。
故选 B 。
1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C . “ 反映了他在被人任用之后不敢积极作为的退缩心态 ” 错误,结合 “ 唯审己求知也 ”“ 自十年来,行不益进,业不益修,中夜忖量,自愧于心 ”“ 是以自承命已来,审己愈切,抚心独惊 ” 等信息可知,作者的 “ 藏缩退避 ”“ 默默藏缩 ” 应是表现他的小心谨慎以及自我审察反思的精神。
故选 C 。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 1 ) “ 唯恐 ” ,只怕; “ 知 ” ,赏识; “ 自度 ” ,自我揣度; “ 以 ” ,用来; “ 报效 ” ,报答效力。
( 2 ) “ 望 ” ,期望,企望; “ 责 ” ,要求; “ 及 ” ,达到; “ 堪 ” ,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