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醉落魄 · 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 [ 注 ]
魏了翁
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
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
[ 注 ] 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人在人日约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
B .在人日这天吹打奏乐,祈盼农桑丰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C .这首词以朴实的笔触描绘当时农村的风俗景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D .词人以议论入词,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论随,全词并无生硬之感。
16 .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A 16 .( 1 )人应当执着地追求幸福和美好;( 2 ) “ 人 ” 的实践和追求对于生活幸福至关重要,勉励人们追求不息生生不止;( 3 )要懂得长幼之序,懂得天理人伦等做人的道理。
【解析】 15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A.“ 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 ” 错。此句意思是处处是春色,人们还要到南山去寻觅。 “ 苦 ” ,形容执著地追求,表达出了人们这种寻觅春色的执着。不是说词人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
故选 A 。
16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词的末三句 “ 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 ” ,是作者就此情此境所引发的感想,是此词的哲理所在,也正是作者的希望。
首先,作者由 “ 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 ” 感悟到人应当执着地追求幸福和美好。 “ 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 ” 是说处处是春色,人们还要到南山去寻觅。词中的 “ 南山 ” ,大约指的是春光优美之处。这里可以象征为幸福、美好。 “ 苦 ” 字表达出了人们这种寻觅春色的执着。可以看做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执着追求。这是作者所肯定的。
其次,作者由人们在人日这一天的祈求丰收、追求幸福的实践活动,提醒人们, “ 人 ” 的实践和追求对于生活幸福至关重要,勉励人们追求不息生生不止。 “ 村村 ” 三句,以及下片 “ 翁前 ” 两句,写的是农村 “ 人日 ” 这一天的热闹景象,是作者 “ 觅 ” 春所见。 “ 祈麦祈蚕 ” ,就是祈求农事丰收,点出 “ 村村箫鼓家家笛 ” 这项活动的目的。他们要用这尽情的箫鼓和笛声表达他们心中的祈求。 “ 商行贾坐农耕织 ” ,这一组活动,由商、贾、农三种行当的人物组成,而作者用 “ 行 ” 、 “ 坐 ” 、 “ 耕织 ” 三个词,点明了三种行当人物的特征,语言简练。在古代,商人们分为行商和坐商两种。 “ 耕织 ” 则为 “ 农 ” 的本业。当然,这里不一定实写 “ 人日 ” 所见,而是作者由人们的祈求而联想到的各种自食其力的人所从事的争取丰收、幸福的实践活动。
第三,作者由 “ 翁前子后孙扶掖 ” ,告诉我们要懂得长幼之序。 “ 翁前子后孙扶掖 ” 正是 “ 来趁元正七 ” 的老老少少,子子孙孙。从 “ 翁 ” 、 “ 子 ” 、 “ 孙 ” 的排列顺序中我们可以看到魏了翁对长幼之序极为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