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阿Q正传》中的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至于舆论,在未庄是无异议,自然都说阿Q坏,被枪毙便是他的坏的证据;不坏又何至于被枪毙呢?而城里的舆论却不佳,他们多半不满足,以为枪毙并无杀头这般好看;而且那是怎样的一个可笑的死囚呵,游了那么久的街,竟没有唱一句戏:他们白跟一趟了。”
这段文字中的“他们”指哪类人?有何特点?
7.下列各项中,对《美美与共》一课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节选部分着重阐释费孝通关于不同文明之间如何相互对待和发展前途的学术主张:“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世界大同“。
B. 作者认为中华文明经历了几千年,积聚了先人的聪明智慧和宝贵经验,需要我们下大力气学习、研究和总结。
C. 文中用唐时邻国日本来中国学习,把唐朝好的东西带回去的事例,极大丰富了自己的文化,这是他们很有鉴赏力,也是善于“各美其美”的表现。
D. 最后,作者认为今人在胸怀、目光和鉴赏力等诸方面优于古人,加上前人留下来的富有哲理的经验,因而“美美与共”的设想的实现是完全可能的。
下列对该诗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错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qióng)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A.中国闺怨诗一向是含蓄不露,不违温柔敦厚之旨,这首诗的风格也是明快而不直露,含蓄而不晦涩。
B.诗中所出现的意象也是传统的、中国的,如莲花,东风,柳絮,跫音,春帷,小小的寂寞的城,小小的窗扉,青石的街道。
C.诗歌委婉曲折地表现了思妇的怀人心理,描摹出思妇幽闭的内心世界,形象地刻画出一个寂寞女子哀怨的形象。
D.诗歌营造出了别具感情色彩的意境,尽力渲染浓重的愁绪,亲人久别但最终相聚,这些都曲折地表现了出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21分)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小题1】诗人对自己深爱着的康桥选择了哪些物象进行讴歌?(3分)
【小题2】这首诗的线索是什么?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小题3】试分析诗的最后一节的作用。(6分)
【小题4】这首诗歌的“音乐美”是怎样体现的?(8分)
阅读《再别康桥》,完成文后题目(每小题2分,共6分)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23.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一节点明“再别”,连用三个“轻轻的”形成轻柔而优美的旋律,把读者带入一种欣喜乃至礼赞
的意境中。
B.第二至四节,诗人用“金柳”“艳影”“青荇”“榆荫下的一潭”“彩虹似的梦”等一系列色彩鲜明的
意象描绘康河的美景,抒发眷恋之情。
C.第五、六两节,诗人的情绪由舒缓转向激昂,想“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接着跌落回离别的现实,两个“沉默”表达了诗人无尽的惆怅。
D.最末一节,以两个“悄悄”紧承上一节的“悄悄”和“沉默”,而且与首节遥相呼应,但诗人的情
绪已由淡淡的忧郁变得更加惆怅与伤感了。
2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像一支优美的乐曲,缠绵深婉的诗句随着轻柔起伏的旋律流淌出来,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余音袅袅。
B.这首诗像一幅生动的画卷,一系列近乎完美的色彩变幻与意象组合形成流动的气韵,艳丽而又幽雅,飘逸中见静穆。
C.这首诗具有完美的形式结构,每节诗四句,每个诗句基本上由三顿构成,匀称、和谐,于清新活泼中求整饬。
D.这首诗极好地体现了新格律诗派独特的美学追求,但唯美主义也在一定程度上妨害了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表达。
25.第一节诗中用了三个“轻轻的”,从修辞角度讲,可以看作是什么修辞?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
想感情?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题。
雨巷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16.诗中的“我”“姑娘”,形象鲜明,请你任选一个对象,根据诗作,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若能简要的分析更好。(5分)
17.一首好的抒情诗,应该是艺术美的结晶。它会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唤起人们审美的感情。试指出本诗所用的一种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并作简要分析。(6分)
阅读《大堰河——我的保姆》第四节,完成以下问题。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
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
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
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
在你补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
在你把小儿被柴刀砍伤了的手包好之后,
在你把夫儿们的衬衣上的虱子一颗颗的掐死之后,
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12.本节首尾反复用“厚大的”修饰“手掌”,用意何在?(3分)
13.本节连用八个“在你……之后”句式,请分析其在内容及情感表达上的作用。(4分)
阅读诗歌《“代沟”上握手》(辛迪),回答下面的问题:
过午的阳光照亮林荫里
灰鸽白鸽跳跃在绿色草坪
我边在诗页上题字
边听你絮语低声
我忘记了你是我学生的女儿
你忘记了我祖父般的年龄
你谈论你青春的梦想
我心灵上响起驼铃
隔代人共同来找生命的支点
鸿沟能不能就美好地犁平
对这首诗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不仅勾画出交谈时的环境,烘托出一种和谐、温馨的气氛,而且也为全诗定下了明朗的基调,
B.中间六句接连使用了对比的写法,反差鲜明,既表现了隔代人间的友情,也表现了他们不同的理想和追求。
C.最后两句提出弥合“代沟”的方法,“生命的支点”可以理解为追求真善美的共同目标和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
D.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节奏急促,激情昂扬的语言同时使读者可以品味到一种宁静、甜蜜的韵味,受到美好情愫的感染。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徐志摩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A.这是一首赠别诗,诗人抓住富有日本女性特点的温柔、娇羞的神态来描绘,表现了对日本女郎的由衷的赞美。
B.作者以习习凉风吹拂下颤动的水莲花作比,是为了突出日本女郎婀娜、柔美的风韵,刻画出其温柔、婉约的神态。
C.“蜜甜”与“忧愁”,表现了日本女郎内心的矛盾与痛苦,用“蜜甜”修饰“忧愁”,那忧愁就更深,更浓,更烈,充分反映出她为离别所苦的情态。
D.这首诗短短五句,既有动作,又有语言,更有缠绵的情意,真是声情并茂,形神兼备,充分显示了诗人绘态传神的艺术功力,堪称作者抒情诗中的“绝唱”。
阅读下面这首现代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蝉 羊令野
整个夏天
你的鼓噪不休
那种重复调子
令人思虑的
不知道谁抄袭谁的语言
高枝而
饮露餐风
你的自鸣清高
却在一夜西风里
噤住了自己的一张嘴
说你是懦夫也可以
说你是哲者也可以
不过
最难熬的冬来霜雪
等你脱壳之后
顶多是个空洞的标本
17.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任选一种分析其艺术效果。(4分)
1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概括作答。(3分)
阅读下面的名著精彩片断,回答问题。 (4分)
(1)
修养的花儿
在寂静中开过去了,
成功的果子
便要在光明里结实。
(2)
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24.在这两首诗中,诗人认为怎样才能“成功”?(2分)
25. 第二首诗中大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进行说理,给人鲜明的印象请问“花”“芽儿”“ 泪泉”“血雨”分别比作什么?(2分)
诗歌阅读(每小题3分,共6分)
悬崖边的树
曾 卓
不知是什么奇异的风
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
平原的尽头
临近深谷的悬崖上
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
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
它孤独地站在那里
显得寂寞而又倔强
它的弯曲的身体
留下了风的形状
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
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
12.阅读下面一首诗,选出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这首诗借物喻人,写出了坚贞不屈的人格之美。
B.这首诗实际上写人在毁灭的边缘,顽强奋争,怀抱高远的理想。
C.这首诗细致地描绘了树的形象,表达了对这棵树的赞叹崇敬之情。
D.这首诗三节层层深入,节奏整齐,韵律和谐。
13.“悬崖边的树”这个形象与生活中的哪一类人相似? 你从这首诗中悟出了什么深刻的道理?(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春暖花开》歌词片段,按要求作答。(5分)
春暖花开,这是我的世界。
每次怒放,都是心中喷发的爱。
风儿吹来,是我和天空的对白。
其实幸福,一直与我们同在。
春䁔花开,这是我的世界。
生命如水,有时平静,有时澎湃。
穿越阴霾,一直与我们同在。
29.将“风儿吹来,是我和天空的对白”这句话扩写为一段散文,限60字内。(3分)
30.仿照“生命如水,有时平静,有时澎湃,写一句歌词,注意押韵。(2分)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选出对其分析正确的一项
日本占领东北以后,国民党政权依赖美国,宣传美国将出面主持“公道”,结果还是被人家扔弃了。当宣传正在大吹大擂地进行的时候,鲁迅先生为我们讲了个故事,他说:“我们乡下有个阔佬,许多人都想攀附他,甚至以和他谈过话为荣。一天,一个要饭的奔走告人,说是阔佬和他讲了话了,许多人围住他,追问究竟。他说:‘我站在门口,阔佬出来啦,他对我说:滚出去!’”听讲故事的人莫不大笑起来。
A.它说明了“要饭的”无知和愚昧。
B.故事说明了阔佬的傲慢无理和目中无人。
C.反映了鲁迅先生说话极富幽默感,能引人发笑。
D.鲁迅先生借用要饭的想攀附阔佬的故事,揭露国民党反动政府对帝国主义者的幻想和奴颜媚骨。
鲁迅第一本小说集名为《呐喊》,其含义是
A.为抒发自己心中的悲哀寂寞而发出不平的呼喊。
B.为自己走上新文艺的道路,也为“听将令”而发出激昂的呼喊。
C.为抒发自己心中的寂寞悲哀,也为勇敢的革命前驱助威而发出激昂的呼喊。
D.为自己弃医从文,走上提倡新文艺的道路而发出自豪的呐喊。
E.为唤醒麻木沉睡的人们,也为勇敢的革命前驱助威而发出战斗的呼喊。
“我在年轻时也曾经做过许多梦,后来大半忘却了,但自己也并不以为可惜。”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里的“梦”实际上是“我”对革命思想的追求,对社会前进道路的探索,对富强中国的憧憬。
B.之所以称为“梦”,主要是因为都是些有始无终的事情。指理想未能实现。
C.“忘却”这些“梦”而不“可惜”的原因是这些“梦”很荒唐、离奇。
D.“我”年轻时做过许多梦,年纪大了以后就再也没做过梦了,人更加现实。
“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这段议论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A.愚弱国民的体格和疾病是不值一提的。
B.愚弱的国民死得越多越好。
C.慨叹医学挽救不了祖国,为自己的国民愚昧落后和毫不觉悟而深感悲哀。
D.为自己的国民受欺凌遭杀害而气愤填膺。
“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于是我终于答应他也做文章了。”(鲁迅〈呐喊〉自序》)
“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正确的读法应是
A.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
B.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
C.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
D.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每写一些小说模样的文章,以________朋友们的嘱托。
(2)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证明,来________他之所谓可有。
(3)古碑中也遇不到什么问题和意义,而我的生命却________暗暗的消去了。
A.敷衍 说服 果然 B.敷衍 折服 居然
C.敷演 说服 居然 D.敷演 折服 果然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四句话,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柔石故居门前原来有一条清澈的小溪,小溪上有一条石板铺成的桥,桥上镂刻着“金桥柔石”四字,________。
①柔者,温顺也;石者,刚硬固执也。
②柔石正是从这座小桥走向了刑场,也走向了不朽。
③“柔石”这个笔名即缘于此。
④令人叫绝的是,柔石的性格也暗合这两个字。
A.①④③② B.①③④②
C.②④①③ D.③④①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