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上海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上海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高中
整体难度:中等
2021-09-25
题号
评分
一、文言文阅读 (共4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题目。

①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

②其传曰: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 “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 左右欲兵之。太公曰: “此义人也。”扶而去之。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 “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③由此观之,怨邪非邪?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絜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

1 解释加点词。

1) 往归焉 _____ 2)常 善人 _____

2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

A 左右欲

B 云青青兮欲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C 非能 也,善假于物也(《荀子 ·劝学》)

D 聚而笑之 (韩愈《师说))

3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B 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C 于嗟徂兮,命之衰矣

D 糟糠不厌,而卒蚤夭

4 翻译句子。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 “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

5 从伯夷、叔齐临死前所作歌辞看,他们怨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1) ____ 2) _____

6 从第 ②段划画线的句子看,伯夷、叔齐是否是“伪善”?请简述理由。

难度: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单元测试
使用次数:283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 何不 帮助

2 D

3 B

4 伯夷、叔齐拉住武王战马而劝阻说: “父亲死了尚未安葬,就动起干戈来,能说得上是孝吗?以臣子的身份而杀害君王,能说得上是仁吗?”

5 怨时局 怨个人命运

6 不是。伯夷叔齐认为周武王的行为不符合仁义,对此感到羞耻,所以不愿吃周朝的粮食而饿死。他们出发点是仁义,而没有从行为的善或行为是否合乎规则的角度加以考虑。

【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实词、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1)“盍往归焉”意思是:我们何不去投奔他呢?“盍”,副词,何不;

2)“常与善人”意思是:(天道)通常是帮助善良人的。“与”,帮助。

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类活用类型的能力。

A. “兵”,名词用作动词,杀;

B. “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C. “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泳;

D. “群”,名词用作副词(做状语),表示成群地聚集。

故选 D

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通假字的能力。

A. “希”通“稀”,少;

C. “徂”,通“殂”,死亡;

D. “蚤”,通“早”。

故选 B

4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

“叩马”,勒住马,“叩”,通“扣”;“叩马而谏”,形容竭力进行劝谏;“爰及”,至于;“以”,凭借……的身份。

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内容,概括要点的能力。

“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可知,伯夷、叔齐临死前唱的歌意思是:登上那西山啊,采些那薇菜呀!用暴力来取代暴力,不知道这是错误的。神农、虞舜和夏禹,授政仁人相禅让,圣人倏忽辞世去,我辈今日向何方?啊,别啦,永别啦!命运衰薄令人哀伤!可见他们怨恨的一是“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时局,二是“命之衰”——个人的命运。

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内容,并评价文中观点的能力。

画线的句子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意思是:武王摧毁了殷商的暴虐统治,天下都归附了周朝,而伯夷、叔齐却认为这是很可耻的事,为了表示对殷商的忠义,不肯再吃周朝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中,靠着采食薇菜充饥。

这并不是伪善。伯夷叔齐认为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这是以暴制暴,不是追求仁德的行为,所以他们对此感到羞耻,情愿饿死也不愿食周粟。可见他们行事的出发点是是否合乎“仁”,而不是行为是否合乎“善”。

参考译文:

孔子说: “伯夷、叔齐,不是老记着人家以前的过错,因此怨恨他们的人就少。”“追求仁德而得到仁德,又有什么可怨恨的呢?”我对伯夷兄弟的用意深感悲痛,但看到那些逸诗又感到诧异。

他们的传记说道: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想把王位传给叔齐,到了父亲去世以后,叔齐要让位给伯夷。伯夷说: “这是父亲的遗命啊!”于是便逃走了。叔齐也不肯即位而逃走。国人只好立孤竹君的第二个儿子为王。这时,伯夷、叔齐听说西伯昌能关心老人,抚养老人,便商量着说:我们何不去投奔他呢?等到达那里,西伯已去世了。武王用车载着西伯的神主,追谥为文王,率军东进去征伐商纣。伯夷、叔齐拉住武王的马而谏阻道:“父亲死了却不安葬,大动干戈去打仗,这难道是孝的行为吗?身为臣子,却要去杀害国君,这难道可以算做仁德吗?”周王左右的人准备杀掉他们,太公说:“他们是义人啊!”扶着他们离开了。武王摧毁了殷商的暴虐统治,天下都归附了周朝,而伯夷、叔齐却认为这是很可耻的事,为了表示对殷商的忠义,不肯再吃周朝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中,靠着采食薇菜充饥。到了由于饥饿而将死的时候,作了一首歌,歌辞说:“登上那西山啊,采些那薇菜呀!用暴力来取代暴力,不知道这是错误的。神农、虞舜和夏禹,授政仁人相禅让,圣人倏忽辞世去,我辈今日向何方?啊,别啦,永别啦!命运衰薄令人哀伤!”终于饿死在首阳山中。

从这些记载来看,伯夷、叔齐是怨呢,还是不怨呢?有人说: “天道并不对谁特别偏爱,但通常是帮助善良人的。”像伯夷、叔齐,总可以算得上是善良的人了吧!难道不是吗?他们行善积仁,修养品行,这样的好人竟然给饿死了!再说孔子的七十二位贤弟子这批人吧,仲尼特别赞扬颜渊好学。然而颜回常常为贫穷所困扰,连酒糟谷糠一类的食物都吃不饱,终于过早地去世了。上天对于好人的报偿,到底是怎样的呢?

2.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题目。

沧浪诗话 ·诗洲(节选)

(宋)严羽

①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然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极其至,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诗者,吟咏情性也。

②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 (注) ,无迹可求。 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近代诸公乃作奇特,解会遂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夫岂不工?终非古人之诗也。盖于一唱三叹之音有所歉焉。且其作多务使事不问兴致,用字必有来历,押韵必有出处,读之终篇,不知着到何在,其末流甚者,叫噪怒张,殊乖忠厚之风,殆以骂詈为诗,诗而至此可谓一厄也,可谓不幸也。

③然则近代之诗无取□?曰:有之。吾取其合于古人者而已。国初之诗尚沿袭唐人,王黄州学白乐天,杨文公刘中山学李商隐,盛文肃学韦苏州,欧阳公学韩退之古诗,梅圣俞学唐人平澹处,至东坡山谷始自出己意以为诗。唐人之风变□。

[注]: 意思是指羚羊夜宿时挂角于树,脚不着地,以避祸患,旧时多用该词语比喻诗的意境超脱。

1 选择最合适的虚词填入文中方框处。(

A B C D

2 ③段中提到的“东坡”“山谷”分别指的是宋代诗人 ______ ______ 。(请填写姓名)

3 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第 ②段划线句。

4 选文批评了宋代诗人 _________ 的不良风气。(用自己的话回答)

6 作者认为,作诗应当有 “别材”和“别趣”。请以王湾《次北固山下》的颈联为例,说说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难度:
知识点:散文类
使用次数:153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 A

2 苏轼 黄庭坚

3 整散结合, “如……”一连串的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盛唐诗人飘渺灵动的诗歌境界。句式严整,极富音乐美和节奏感;又用若干散句直接点明盛唐诗歌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整散结合,参差错落 ,意趣盎然,语言形式与所写的对象特点高度一致。

4 创作诗歌时,雕琢文字,用诗歌发表议论,把诗歌当作个人感情宣泄的工具,卖弄才学。

5 作者认为,作诗应该选取独特的内容,以表达独特的意趣。写了当残夜还未消逝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形象地写了岁月流转,时光荏苒之感,由此流露出,诗人客行在外时的思乡之情,体现了作者面对自然蓬勃生机的喜悦。

【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第一句是 “然则近代之诗无取□?”这明显是一个疑问句。“焉”“”不用于句末表疑问;“耶”一般是表感叹语气;“夫”是用于句首的发语词。只有 A 项的 “乎”最合适。

第二句是 “唐人之风变□。”这是文章末尾表总结的陈述句。“也”一般表判断;“哉”表感叹;“耳”多表轻谩的语气。只有 A 项的 “矣”最合适。

故选 A

2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苏轼( 1037 1 8 -1101 8 24 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正如李志敏评价: “苏轼是全才式的艺术巨匠。”

黄庭坚( 1045 6 12 1105 9 30 日),字鲁直,小字绳权,号清风阁、山谷道人、山谷老人、涪翁、涪皤、黔安居士、八桂老人,世称黄山谷、黄太史、黄文节。洪州分宁(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祖籍浙江金华。北宋诗人黄庶之子,南宋中奉大夫黄相之父。北宋大孝子,《二十四孝》中 “涤亲溺器”故事的主角。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可见 “东坡”“山谷”分别指的是宋代诗人苏轼和黄庭坚。

3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画线句是 “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首先从修辞上看,“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盛唐诗人飘渺灵动的诗歌境界。其次从句式上看,此句整散、长短结合,既有整句和短句,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句式严整,极富音乐美和节奏感;又有散句和长句,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言有尽而意无穷”,直接点明盛唐诗歌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这样整散结合,参差错落 ,意趣盎然,语言形式与所写的对象特点高度一致。

4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文章第二段先写了唐代诗歌的高妙,接着指出当下诗歌存在的问题, “近代诸公乃作奇特,解会遂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夫岂不工?终非古人之诗也”,也就是创作诗歌时,雕琢文字,用诗歌发表议论;甚至其末流甚者,叫噪怒张,殊乖忠厚之风,殆以骂詈为诗”,卖弄才学,诗歌成了个人感情宣泄的工具。

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及运用这种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关于 “别材”“别趣”的内容在第一段,“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然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极其至,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意思是作诗应该选取独特的内容,以表达独特的意趣。

然后鉴赏《次北固山下》中最有名的诗句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所写的内容和抒发的情感。“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流逝,新必替旧,蕴含自然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参考译文:

诗要另有一种特殊的才能,这和多读书有学问没有什么关系;诗要另有一种意趣,它是抽象说理所达不到的。可是古人没有不多读书做学问,不多通晓人情物理的。所谓不运用逻辑推理,不把话说尽而有言外之意,才是上等的。诗,是吟咏内心情志的。

盛唐的诗人着重在诗的意趣,有如羚羊挂角,没有踪迹可求。所以他们诗歌的高妙处透彻玲珑,难以直接把握,好象空中的音响,形貌的色采,水中的月亮,镜中的形象,言有尽而意无穷。近代诸公对这个问题作特别的理解,于是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以这样的方法来作诗,哪里是不下工夫,却终究不如古人的诗。大概在一唱三叹的婉转悠长的韵味方面,有所欠缺吧。而且他们的作品多致力于使用典实,不讲求神韵情致;用字必有来历,押韵必有出处,全篇读完,也不知主旨何在。他们的末流更严重,叫噪怒张,大大违背了忠厚的传统,几乎以谩骂攻讦为诗。诗到了这种地步,可说是一次厄运,可说是诗的不幸了。

那么近代的诗就没有可取的吗? 回答说,有可取的,我取那些合于古人的作品罢了。本朝初期的诗还在沿袭唐人:王禹偁学白居易,杨亿、刘筠学李商隐,盛度学韦应物,欧阳修学韩愈古诗,梅尧臣学唐人平淡的诗风。到了苏轼、黄庭坚,才按照自己的法式来写诗,学唐人的诗风才变了。

3.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吴王夫差败越于夫椒,报槜李也。遂入越。越子以甲楯五千保于会稽,使大夫种 吴太宰嚭以 行成

吴子将许之。伍员曰: 不可。臣闻之: ‘树德莫如 ,去疾莫如尽。 ’昔有过浇杀斟灌以伐斟鄩,灭夏后相。后缗方娠,逃出自窦,归于有仍,生少康 ,为仍牧正。 浇能戒之。浇使椒求之,逃奔有虞,为之庖正,以除其害。虞思于是妻之以二姚,而邑诸纶,有田一成,有众一旅。能布其德,而 其谋,以收夏众,抚其官职;使女艾谍浇,使季杼诱豷,遂灭过、戈,复禹之绩。祀夏配天,不失旧物。今吴不如过, 越大于少康,或将丰之,不亦难乎?勾践能亲而务施,施不失人,亲不弃劳,与我同壤而世为仇雠。于是乎克而弗取,将又存之,违天而长寇雠,后虽悔之,不可食已。姬之衰也,日可俟也。介在蛮夷,而长寇雠, 是求伯,必不行矣。

弗听。退而告人曰: 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

——节选自《左传·哀公元年》)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使大夫种因昊太宰嚭以 行成 ___________ 2)树德莫如 ___________

3) 浇能戒之 ___________ 4)而 其谋 ___________

2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使大夫种 吴太宰嚭以行成 于夏礼(《论语》)

B 越大于少康 无谄,富而无骄(《论语》)

C 生少康 就有道而正 (《论语》)

D 是求伯 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

4 结合选文内容分析,伍员是如何劝谏吴子不要与越国讲和的。

难度:
知识点:中国古代文学 春秋
使用次数:282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 商议求和 滋长 毒害、憎恶 开始

2 C

3 越国用十年时间聚集财富,再用十年时间教育和训练人民,二十年后,吴国的宫殿怕要变成池沼啊!

4 1 )先明确表达观点并用比喻的方法概括说明理由 . 2 )进而举例论证,以前车之鉴不可重蹈覆辙的方式来告诫吴王,敌人会采用广施仁政等方法笼络人心积蓄力量。( 3 )然后以虚拟假设法推断越国未来可能会如何强大起来来吓唬吴王。( 4 )最后从自己一方不彻底消灭敌人留下后患的可怕后果来警醒吴王,并照应开头再次明确看法。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1)行成:商议求和;(2)滋:滋长;(3)惎:毒害、憎恶;(4)兆:开始。

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 第一个 “因”,介词,经由、通过;第二个“因”,动词,因袭、沿袭。

B. 第一个 “而”,转折连词,但是、却;第二个“而”,并列连词,并且。

C. 第一个 “焉”,语气助词,不译;第二个“焉”,语气助词,不译。

D. 第一个 “以”,介词,凭借(表凭借);第二个“以”,用(表方式)。

故选 C

3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生聚”,聚集丰厚的财物;“教训”,教育训练;“其”,表推测,恐怕要;“为”,变成。

4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筛选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

先明确表达观点并用比喻的方法概括说明理由:吴子将许之。伍员曰: “不可。臣闻之:‘树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

进而举例论证,以前车之鉴不可重蹈覆辙的方式来告诫,敌人会以仁政收拢人心积蓄力量:能布其德,而兆其谋,以收夏众,抚其官职;使女艾谍浇,使季杼诱豷,遂灭过、戈,复禹之绩。祀夏配天,不失旧物。

然后以虚拟假设法推断越国未来可能会如何强大起来:今吴不如过,而越大于少康,或将丰之,不亦难乎?勾践能亲而务施,施不失人,亲不弃劳,与我同壤而世为仇雠。

最后从自己一方不彻底消灭敌人留下后患的可怕后果来警醒吴王并照应开头再次明确看法:于是乎克而弗取,将又存之,违天而长寇雠,后虽悔之,不可食已。姬之衰也,日可俟也。介在蛮夷,而长寇雠,以是求伯,必不行矣。

参考译文:

吴王夫差在夫椒打败越军,报了槜李之仇,趁势攻进越国。越王勾践带领披甲持盾的五千人守住会稽山,并派大夫文种,通过吴国的太宰嚭向吴王求和。

吴王打算答应他。伍员说: “万万不可!臣听说:‘树立品德,必须灌溉辛勤;扫除祸害,必须连根拔尽’。从前过国的浇,杀了斟灌又攻打斟鄩,灭了夏王相。相的妻子后缗方怀孕,从城墙的小洞里逃走,回到有仍,生了少康。少康后来做了有仍的牧正,他对浇恨极了,又能警惕戒备。浇派椒四处搜寻少康,少康逃奔有虞,在那里做了庖正,躲避祸害。虞思两个女儿嫁给他,封他在纶邑,有田一成,不过十里,有众一旅,不过五百。但他能布施德政,开始谋划,收集夏朝的余部,使其专心供职。他派女艾去浇那里刺探消息,派季舒去引诱浇的弟弟豷,终于灭亡过国和戈国,恢复夏禹的功业,祭祀夏的祖先,以配享天帝,维护了夏朝的天命。现在吴国不如过国,越国却大于少康,如果让越国强盛起来,吴国岂不就难办了吗?勾践这个人能够亲近臣民,注重施布恩惠。肯施恩惠,就不失民心;亲近臣民,就不会忽略有功之人。他与我国土地相连,世代有仇,现在我们战胜了他,不但不加以消灭,反而打算保全他,这真是违背天命而助长仇敌,将来后悔也来不及了!姬姓的衰亡,指日可待呀。我国处在蛮夷之间,而又助长仇敌,这样谋霸业,行不通啊!”

吴王不听。伍员退下来,对人说: “越国用十年时间聚集财富,再用十年时间教育和训练人民,二十年后,吴国的宫殿怕要变成池沼啊!”

4.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

②初,绍与公共起兵,绍问公曰: 若事不辑,则方面何所可据? 公曰: 足下意以为何如? 绍曰: 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 乎? 公曰: 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 九月, 令曰河北罹袁氏之难其令无出今年租赋 重豪强兼并之法,百姓喜悦。令曰: 有国有家者,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袁氏之治也,使豪强擅恣,亲戚兼并;下民贫弱,代出租赋,炫鬻家财,不足应命;审配宗族,至乃藏匿罪人,为逋逃主。欲望百姓亲附,甲兵强盛,岂可得邪!

③公至孟津。乙未,令曰: 夫有 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有司明思此义,则士无遗滞,官无废业矣。

(节选自《三国志 ·魏书一》)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庶可以 _________ 2)夫有 之士未必能进取 _________

2 /为下面句子断句。

3 把第 ②段画横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4 依据《中西方文化对读》(第二单元《道义》)第十三则 “公正在于比例”(《尼各马可伦理学》),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解释曹操讨伐袁绍的理由。

5 ③段体现了《短歌行》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所寄托的情思,结合本段内容,简要分析。

难度: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单元测试
使用次数:261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 补益 德行

2 / 河 北 罹 袁 氏 之 难/ 其 令 无 出 今 年 租 赋

3 我要任用天下才智出众、能力超群之士,以道义来统率他们,无往不胜。

不担心贫穷,而担心财富不均;不担心人口少,而担心不安定。

4 “公正在于比例”强调的是公正源于平等,具体可表现在“分配公正”与“矫正公正”,即交易与惩罚。反观袁绍的政治,在分配方面,使豪强大族擅断恣行,袁家亲戚兼并土地,下层民众贫困衰弱,还得代替豪强缴纳租赋,不得不变卖家财,仍然不足以应付税收法令。在法制方面,审配宗族,甚至藏匿罪人,为逃往之人提供庇护,种种所为皆违背了“公正”的法则,为曹操讨伐他提供了完美理由。

5 曹操提到, “士有偏短,庸可废乎!有司明思此义,则士无遗滞,官无废业矣”即是一种渴慕贤才,珍视贤才的真诚的态度,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所寄托的对贤才“心向往之”的情思有异曲同工之妙。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庶可以济乎”译为“大概可以有所成就了吧”,“济”为“于事有益”,即“补益”;“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译为“有德行之士,未必能够努力上进”,“行”为“德行”。

2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曰”为典型的断句标志,可在其后断开;“袁 氏 之 难”做“罹”的宾语,可在其后断开,故,答案为“令 曰/ 河 北 罹 袁 氏 之 难/ 其 令 无 出 今 年 租 赋”。

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第一句翻译关键词: “任”,任用;“道”,道义;“御”,统帅。

第二句翻译关键词: “患”,担心;“寡”,少;“安”,安定。

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题干要求 “依据《中西方文化对读》(第二单元《道义》)第十三则“公正在于比例”(《尼各马可伦理学》)” 解释曹操讨伐袁绍的理由,那么,解题要先从解读“公正在于比例”开始。“公正在于比例”强调的是平等,书里提到的两个公正分别是“分配公正”与“矫正公正”,即交易与惩罚。结合文章第二自然段所提到的袁绍的政治,在分配方面,“使豪强擅恣,亲戚兼并;下民贫弱,代出租赋,炫鬻家财,不足应命”;在法制方面,“审配宗族,至乃藏匿罪人,为逋逃主”,这种种所为皆违背了“公正”的法则,为曹操讨伐他提供了完美理由。曹操讨伐袁绍,就是因为袁绍在为政时同时违背了“平等”,即“公正在于比例”的原则。

5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

解答时先理清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传达的情绪,然后结合文本进行探究。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曹操用此句表达了求贤若渴的真挚情感,在本文第三段,曹操提到,“士有偏短,庸可废乎!有司明思此义,则士无遗滞,官无废业矣”,意思是:“才智之士即使有缺点,难道就应该废弃吗?各级官府要仔细考虑,弄清这一点,那么,有才能的人就不致被遗漏,官员就能不荒废工作了。”这实际是一种渴慕贤才、珍视贤才的真诚的态度,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所寄托的情思相呼应。

参考译文:

太祖武皇帝,是沛国谯县人,姓曹,名操,字孟德,是西汉相国曹参的后代。

当初,袁绍与曹操共起兵,袁绍问曹操道: “若事不成,则往何方据守?”曹操道:“足下之意如何呢?”袁绍道:“我南据黄河,北阻燕、代,兼并戎狄之众,往南以争天下,大概可以有所成就了吧?”曹操道:“我要任用天下才智出众、能力超群之士,以道义来统率他们,无往不胜。”九月,曹操下令道:“黄河以北遭受袁氏之难,现下令该地区不用交纳今年田租税赋。”又加重了惩处豪强兼并土地的法令,百姓喜悦。曹公令曰:“对于诸侯和大夫,不担心贫穷,而担心财富不均;不担心人口少,而担心不安定。袁绍治政,使豪强大族擅断恣行,袁家亲戚兼并土地,下层民众贫困衰弱,还得代替豪强缴纳租赋,不得不变卖家财,仍然不足以应付税收法令。审配宗族,甚至藏匿罪人,为逃往之人提供庇护。如此治理之下,想要百姓拥护,军队强盛,怎能做得到呢!

曹公到达孟津。十二月十九日,曹公下令说 :“有德行之士,未必能够努力上进,努力上进之士,未必都能有德行。陈平难道有德行吗?苏秦难道守信用吗?但陈平奠定了汉朝的基业,苏秦却辅佐弱小的燕国渡过难关。由此而论,才智之士即使有缺点,难道就应该废弃吗?各级官府要仔细考虑,弄清这一点,那么,有才能的人就不致被遗漏,官员就能不荒废工作了。”

二、名句默写 (共4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填空题。

1) _________ ,而神明自得, _________ 。(《荀子 ·劝学))

2) _________ ,愁云惨淡万里凝。( _________ (作者)《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千古江山, _________ 。(辛弃疾《 _________ ·京口北固亭怀古》)

4)杜甫《江汉》中“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一联写诗人独对旷渺的天地,表达了漂泊思归的感伤之情;他的《登高》中最能体现这一诗意的两句是“ _________ _________ ”。

5)白居易《琵琶行》由琵琶女的故事联想到自身遭遇;而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其三)》也有类似的构思,其中“ _________ _________ ”两句借写王昭君流落异乡的命运和故国之思,含蓄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感怀。

6)韩愈《师说》中展现了土大夫不愿从师的心理动因的两句是“ _________ _________ ”。

难度:
知识点:其他
使用次数:246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积善成德 圣心备焉 瀚海阑干百丈冰 岑参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永遇乐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佩空归夜月魂 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以及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的字有:瀚,阑,作,佩,羞,谀。

本卷还有17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22
总体难度:
中等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偏难
5
22.72%
中等
7
31.81%
容易
9
40.90%
很难
1
4.54%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文言文阅读
4
18.18%
名句默写
4
18.18%
选择题
3
13.63%
诗歌鉴赏
1
4.54%
未分类
4
18.18%
名著阅读
3
13.63%
现代文阅读
1
4.54%
作文
2
9.09%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文言文阅读 单元测试
5
22.72%
散文类
1
4.54%
中国古代文学 春秋
1
4.54%
其他
3
13.63%
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2
9.09%
命题作文
1
4.54%
1
4.54%
小说
1
4.54%
古代散文 兵法农医 天文术数 艺术杂学等
1
4.54%
论述类文本阅读
1
4.54%
中国现当代文学 现代
1
4.54%
文学常识综合
1
4.54%
作文及写作 单元测试
1
4.54%
话题作文
1
4.54%
材料作文
1
4.54%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水天一色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