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16上海高三上学期高中语文中考真题82815
2016上海高三上学期高中语文中考真题82815
高中
整体难度:中等
2016-04-13
题号
评分
一、语言表达 (共3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

①谈到美学,人们都会想到一个古老而朴素的争论: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有一次,我乘地铁上班,在地铁上看到一位小姑娘手中拿着一叠复习资料,口中念念有词:朱光潜说,美是主客观的统一;高尔基说,美是主观的;蔡仪说,美是客观的;李泽厚说,美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我听着就着急,如此学美学可不行。因为,我能预见其学习的结果:此后她再也不会学美学了。把美学搞得这么无趣,成了干巴巴的几条见解,谁见了也会躲。有人说,美学过时了。    美学真的就只是如此,    应该过时。

②但是,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的讨论,会产生富有成果的思考吗?我觉得还是会的。看到一朵花,你觉得美。这是花美呢,还是由于人觉得美才美呢?这个问题就在那里,不管你是否承认。

③主张“美在客观”的人,会说,口之于味,有同嗜也;目之于美,有同观也。见到花,人人都觉得美。觉得它不美的人,是这个人自身的问题:可能是他的眼睛不好,可能是他今天情绪不好,这两种情况都不影响花本身仍是美的。见,或者不见,美就在那里。但是,在同一类的事物中,谁美或者谁更美呢?客观论者认为,是它在这类事物中客观上存在的典型性,而不是欣赏者对同一类事物中不同个体的主观选择。也就是说,这朵花比那朵花更美,不是由于欣赏者喜欢,而是由于这朵花长得更“典型”,这里的“典型”可能会被理解成更完美,长得更饱满,如此等等,总之,美的原因在花一边,而不是在人一边。美,由于对象,而不由于欣赏主体。

④主张“美在主观”的人,会说,美不自美,因人而彰。花美不美,在于欣赏者的趣味或态度。再美的花,没有欣赏者的趣味或态度,也不能成其为美。这里有着一些复杂的情况。有人说美在趣味:趣味的形成依赖于修养,修养决定了欣赏者对于欣赏对象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客观因素仍是存在的。美的对象有客观性上的规定性,有色彩、形状、整齐、对称,如此等等的特性,只是欣赏者的趣味成为这种对象美不美的最终选择。另有人说美在态度:这时客观因素更少或几乎不存在。同样的对象,可以是美的,可以说不美,完全在于人对它的态度如何。高兴时就山欢水笑,不高兴时愁云惨月,物皆着“我”之色彩。面对一片大雾,你可以感到烦闷怨恨,也可以悟出诗意,看到事物的朦胧美。一念之别,万象殊异。

⑤主客观的困惑,引导着美学向前行。美国哲学家杜威提出了一种超越主客观的观点。他认为,我们可以用“经验”来超越主客二分。人与外在环境相遇,于是就产生了经验。经验是第一性的,不分主体与客体。只有在此之后,才有对经验的反思和认知,区分出自我与对象。因此,主客二分的做法,是一种错觉。主体与对象之间,总是存在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复杂关系。他认为,人与世界的第一性关系,是人与环境的关系。人生活在环境中,环境是人的环境,人又是环境的一部分,人与人之间又互为环境。

⑥将杜威的二分法运用到美学上,怎样将审美统一起来呢?比如,对自然对象的审美,欣赏高山峡谷、江河湖海、日月星辰,欣赏道路桥梁、绿草黄花、牛羊成群、一只节奏优美的城市天际线,等等。这些都是自然美,有的不是人的活动结果,有的是人的活动产物。我们该如何审美呢?荒野的美,不是由于人的力量,而是由于人要逃避对自然的过度索取,城市以及其他一些经过人的改造的对象,也不是人从欣赏自身的力量,而是这些对象的形式意义和展现出来的生活样态。人的审美,绝不是在自然中找人的踪迹,也不是在自然中找不到人的踪迹。正好相反,自然成为美的原因,要从两个对立结论之外寻找。

⑦说起美学,往往见仁见智。     因此,这一争论要向前行,要升级,避免意气,走向思考,让这种争论引导美学前进。

1.第①段作者写到“把美学搞得这么无趣,成了干巴巴的几条”,其意图是什么?

 

2.在第①段两个    处应填入的关联词语是(    )

A.因为    所以     B.虽然    但是    C.只要    就     D.如果   那么

3.结合文章,谈谈美在客观与美在主观的本质区别。

 

4.作者对“将杜威的‘二分法’用在审美上的做法”,持有怎样的观点?

 

5.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⑦段方框处,语义连贯的一项是(    )

①只要认识到它的复杂性

②它并不是一个可以随意放弃的问题

③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争论

④才能获得美学的丰富性

⑤并且不断利用新的研究成果加入到这个讨论中

A. ①⑤④③②     B. ③①④②⑤     C. ①④③②⑤    D. ③②①⑤④

难度:
知识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14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对将美学单一化的做法不赞同,为下文论述美学复杂性观点做准备(做铺垫)。

2.D

3.美在客观者认为:美的原因在于对象本身,而不在于欣赏者的感受。美在主观者认为:美的原因在于欣赏者,而不在于欣赏对象本身。

4.作者对将杜威的二分法运用在审美上持反对(或否定)观点。作者认为人的审美,绝不是在审美对象中寻找主观感受,而要从审美对象、主体之外寻找美。

5.D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重要句子的理解。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内容上:从无趣、干巴巴等词可以看出,作者对将美学单一化的做法不赞同,结构上:为下文论述观点做铺垫。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关联词的使用。结合分句间的逻辑关系,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即可。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答题时找准有效信息,准确概括。美在客观信息区间是第三段;美在主观者信息区间在第四段。抓住关键词概括即可。

4.

试题分析:答题时首先明确作者的态度立场,然后结合原文信息,找到依据。信息区间在第5第6两段。

5.

试题分析:注意抓关键词和关联词。②代词“它”指的是③的争论,①⑤④的衔接,注意关联词“只要”“并且”“才”。

2.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袁家渴记    柳宗元

①由冉溪西南水行十里,山水之可取者五,莫若钴鉧潭。由溪口而西陆行,可取者八、九,莫若西山。由朝阳岩东南,水行至芜江,可取者三,莫若袁家渴。皆永中幽丽奇处也。

②楚、越之间方言,谓水之反流者为“渴”,音若衣褐之褐。渴,上与南馆高嶂合,下与百家濑合。其中重洲、小溪、澄潭、浅渚,间厕曲折,平者深黑,峻者沸白。舟行若穷,忽又无际

③有小山出水中。山皆美石,上生青丛,冬夏常蔚然。其旁多岩洞,其下多白砾。其树多枫、柟、石楠、楩、槠、樟、柚,草则兰、芷,又有异卉,类合欢而蔓生,轇轕水石。

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众草,纷红骇绿,蓊葧香气;冲涛旋濑,退贮溪谷;摇飏葳蕤,与时推移。其大都如此。余无以穷其状。

⑤永之人未尝游焉,余得之不敢专也,出而传于世。其地主袁氏,故以名焉。

【注】  ①本文写于柳宗元贬谪永州以后。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袁家渴(hé): 水名。②百家濑(lài):水名。③间厕:交错夹杂。④轇轕(jiāo ɡé):交错纠缠貌。

17.请概括第①段段意。

18.对第②段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船行水上,无路可行,自然穷困。

B.为读者描绘出了一幅奇妙的画面。

C.舟行无路,显示袁家渴山多水少。

D.句式整齐,气势沛然,总括上文。

19.从景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④段中的画线句。

20.简析本文写作意图。

难度:
知识点:古代散文 兵法农医 天文术数 艺术杂学等
使用次数:138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7.写袁家渴的方位(地理位置),及其为永州的幽丽奇处。

18.B

19.画线句描写动态景色:每当大风从四面山上刮下时,摇动着大树,草儿随风倾倒,红花和绿叶被风吹得纷纷乱乱;浓郁的花香四散,浪涛冲击溪水回旋,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无穷。色、香、形多角度描绘,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20.该文描写了袁家渴的美石、美溪、美木、美草等所组成的美景,抒发作者对受压抑、受摧残的美好事物的无限同情爱护,也寄托了他被贬后的无限惨痛之感。

【解析】

1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段意。本段写袁家渴的地理位置及其幽丽奇处。

18.

试题分析: B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A项错在“无路可行,自然穷困”,应为“船好像就走到了尽头,忽然又豁然开朗,变得宽阔无边”。C项错在舟行无路,山多水少,应为“山水均多”。D项错在“句式整齐”“总括上文”。)

1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注意抓住景物的特征以及写景的角度,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概括。该文抒发作者对受压抑、摧残的美好事物的同情爱护,也寄托了自己被贬后的无限惨痛之感。注意结合作者情况、写作背景和注释。

3.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蒲生行

(南北朝)谢朓

①蒲生广湖边,托身洪波侧。

②春露惠我泽,秋霜缛我色。

③根叶从风浪,常恐不永植。

④摄生各有命,岂云智与力。

⑤安得游云上,与尔同羽翼。

22.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            诗。

23.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句①写蒲的生长环境艰险,“托身”一语显露心中悲苦

B.诗句②写蒲在春露降临分享恩惠,因严霜摧残而颜色憔悴。

C.诗句③前句写哀景,后句抒乐情,属于“以哀景写乐情”。

D.语言平实质朴,意境凄凉阴冷,能够给人以审美的感受。

2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进行具体分析。

难度:
知识点:诗
使用次数:116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22.古体 / 乐府

23.C

24.(1)对改变艰难环境的行动的赞美与无奈。①~④写生活环境的艰难,以及不甘心险恶环境的束缚,并运用智慧与力量来加以摆脱,但最终结果却是徒劳无益。(2)对摆脱不幸命运的渴望。⑤写其对不甘心听任命运的摆布,与幸运者共享快乐的心愿。

【解析】

22.

试题分析:古体 / 乐府。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注意平时的积累。

23.

试题分析: C注意抓好关键词,理解诗句。从诗句中的“恐”可知不是乐情,是哀情。

2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主旨情感。注意从全诗把握诗歌情感。结合具体诗句的关键词,概括准确。从①~④写生活环境的艰难,以及用智慧与力量来加以摆脱却是徒劳无益。概括出作者对改变艰难环境的行动的赞美与无奈。从⑤写其与幸运者共享快乐的心愿。概括出作者对摆脱不幸命运的渴望。注意分条回答。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林徽因墓前

①一座小巧的坟墓平躺着,墓碑上是简简单单地几个字,没有主人的生平简介,一块刻着秀丽花圈的汉白玉说明了她的身份:这里埋着林徽因,一位诗人,母亲和建筑师。“建筑师林徽因墓”普通的几个字却吸引了一个时代又一个时代的人前来瞻仰。

②诗人,作家,文人,画家,建筑师,或许不仅仅是如此吧。林徽因,那个时代让人魂牵梦萦的女孩,那个时代被誉为第一才女的女孩,是浪漫的化身,是聪颖的集合。只是,这里埋葬的是一位老人,一位五十岁的老妇人……

③“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的白莲。”这是你的诗《人间四月天》,是世人所熟知的。只是,知道你却是通过与你说得清又道不明的徐志摩。“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的《       》让徐志摩的文采诗情达到了高峰,却又因此牵扯出了你。林徽因,志摩的挚爱,岳霖的红颜,思成的妻子。

④我想说,你是幸运的。你出生的时代是旧中国最黑暗的岁月,穷人鬻妻卖儿,流离失所,而你出生在一个殷实的家庭,祖父为官,父亲为政。幼小的你便受姑姑良好的教育,及长便随父亲游历欧洲。你是聪慧的,小巧的,那时的你便流露出才学的锋芒。欧洲的见闻,新式的教育,你成了既具有中国传统女性的柔和又富有新思想的民国女子。17岁遇志摩,接触新诗,那是你诗人气质的开始。二十岁为泰戈尔的随行翻译,不久即赴美留学。天生质丽,再加良好的教育,你终于成了才女。

⑤我想说,你是理性的。浪漫的志摩只能是诗歌里的伴侣,他的诗人才情,他的文人理想,注定不能给你这位有着让人怜惜的小性情的女孩以幸福,他是让人品味的。严谨的岳霖只能是话语里的知己,作为哲学家、逻辑学家的他身上少了些浪漫的情怀,他无法读懂诗歌中的你,他是让人欣赏的。有点木讷却又充满活力的思成,他是你最能依赖的伴侣,学者的沉稳、文人的包容,只有他,才能容忍、照顾你的诗情画意,他是让人依靠的,而你选择了他。

⑥我想说,你是坚韧的。动乱的岁月里,你总是走访于各地,考察古建筑,描摹古画,于古典文集里寻找传统建筑的风格。颠沛流离,艰苦探索,住山屋,喝泉水,忙碌至深夜,却依旧用诗文来描述传奇的建筑。内战中奔走四方,游说众人,只为力保古城之完整。病榻之上,国徽之设计、英雄碑之构思,终于殚精竭虑为病魔夺去生命。不过,却也造就了建筑家的你。

⑦我想说,你是智慧的。情窦初开却不为所动,追求自由却形成独特品格,女孩的小性情却化为一串串的诗句,灯红酒绿却洁身自好,文人沙龙却始终保持最初的秉性,情感蔓延却总可以把住最后的底线,只是为了欣赏而欣赏,为了浪漫而浪漫。志摩遇难,在翻看其书信文集时不经意地把关于自己的篇章拂走,终于没有了那时的流言。才华横溢的岳霖却总作为精神的知己,没有秘密中的私语。所以,你成了众人眼中的四月天。

⑧我想说,你是慈祥的。匍伏在床边,看着睁着眼睛四处闲看的孩子,你的母性一一显露,用眼睛、用神情与幼小的他交流,似乎他已是一个小男子汉。高举着孩子,露出灿烂的笑容,此刻他不是你的负担,而是你幸福的来源。一手牵着儿子,一手牵着女儿在水中游泳,全身心地关注着他们,却不忘把牙齿显露。或者,在屋内翻阅书籍时,透过窗户看到树荫下玩耍的孩子,一首诗歌便在笔尖流出,闲散地,乐在地,美美地,享受着。

⑨六十年了,你静静地躺在这里,周围是熟知的更多的是那个年代陌生的光荣人物,没有亲人,没有朋友,只和闻一多先生、徐悲鸿先生、梁思永先生的墓遥遥相望着,可是又有什么关系呢?正如你墓碑仅书“建筑师林徽因墓”,你不只是一个母亲,不只是一位妻子,你是林徽因,是一个时代年轻人的标志,是属于所有人。没有你的照片,没有你的生平,没有你亲人的名字,仅那汉白玉的花圈就足矣——它是英雄碑碑座雕饰的样品。

⑩伫立在你的墓前,想象着你的平生。四月的风吹动着,耳边唦唦作响,依旧有早天里的云烟,依旧有风里的笑响,依旧有一树一树的花开,只是少了燕的呢喃,少了雪后的鹅黄,少了梦中期待的白莲

(11)我也是千万人中仰慕你的一员,只是我什么都未带,只有一颗虔诚的心。觉得应该做些什么,看着你墓石上被风吹得零乱的花,思索了良久,终于以我心中美的形象将它们一一摆好。不知是否摆得恰当,不知是否多此一举,不知是否折损了你的自然美,不过终究只是一种心意,只是一种仰慕,只是一种怀念。风的刮来,它们还会恢复到你我都未知的状况,是什么,谁也不知。

(12)你是幸运的,你是理性的,你是坚韧的,你是智慧的,你是慈祥的。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四月天!

6.从全文看,第①段有何作用?

7.在第③段中的横线处,填上一首诗歌的名称。

8.徐志摩、梁思成各有什么特点?与林徽因是何关系?

9.第⑩段中画线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10.该文中间以“我想说,你是……”的句式,引出段落内容,请分析其妙处。

11.对于林徽因、徐志摩,人们还念念不忘他们陪同64岁的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的事情。请你想象他们三人行走中国的情景,描绘一下你脑海中某一定格的画面。

难度:
知识点:实用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13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6.该段写墓碑上“建筑师林徽因”,突出作为建筑师身份,引出下文对林徽因多方面的想象。

7.再别康桥

8.徐志摩浪漫,诗情横溢,挚爱着林徽因;梁思成木讷、充满活力,是林徽因的丈夫。

9.刻画了四月急风、云烟、花开的特点,烘托了作者对林徽因崇拜与虔诚;呼应前文《人间四月天》中的诗句,二者相互映衬,营造了一种独特的温馨氛围。

10.(1)紧扣题目,采用呼告形式,点明其内容为“林徽因墓前”的内心表白。(2)其作为段首句,表明作者对林徽因评价,使得林徽因的特点清晰展现出来,且统领下文具体事例。(3)依据时间先后,引出的林徽因平生具体内容。层次清晰,脉络分明。

11.林小姐人艳如花,和老诗人挟臂而行;长者衣袂飘飘,精神矍铄;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徐志摩,伴随在旁,三人有如松竹梅的一幅岁寒三友图。一对青年男女宛若璧人,民国初年这如诗如画的一幕,至今仍传为美谈,引人无限遐思。

【解析】

6.

试题分析:回答时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内容上:突出作为建筑师身份;结构上:引出下文关于林徽因的内容。

7.

试题分析:再别康桥,注意诗歌的积累。

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概括。第五段可以筛选出两人的特点;第三段最后一句说明了他们与林徽因的关系。

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景物描写常见的作用有:烘托气氛、刻画意境、展现人物性格、寄托人物情感等。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方式。文章4至8段都用“我想说,你是……”的句式,采用呼告形式,紧扣题目,点明其内容。同时也是作者对林徽因鲜明地评价,从结构上来看,层次清晰,脉络分明。

11.

试题分析:本题在回答时要有具体描绘,要表明自己的整体印象。答案可以多样,只要结合人物特点进行描述即可。注意语言要通顺。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阅读下文,完成第小题。

袁盎传

①袁盎者,楚人也,字丝。父故为群盗,徙处安陵。高后时,盎尝为吕禄舍人。及孝文帝即位,盎兄哙任盎为中郎。

②绛侯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恭,常自送之。袁盎进曰:“陛下丞相何如人?”上曰:“社稷臣。”盎曰:“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吕后崩,大臣相与共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不取也。”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

③及绛侯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徵系清室,宗室诸公莫敢言,唯袁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绛侯乃大与盎结交。

④袁盎常引大体慷慨。宦者赵同以数幸,常害袁盎,袁盎患之。盎兄子种为常侍骑,持节夹乘,说盎曰:“君与斗廷辱之使其毁不用。”孝文帝出,赵同参乘,袁盎伏车前曰:“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今汉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于是上笑,下赵同。赵同泣下车。

⑤上幸上林,皇后、慎夫人从。其在禁中,常同席坐。及坐,郎署长布席,袁盎引慎夫人坐。慎夫人怒,不肯坐。上亦怒,起,入禁中。盎因前说曰:“臣闻尊卑有序则上下和。今陛下既已立后,慎夫人乃妾,妾主岂可与同坐哉!适所以失尊卑矣。且陛下幸之,即厚赐之。陛下所以为慎夫人,适所以祸之。陛下独不见‘人彘’乎?”于是上乃说,召语慎夫人。慎夫人赐盎金五十斤。

(选自《史记·袁盎晁错列传》,有删节)

注:①绛侯:周勃  ②人彘:吕后曾断戚夫人手足,把她扔进厕所里,称为“人彘”。

12.写出下列加横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1)诸吕用事,擅相王               (2)大臣相与共诸吕

(3)唯袁盎绛侯无罪               (4)袁盎引慎夫人坐

13.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上礼恭,常自送之          臣闻求木长者

B. 陛下丞相何如人?           赵亦盛设兵待秦

C.宗室诸公莫敢            有上国之使,未献也

D. 今汉乏人                  而渔工水师知而不能言

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

译文:

(2)于是上乃说,召语慎夫人。

译文:

15.第④段中画线句的句中应有两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

君 与 斗 廷 辱 之 使 其 毁 不 用

16.这篇传记主要表现了袁盎的                   的品质。

难度: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使用次数:161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2.(1)执政,当权;(2)通“叛”,反对;(3)说明;(4)撤走

13.D

14.(1)过了些时候,绛侯埋怨袁盎说:“我和你哥哥素来相当要好, 如今你却在朝廷上毁谤我。”(2)于是文帝这才心悦,召见慎夫人,把袁盎的话告诉她。

15.君 与 斗 / 廷 辱 之  / 使 其 毁 不 用

16.刚直不阿(刚正)、忠诚机敏

【解析】

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实词含义的理解。(1)执政,当权(2)通“叛”,反对(3)说明(4)撤走

13.

试题分析: D 本题考查虚词的意义和用法。D“虽”,都是“虽然”,连词。(A项前句“之”:他,代词;后句“之”,不译,主谓之间。B项前句“以”:认为,动词;后句“以”:来,连词,表目的。C项前句“为”,替,介词;后句“为”,因为,介词。)

1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时要字字落实、文从字顺。注意抓好得分点。(1)已而:过了些时候;望:埋怨;而:你;廷:在朝廷上(2)乃:才;说:心悦;语:把……的话告诉……

1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断句。注意整体把握语意,抓标志词,准确断句。句子翻译:你和他斗,在朝庭上侮辱他,使他所毁谤的话不被采信。

1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传主形象概括。刚直不阿(刚正)、忠诚机敏

四、填空题 (共1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本卷还有2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7
总体难度:
中等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6
85.71%
基础
1
14.28%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语言表达
3
42.85%
现代文阅读
1
14.28%
文言文阅读
1
14.28%
填空题
1
14.28%
作文
1
14.28%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论述类文本阅读
1
14.28%
实用类文本阅读
1
14.28%
人物传记类
1
14.28%
古代散文 兵法农医 天文术数 艺术杂学等
1
14.28%
其他
1
14.28%
1
14.28%
材料作文
1
14.28%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冯新叶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