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16上海高中语文月考试卷87058
2016上海高中语文月考试卷87058
高中
整体难度:中等
2016-07-06
题号
评分
一、选择题 (共1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选择

1.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不同的一组是(     )

A.稍稍宾客其父            B.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C.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D.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

2.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居                       焉:于之,在那里

B.此非吾所以居子也            处:安顿

C.其亲戚、兄弟、妻妾、知识      知识:有文化学识的人

D.其嬉为贾人卖之事            炫:沿街叫卖

3.下列选项中不存在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B.海上人有说其臭者

C.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D.旦暮罄于前

4.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吾非此之问也             B.其入之不亦深乎

C.邑人奇之                 D.余闻之也久

5.选出下列选项中特殊句式相同的一组(     )

A.何学之有//加之以学问         

B.是教子欺也//杳不知其所之也     

C.复徙舍学宫之傍//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  

D.无能与居者//汝何好乐

难度:
知识点:单元测试
使用次数:175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A

2. C

3.D

4.A

5.C

【解析】

1.

试题分析:A项中的“宾客”为意动用法;其它三项中的 “客”“日” “笼”都是名词作状语。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C项“知识:有文化学识的人”错误,这里的“知识”应是认识的人。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A.“反”通“返”“女”通“汝”; B.“臭”通“嗅”; C.“疾”通“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  A项的“之”是助词;B.C.D三项的“之”都是代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试题分析:  C项都是省略句;A.“何学之有”是宾语前置句,“加之以学问”是介词结构后置句; B.“是教子欺也”是判断句;“杳不知其所之也”是一般陈述句; D.“无能与居者”是省略句,“汝何好乐”是宾语前置句。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②他“唔”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③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④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⑤他只说:“我不吃。”

⑥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⑦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   )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⑧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⑨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6.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1)着身子       (2)

A.(1)yǔ  (2)qiáng        B.(1)yǔ  (2)qiǎng

C.(1)ōu  (2)qiǎng        D.(1)ōu  (2)qiáng

7.根据上下文,选择最恰当的标点填入第⑦段括号处 (     )

A.逗号    B.分号    C.冒号    D.破折号

8.根据上下文,选择最恰当的词填入第⑨段空格处 (     )

A.拎     B.掂     C.攥     D.拈

9.分析第⑨段画线部分运用夸张手法的表达效果。

难度:
知识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71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6.B

7.D

8.C

9.突出了老王身体的枯干、僵硬、脆弱,更流露出作者的害怕、不安和担忧。

【解析】

6.

试题分析:本题中的这些词语都是来自于选文内容,有些知识在平时学习中就应当加以识记并把握,尤其是一些生僻一些的字词和多音字,也可以通过广泛的阅读掌握一定量的汉语字词。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7.

试题分析:本句中通过“不过”一词可知,是对前面内容的转折,因此此处应用破折号。

考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8.

试题分析:比较几个词语“拎”“掂” “拈”三字都做不适合拿钱的动作; 只有“攥”字,钱可以“攥”着,同时也能体现人物的内心情感。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9.

试题分析:“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这句话是写老王的,写出了老王身体的枯干、僵硬、脆弱,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内心的紧张。

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哑巴与春天      迟子建

 ⑴最惧怕春风的,莫过于积雪了。

 ⑵春风像一把巨大的笤帚,        扫着大地的积雪。它一天天地扫下去,积雪就变薄了。这时云雀来了,阳光的触角也变得柔软了,冰河激情地迸裂、流水之声悠然重现,嫩绿的草芽顶破向阳山坡的腐殖土,达子香花如朝霞一般,东一簇西一簇地点染着山林,春天有声有色地来了。

 ⑶我的童年春光记忆,是与一个老哑巴联系在一起的。

 ⑷在一个偏僻而又冷寂的小镇,一个有缺陷的生命,他的名字就像秋日蝴蝶的羽翼一样脆弱,渐渐地被风和寒冷给摧折了。没人记得他的本名,大家都叫他老哑巴。他有四、五十岁的样子,出奇地黑,出奇地瘦,脖子长长的,那上面裸露的青筋常让我联想到是几条蚯蚓横七竖八地匍匐在那里。老哑巴在生产队里喂牲口,一早一晚的,常能听见他铡草的声音,嚓--嚓嚓,那声音像女人用刀刮着新鲜的鱼鳞,又像男人抡着锐利的斧子在劈柴。我和小伙伴去生产队的草垛藏猫时,常能看见他。老哑巴用铁耙子从草垛搂下一捆一捆的草,拎到铡刀旁。本来这草是没有生气的,但因为有一扇铡刀横在那儿,就觉得这草是活物,而老哑巴成了刽子手,他的那双手令人胆寒。我们见着老哑巴,就老是想逃跑。可他误以为我们把草垛蹬散了,他会捉我们问责,为了表示他支持我们藏猫,他挥舞着双臂,摇着头,做出无所谓的姿态。见我们仍惊惶地不敢靠前,他就本能地大张着嘴,想通过呼喊挽留我们。但见他喉结急剧蠕动,嗓子里发出“呃呃”的如被噎住似的沉重的气促声,但他却说不出一句话来。

 ⑸老哑巴是勤恳的,他除了铡草、喂牲口之外,还把生产队的场院打扫得干干净净。冬天打扫的是雪,夏天打扫的是草屑、废纸和雨天时牲畜从田间带回的泥土。他晚上就住在挨着牲口棚的一间小屋里。也许人哑了,连鼾声都发不出来,人们说他睡觉时无声无息的。老哑巴很爱花,春天时,他在场院的围栏旁播上几行花籽,到了夏天,五颜六色的花不仅把暗淡陈旧的围栏装点出了生机,还把蜜蜂和蝴蝶也招来了。就是那些过路的人见了那些花儿,也要多望上几眼,说,这老哑巴种的花可真鲜亮啊,他娶不上媳妇,一定是把花当媳妇给伺候和爱惜着了!

(6)有一年春天,生产队接到一个任务,要为一座大城市的花园挖上几千株的达子香花。活儿来得太急,人手不够,队长让老哑巴也跟着上山了。老哑巴很高兴,因为他是爱花的。达子香花才开,它们把山峦映得红一片粉一片的。人们说老哑巴看待花的眼神是挖花的人中最温柔的。晚上,社员们就宿在山上的帐篷里。由于那顶帐篷只有一道长长的通铺,男女只能睡在一起。队长本想在通铺中央挂上一块布帘,使男女分开,但帐篷里没有帘子。于是,队长就让老哑巴充当帘子,睡在中间,他的左侧是一溜儿女人,右侧则是清一色的男人。老哑巴开始抗议着,他一次次地从中央地带爬起,但又一次次地在大家的嬉笑声中被按回原处。后来,他终于安静了。后半夜,有人起夜时,听见了老哑巴发出的隐约哭声。

 ⑺从山上归来后,老哑巴还在生产队里铡草。一早一晚的,仍能听见铡刀“嚓--嚓嚓--”的声响,只不过声音不如以往清脆,不是铡刀钝了,就是他的气力不比从前了。那一年,他没有在场院的围栏前种花,也不爱打扫院子,常蜷在个角落里打瞌睡。队长嫌他老了,学会偷懒了,打发了他。他从哪里来,是没人知道的,就像我们不知他扛着行李卷又会到哪里去一样。我们的小镇仍如从前一样,经历着人间的生离死别和大自然的风霜雨雪,达子香花依然在春天时静悄悄地绽放,依然有接替老哑巴的人一早一晚地为牲口铡着草料,但我们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原来这小镇是少了一个沉默的人——

 ⑻一个永远无法在春天中歌唱的人!

10.第⑵段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是(     )

A.悠然         B.茫然        C.欣然        D.昂然

11.简析第⑷段画线句的语言表达效果。                                     

12.请结合相关细节,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简析老哑巴这一人物形象。

                                                                         

13.试析“一个永远无法在春天中歌唱的人!”这句话的含义。

                                                                          

14.下列对于“达子香花”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整篇文章以达子香花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脉络清晰,行文自然。

B.第(2)段中首次出现,达子香花的开放是春天来临的标志,它是“我”对童年春光回忆的重要元素,

对引出老哑巴起了重要的铺垫作用。

C.第(6)段中两次出现,是老哑巴命运发生变化的重要契机,美丽的达子香花,见证了爱花的老哑巴

在众人眼中的可有可无的悲惨命运。

D.第(7)段达子香花再次出现,既呼应了前文,又形成强烈的映衬,美丽的达子香花依旧,而老哑巴

却已在众人的冷漠和歧视中消失了,表达了“我”对老哑巴的怀念。

E.作者分别运用了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描写达子香花,既写出了达子香花的美丽,又勾勒

出了老哑巴生活的自然环境。

F.达子香花象征老哑巴,达子香花在春天静悄悄地绽放,象征着老哑巴默默无闻地为大家奉献。

15.本文与我们高中教材中学过的          (作者)的散文《老王》有相似之处,请列出

两点并作简要说明。

                                                                        

                                                                       

难度:
知识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61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0.A

1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他在小镇上的身份、生活地位的卑微和渺小,被人忽视(没人记得他的本名)以及在周围人的歧视下窘迫的生活状况。

12.表现了老哑巴宽厚、仁慈、善良、热爱生活,却因社会地位低下而被人忽视、遭人歧视、最终遭到抛弃的命运,表达了作者对老哑巴的深切同情和对小镇上人们的冷漠歧视态度的愤怒。

13.表层:因为生理上的缺陷,而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对春天、对生活对美的热爱。(不能唱)深层:一个本份、仁慈、善良、热爱生活的人,却因为生理上的缺陷和社会地位的卑微渺小而遭到周围人的嘲笑和歧视。(不让唱)作者用这句话实际上表达了对老哑巴的同情,对这种社会现象的反思。   

14.E F

15.杨绛;都关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并对其悲惨表示了同情,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反思;都运用了细节描写,通过对人物的外貌、动作的刻画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篇名1分,每一点1分,内容形式任意,关注选材,人物性格,人物的命运)

【解析】

10.

试题分析:解答该题,首先明确这四个词语的意思,悠然,意谓安闲、闲适的样子。茫然:模糊不清的样子或失意的样子。欣然:非常愉快地。昂然:指高傲貌;特出鲜明貌。根据语境分析,只有A项“悠然”适合该语境。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1.

试题分析:解答该题,先要分析出是比喻手法,然后可以抓住“脆弱”和“摧折”进行分析。

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2.

试题分析:解答该题可以结合第④⑥⑦段中的相关语句,从外貌、动作、神态等方面对人物进行分析,总结答案时,细节描写举例1分,分析2分:人物性格命运1分,作者情感态度1分,言之成理即可。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3.

试题分析:解答该题,首先可以分析该句话的表层含义:不能唱,然后再深入分析其深层含义:不让唱。最后结合本文的主旨分析即可。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4.

试题分析:E项错误,文中没有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描写达子香;F项错误,“达子香花在春天静悄

悄地绽放”,象征着老哑巴默默无闻的悲惨命运。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5.

试题分析:第一空考查文学常识,《老王》的作者是杨绛,调动平时的知识储备作答即可。第二问是一道探究题,可以从这两篇文章的关注选材,人物性格,人物的命运等角度分析,答案的内容形式任意,言之成理即可。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三、文言文阅读 (共2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张 翰 传

①张翰,字季鹰,吴郡吴人也。父俨,吴大鸿胪。翰有清才,善属文,而纵任不拘,时人号为“江东步兵。”会稽贺循赴命入洛经吴阊门于船中弹琴。翰初不相识,乃就循言谈,便大相钦悦。问循,知其入洛,翰曰:“吾亦有事北京。”便同载即去,而不告家人。

②齐王冏辟为大司马东曹掾。冏时执权,翰谓同郡顾荣曰:“天下纷纷,祸难未已。夫有四海之名者,求退良难。吾本山林间人,无望于时。子善以明防前,以智虑后。”荣执其手,怆然曰:“吾亦与子采南山蕨,饮三江水耳。”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 俄而冏败,人皆谓之见机。然府以其辄去,除吏名。翰任心自适,不求当世。或谓之曰:“卿乃可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邪?”答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时人贵其旷达。

③性至孝,遭母忧,哀毁过礼。年五十七卒。其文笔数十篇行于世。

16.写出下列加横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翰有清才,善文(    )             (2)乃循言谈(    )

(3)齐王冏为大司马东曹掾(    )       (4)时人其旷达(    )

17.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俄而冏败,人皆谓之见机。

(2)卿乃可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邪?

18.第①段画线句的句中应有两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

19.第②段最能体现张翰辞官理由的话是(用原文回答)                       。 )

20.首段张翰的“纵任不拘”,从全文看体现在哪几件事上?

难度: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使用次数:189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6.(1)连缀,写    (2)接近,靠近   (3)召,征召       (4)意动用法,以……为贵

17.(1)不久齐王冏兵败,人们都认为张翰懂得分辨形势灵活应对。 (2)您只是能任随心意舒适自得一时,难道不为过世后的声名考虑吗?

18.会稽贺循赴命入洛/经吴阊门/于船中弹琴。

19.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

20.

(1)与素不相识的贺循交谈甚投。

(2)与贺循同载入洛不告家人。

(3)不得适志,辞官而归。

(4)不求功名,心性旷达。

(5)母过世,哀伤的表现超过礼制规定。

【解析】

16.

试题分析:文言文中重点实词意思的判断方法有:(1)语境分析法(2)联想迁移法(3)结构分析法(5)字形分析法(4)语法分析法(6)成语词语印证法(8)通假代入法(7)邻词推断法等。“属”,动词,可以联系《张衡传》中“衡少善属文”理解;“就”,这里是其本义,联系《劝学》中“金就砺则利”理解;“辟”联系《张衡传》中“连辟公府不就”;“贵”这里是意动用法。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7.

试题分析:文言翻译应当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还要字字落实,尤其要抓住一些关键字。关键字(1)“俄而”、“见机”;(2)“乃”、“纵”、“独”。

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8.

试题分析:文言文断句首先要理解该段的大致意思,根据文意来断句,也可以利用一些标志词来判断,会事半功倍,本句话的意思是:会稽人贺循受命到洛阳任职,经过吴地阊门,在船中弹琴。 其中标志词应抓住:“洛”:名词;“于”:介词。

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9.

试题分析:解答该题,要理解原文,从文中“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等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20.

试题分析:解答该题,首先要理解“纵任不拘”一词的意思,也就是狂放、不拘小节之意,然后再从文中找出相关不拘小节之意的事例概括即可,如“翰初不相识,乃就循言谈”、“便同载即去,而不告家人”、“翰任心自适,不求当世”、“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时人贵其旷达”、“性至孝,遭母忧,哀毁过礼”等信息,在答案中总结概括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文言文翻译】①张翰,字季鹰,是吴郡吴县人。父亲张俨,官任吴地大鸿胪。张翰品行高洁才华卓越,善于写文章,性情放纵不羁,当时人称他为“江东步兵”。会稽人贺循受命到洛阳任职,经过吴地阊门,在船中弹琴。张翰最初并不认识贺循,凑近与贺循交谈,两人彼此便钦慕不已。张翰问贺循赶赴何处,了解到贺循要去洛阳,张翰说:“我也正有意到北方京城谋事。”于是就同乘一车离开了,都没有与家人告别。

②齐王冏征召张翰授予大司马东曹掾的官职。冏当时执掌大权,张翰对同乡顾荣说:“天下纷乱,祸难不断。到盛名享誉四海之时,急流勇退恐怕会相当困难。我本来就是与世无争之人,对时势不感兴趣。您善于以明达之思防患未然,也善于以睿智谋虑未来。”顾荣拉着张翰的手,悲伤地说:“我也和你一起去南山采蕨菜,痛饮家乡之水。”张翰见秋风刮起,就思念起吴地的菰菜、莼羹、鲈鱼脍这些家乡美味,于是说到:“人生可贵的是舒适自得,怎么能在几千里之外束缚为官来谋取功名爵位呢!”于是命人驾车回归故里。没过多时,齐王冏兵败,人们都称张翰能看准形势,善于灵活应对。然而官府因其擅自离开,革除了他的官职。张翰任随心意舒适自得,不求随顺世俗。有人对张翰说:“您只能任随心意舒适自得一时,难道不为过世后的声名考虑吗?”张翰回答到:“让我死后留得声名,还不如饮得眼前一杯美酒。”当时的人都认为他的旷达十分可贵。

③张翰十分孝顺,母亲去世万分忧伤,哀痛的表现超过礼制规定。他57岁去世,有几十篇文章流行于世。

2.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黄杨树子赋(并序)    欧阳修

夷陵山谷间,多黄杨树子。江行过绝险处,时时从舟中望见之。郁郁山际,有可爱之色。独念此树生穷辟,不得依君子封殖,备爱赏,而樵夫野老又不知其惜,作小赋以歌之。

①若夫汉武之宫,丛生五柞;景阳之井,对植双桐。高秋羽猎之骑,半夜严妆之钟,凤盖朝拂,银床暮空①。固以葳蕤近日,的皪②含风,婆娑万户之侧,生长深宫之中。

②岂知绿藓青苔,苍崖翠壁,枝蓊郁以含雾,根屈盘而带石。落落非松,亭亭似柏,上临千仞之盘薄③,下有惊湍之濆激④。涧断无路,林高暝色,偏依最险之处,独立无人之迹。江已转而犹见,峰渐回而稍隔。

③嗟乎!日薄云昏,烟霏露滴。负劲节以谁赏,抱孤心而谁识?徒以窦穴风吹,阴崖雪积,哢山鸟之嘲哳,袅惊猿之寂历⑤。无游女兮长攀,有行人兮暂息。节既晚而愈茂,岁已寒而不易。乃知张骞一见,须移海上之根;陆凯如逢,堪寄陇头之客。

【注】此赋为作者贬官夷陵途中触景生情而作。①羽猎之骑:禁卫骑兵。半夜严妆之钟:宫中报晓钟声,催促宫女早起梳妆。凤盖:天子所乘之车。银床:井栏。②的皪:鲜明的样子。③盘薄:高大的样子。④濆激:汹涌激荡。⑤哢:鸟叫。嘲哳:鸟鸣声。寂历:寂寞。

21.赋是一种介于                  之间的文体 , 特点是          。 诗赋前的小序一般交代写作时间、地点,本赋的序还交代了                

22.对全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描写生于宫中的柞树、梧桐,得日月光华生长华茂,为下文写黄杨树作映衬。

B.第②段运用清新华丽的语言,描写悬崖峭壁上的黄杨树,意境昏暗苍凉,孤独惨淡。

C.第③段写黄杨所处境遇,赞叹张骞见了它会将它移植中原;陆凯见了会折一枝寄友。

D.作者在这篇小赋中描写了孤独而坚贞的黄杨树,借此表达身处逆境坚韧不拔的精神。

23.分析第②段“岂知”二字在文中的作用。

24.赏析第③段运用整句的表达效果。

25.分析作者写作此赋时的心情变化过程。

难度:
知识点:散文类
使用次数:198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21.诗,散文;铺采摛文,体物写志(铺陈辞藻、描绘事物、抒写情致) ;写作原因(意图/目的) 。

22.B

23.“岂知”由上段写宫中之树转而对悬崖峭壁上的黄杨树的描写; 突出黄杨树在周围荒凉冷落的自然环境中傲然独立、枝叶茂密的姿态。

24.这段赋文采用骈偶句式,整齐和谐,节奏感强,饱富气势 ,描绘了黄杨树岁寒愈茂,坚贞不易的高贵形象 。

25.该赋写于作者贬官途中,心情抑郁不平;以对宫中之树的不屑反衬对江畔崖巅的黄杨的赞美;进而抒发对黄杨无人赏识的伤感无奈;随后写黄杨“岁寒不易”的节操激发了作者自尊自傲的情怀,篇末强调高尚品格终将为世人看重,表现了作者的坚毅与乐观。

【解析】

21.

试题分析:本题是考查“赋”这种文体,根据平时所学回答即可。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性质。是以“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为手段,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以“颂美”和“讽喻”为目的的一种有韵文体。它多用铺陈叙事的手法,赋必须押韵,这是赋区别于其他文体的一个主要特征。 起于战国,盛于两汉。赋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赋日已向骈文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为律体,叫“律赋”;宋代用散文的形式写赋,称“文赋”。著名的赋体文章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等。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22.

试题分析:B项“意境昏暗苍凉,孤独惨淡”错误,这里的意境应是高峻宏伟的。

考点: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3.

试题分析:解答该题,首先明确“岂知”是“哪里知道”的意思,是对上文的话题的转折,突出了黄杨树的特点的描写。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4.

试题分析:解答该题,应明确骈偶句式属于整句,整句的表达效果从外在形式上看就是整齐和谐,节奏感强,富有气势;从内容上看则是描绘了黄杨树岁寒愈茂,坚贞不易的高贵形象。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5.

试题分析:分析作者情感,应当做到知人论世,根据文后的注释可知,这是作者在贬官途中所写,然后再根据文中的对宫中之树的不屑反衬对江畔崖巅的黄杨的赞美等内容以及序言里的“独念此树生穷辟,不得依君子封殖,备爱赏,而樵夫野老又不知其惜,作小赋以歌之”等内容,可以总结出答案,答案不唯一,意思对即可。

考点: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四、填空题 (共1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本卷还有2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7
总体难度:
中等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基础
2
28.57%
中等
5
71.42%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选择题
1
14.28%
现代文阅读
2
28.57%
文言文阅读
2
28.57%
填空题
1
14.28%
语言表达
1
14.28%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单元测试
1
14.28%
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2
28.57%
人物传记类
1
14.28%
散文类
1
14.28%
其他
1
14.28%
1
14.28%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杨一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