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试题
当前位置:
学科首页
>
其他
>
单元测试
>
试题详情
难度:
使用次数:193
更新时间:2009-12-17
纠错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南宋时,金国的作者就嫌宋诗“衰于前古……遂鄙薄而不道”,连他们里面都有人觉得“不已甚乎!’从此以后,宋诗也颇尝过世态炎凉或者市价涨落的滋味。在明代,苏平认为宋人的近体诗只有一首可取,而那一首还有毛病,李攀龙甚至在一部从商周直到本朝诗歌的选本里,把明诗直接唐诗,宋诗半个字也插不进。在晚清,“同光体”提倡宋诗,尤其推尊江西派,宋代诗人就此身价十倍,黄庭坚的诗集卖过十两银子一部的辣价钱。这些旧事不必多提,不过它们包含一个教训,使我们明白:批评该有分寸,不要失掉了适当的比例感。假如宋诗不好,就不用选它,但是选了宋诗并不等于有义务或者权利来把它说成顶好、顶顶好、无双第一,模仿旧社会里商店登广告的方法,害得文学批评里数得清的几个赞美字眼儿加班兼职、力竭声嘶的赶任务。整个说来,宋诗的成就在元诗、明诗之上,也超过了清诗。我们可以夸奖这个成就,但是无须夸张、夸大它。

据说古希腊的亚历山大大帝在东宫的时候,每听到他父王在外国打胜仗的消息,就要发愁,生怕全世界都给他老子征服了,自己这样一位英雄将来没有用武之地。紧跟着伟大的诗歌创作时代而起来的诗人准有类似的感想。当然,诗歌的世界是无边无际的,不过,前人占领的疆域愈广,继承者要开拓版图,就得配备更大的人力物力,出征得愈加辽远,否则他至多是个守成之主,不能算光大前业之君。所以,前代诗歌的造诣不但是传给后人的产业,而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向后人挑衅,挑他们来比赛,试试他们能不能后来居上、打破记录,或者异曲同工、别开生面。假如后人没出息,接受不了这种挑衅,那末这笔遗产很容易贻祸子孙,养成了贪吃懒做的膏粱纨绔。有唐诗作榜样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看了这个好榜样,宋代诗人就学了乖,会在技巧和语言方面精益求精;同时,有了这个好榜样,他们也偷起懒来,放纵了摹仿和依赖的惰性。瞧不起宋诗的明人说它学唐诗而不像唐诗,这句话并不错,只是他们不懂这一点不像之处恰恰就是宋诗的创造性和价值所在。明人学唐诗是学得来惟肖而不惟妙,像唐诗而又不是唐诗,缺乏个性,没有新意,因此博得“瞎盛唐诗”、“赝古”、“优孟衣冠”等等绰号。宋人能够把唐人修筑的道路延长了,疏凿的河流加深了,可是不曾冒险开荒,没有去发现新天地。用宋代文学批评的术语来说,凭借了唐诗,宋代作者在诗歌的“小结里”方面有了很多发明和成功的尝试,譬如某一个意思写得比唐人透彻,某一个字眼或句法从唐人那里来而比他们工稳,然而在“大判断”或者艺术的整个方向上没有什么特著的转变,风格和意境虽不寄生在杜甫、韩愈、自居易或贾岛、姚合等人的身上,总多多少少落在他们的势力圈里。

(节选自钱钟书《〈宋诗选注〉序》)

1.文中所举事例,不属于宋诗也颇尝过市价涨落的滋味”的一项是

A.金国的作者嫌宋诗“衰于前古”。

B.明代人苏平对宋人近体诗的看法。

C.李攀龙选上古至明代诗歌时的做法。

D.晚清“同光体”诗人对宋诗的态度。

2.对文中画线句子中的“大幸”、“大不幸”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大幸“指的是唐代诗人给宋代诗人开拓了宽广的创作领域,“大不幸”指的是宋代诗人无法在唐代诗人的基础上再去开拓。

B.宋代诗人有接受挑战的机会是“大幸”,而在挑战中难以打破唐代诗人创造的记录,又是宋代诗人的“大不幸”。

C.“大幸”指的是宋代诗人以唐代诗人为榜样并在此基础上可以有更好的发展,“大不幸”是唐诗的超越之难和宋人因模仿和依赖产生了惰性。

D.能够模仿唐代诗人创作的作品是宋代诗人的“大幸”,而唐代诗人难以企及的高度使宋人难以超越又是宋人的“大不幸”。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选宋诗的问题上,作者认为不好的诗歌就不选,选上的也无须过分夸大。

B.从整体创作成就上看,作者认为宋诗虽不及唐诗,却在元、明、清诗之上。

C.明诗之所以不如宋诗,是因为它在学唐诗时学得外表十分相像却缺乏个性。

D.与明诗比,宋诗的创造性和价值就在于它的那一点学唐诗又不像唐诗之处。

查看答案
题型:未分类
知识点:单元测试
下载试题
复制试题
【答案】

1A(从题干要求和文意上看,是说元明清人对宋诗的看法,金人不在其内。)

2C(从文中看,“大幸”是指唐诗在风格意境等方面为宋人提供了榜样,“大不幸”是指唐诗的疆域广阔后人再开拓就很艰难以及给宋人创作上提供了模仿和依赖的可能。A BD三项都存在着内容概括过于狭窄的问题。)

    3A(原文的“假如宋诗不好,就不用选它”,是就整个宋代的诗歌来说的,不能理解为宋诗中有好有坏的问题。)

=
类题推荐:
单元测试
难度:
使用次数:175
更新时间:2021-07-13
加入组卷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9分)

薛宣字赣君,东海郯人也。少为廷尉书佐。琅邪太守赵贡行县,见宣,甚说其能。察宣廉,迁乐浪都尉丞。幽州刺史举茂材,为宛句令。大将军王凤闻其能,荐宣为长安令,治果有名,以明习文法诏补御史中丞。宣数言政事便宜,举奏部刺史郡国二千石,所贬退称进,白黑分明,由是知名。出为临淮太守,政教大行。会陈留郡有大贼废乱,上徙宣为陈留太守,盗贼禁止,吏民敬其威信。始高陵令杨湛贪猾不逊,持郡短长,前二千石数案不能竟。及宣视事,诣府谒,宣设酒饭与相对,接待甚备。已而阴求其罪臧,具得所受取。宣察湛有改节敬宣之效,乃手自牒书,条其奸臧,封与湛。曰:“吏民条言君如牒,又念十金法重,不忍相暴章。故密以手书相晓,欲君自图进退,可复伸眉于后。即无其事,复封还记,得为君分明之。”湛自知罪臧皆应记,而宣辞语温润,无伤害意。湛即时解印绶付吏,为记谢宣,终无怨言。又频阳县北当上郡、西河,为数郡凑,多盗贼。其令平陵薛恭本县孝者,功次稍迁,未尝治民,职不办。而粟邑县小,辟在山中,民谨朴易治。令巨鹿尹赏久郡用事吏,为楼烦长,举茂材,迁在栗。宣即以令奏赏与恭换县。二人视事数月,而两县皆治。宣因移书劳勉之曰:“昔孟公绰优于赵魏而不宜滕薛,故或以德显,或以功举,‘君子之道,焉可怃也!’属县各有贤君;愿勉所职,卒功业。”宣得郡中吏民罪名,辄召告其县长吏,使自行罚。晓曰:“府所以不自发举者,不欲代县治,夺贤令长名也。”长吏莫不喜惧,免冠谢宣归恩受戒者。宣为人好威仪,进止雍容,甚可观也。性密静有思,思省吏职,求其便安。下至财用笔研,皆为设方略,利用而省费。吏民称之,郡中清静。后宣坐免为庶人,归故郡,卒于家。

①十金法重:汉律,科吏赃至十金,即死罪。  ②楼烦:县名。

(选自《汉书・薛宣朱博传第五十三》)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A.所贬退进,白黑分明                称:相称

B.杨湛贪猾不,持郡短长              逊:恭顺

C.念十金法重,不忍相暴              章:显露

D.愿所职,卒功业                    勉:尽力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薛宣为官治理效果的一组是 (3)

①治果有名,以明习文法诏补御史中丞    ②盗贼禁止,吏民敬其威信

③已而阴求其罪臧,具得所受取          ④湛即时解印绶付吏,为记谢宣

⑤宣即以令奏赏与恭换县                ⑥长吏莫不喜惧,免冠谢宣归恩受戒者

A.①③⑤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②④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A.琅邪太守欣赏薛宣的才能,幽州刺史推举他为茂材,大将军推荐他任长安令。薛宣在得到这些人的赏识和提携后,仕途上较为顺畅。

B.针对贪猾的杨湛,薛宣虽接待周到,暗地里却在收集他的罪证,并晓之以利害得失,使杨湛在正言厉色面前,敢怒而不敢言地交出权力。

C.薛宣深谙用人当用长之道,在掌握相关官员情况后,把他们调整到合适的县上任职,数月后,治理上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薛宣趁机传信勉励他们。

D.薛宣性情密静而肯动脑筋,力求便利安妥。从官吏职责到物资财用,都设立相关规定,操作方便又节省开支,郡中清净,受到官民称赞。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1)宣察湛有改节敬宣之效,乃手自牒书,条其奸臧,封与湛。(3)

                                                                                      

2)故密以手书相晓,欲君自图进退,可复伸眉于后。(3分)

                                                                                     

3)其令平陵薛恭本县孝者,功次稍迁,未尝治民,职不办。(4分)

                                                                                       

题型:未分类
知识点:单元测试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加入组卷
进入组卷
下载知识点
知识点: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大王小孔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