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试题
当前位置:
学科首页
>
其他
>
单元测试
>
试题详情
难度:
使用次数:140
更新时间:2009-12-17
纠错
1.

阅读下面的传记文字,完成16-19

“布衣总统”孙中山

孙中山坐都南京后,人们喜欢以“布衣总统”相称。

说起这称谓的来历,还有一段精彩的故事。这个故事起自孙中山一张独具风格的名片。

话说清末名臣张之洞在任湖广总督期间,积极推行新政,孙中山对他极为推崇。一次,孙中山出洋回国,途径武昌,特到总督衙门求见。孙中山掏出自己那张印有姓名.籍贯的名片来,在背面写上:“学者孙文求见之洞兄”字样,交门官递上去。张之洞一见好生不悦,心想一介儒生,竟然与一品大员称兄道弟,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不仅拒而不见,还在名片背面写了几句话退回。

孙中山一看,背面写着:“持三字帖,见一品官,儒生妄敢称兄弟。”孙中山明白,这是张之洞嫌他不恭在拿架子,不肯买账。血气方刚的孙中山来了个照“礼”回敬,在名片背面写上:“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做王侯”,再请门官送进去。张之洞一见,大为吃惊,立即吩咐迎见孙中山,并以大礼相待。由此可见,孙中山虽为“布衣”,却早有大志。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以后,生活还是像过去一样简朴。临时总统府设在前清的南京总督衙门内。中山先生住着一间不大的房间,房里有四把椅子,两个茶几,一张书桌,一张床和一把沙发。墙上挂着中国大地图和世界大地图,书桌上除了文具和要处理的公文以外,还摆着一些书籍。他的房屋外面是客厅,兼做饭厅。本来黄兴要给他调换,他却说:“困难当然很多,但革命政府无须华丽宫殿。如无合适的旧房,搭设棚屋也无不可。――总统不是皇帝,而是公仆!”

中山先生穿衣服也很朴素,他以前是穿西装,做临时大总统以后,便把当时流行的学生装安上翻领,改成四个口袋的一种新式服装来穿。他就职临时大总统就是穿的这种衣服。有一回秘书问他:“您哪里弄来这套衣服?”他含笑回答说:“这个式样是我创造的,又大方,又好看,又便宜,以后要提倡穿这种衣服,我们中国人穿长袍马褂已不合时代了,穿西装又穿不起,穿这衣服最好。”以后大家都穿这样的衣服,“中山装”就是这样来的。

孙中山的日常生活十分有条理,有规律。他起得比一般人早,用冷水洗脸。每天早晨总要把一天内将做的重要事情简单地记下来。他非常重视仪表的整洁,每天早晨都要刮胡子,刷衣服,出门的时候,还要对着镜子把头发梳好。他这样注意外表的整洁和内心的有条理是一致的,人们从来没有看到他有过烦躁不安的表情。

孙中山生活十分简朴。在总统府内,一般人每餐菜全都在三元左右,这在当时的官场上已算是低水平,而孙中山总是把自己的菜控制在四角左右。他不吸烟,不饮酒,不喝茶。饮食也很简单,常常是四菜一汤。有一次,厨师在桌上摆上了一套锡制的餐具,中山先生说:“太讲究了,以后不要再拿来。”

一次,唐绍仪来访,一直谈到很晚,孙中山为留客,特意吩咐人到“趣乐居”买来一只卤水鸡待客。唐绍仪饿了,见到卤水鸡,很快将它吃得一干二净,还以为会有其他菜肴,就耐心地等待着下道菜来。

孙中山见状,对唐绍仪说:“慢待,慢待,没有什么好的菜了。”他想了想,只好把厨房里仅有的成鱼拿上来。

唐绍仪说:“我大吃惯了,一只肥烧鹅,我一顿就能吃完,我家虽说只有几个人,可每餐菜金就得10元啊!”仅此一点,就使唐绍仪对孙中山肃然起敬。

还有一次,南北议和代表伍廷芳到总统府求见,到了用餐时间,孙中山无美味佳肴待客,照例摆上几碟普通小菜。搞得奢侈成性的伍廷芳无法下筷,拘于礼仪,又不好退席,只好勉强下咽。而他自己却吃得津津有味,随吃随谈。

孙中山经常利用休息时间书写“自由”“平等”“博爱”的横幅赠给同志,勉励同志。有时喜欢走出总统府去访问群众.视察市政。总统府内有外国朋友送给总统的马13匹;还有友人送的1辆黑色汽车;侍从队有24辆自行车,备总统外出时卫士使用。但孙中山遇事首先想着人民,为避免惊扰群众,总是悄悄出巡,不声不响。

有一次,他穿着普通制服骑马出城,视察清时遗留的炮台。登上雨花台时发现那里已挂满旗帜。急问随从,原来他们出城时还是被人发现了,市民为此悬灯结彩,欢迎视察的大总统。孙中山感叹道:“不必去惊扰众人,我们还是改道走吧!”

街上熙熙攘攘,到处是五花八门的广告。许多商品也换上了“共和”“庆胜”“北伐”等新商标。在一家面摊前,人们踊跃争先剪辫。旁边告示牌大字醒目:“剪辫者免费供肉面一碗,以示奖励。”地上,辫子堆积像小山一样。剪下辫子的人们喧闹着,端出一碗碗热腾腾的肉面来。

从一旁列队开赴前线的北伐军唱着新军歌:

同胞们,大家起来,唱个歌儿听,

警钟一鸣森森森,睡狮齐猛醒,

革命军,起义武昌,六合同响应。

推翻满清。奔奔奔,妖氛全扫净......

男人都剪了辫子,女人裹脚的也大大减少,吸鸦片不再被认为是一种体面的事。“民主”“平等”“权利”等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封建帝制,而且提高了广大民众的社会地位和政治素质。......孙中山正感慨着,又被群众发现了,大家一齐涌前来,顿时,里三层,外三层,一齐鼓掌欢呼:“大总统万岁!”孙中山被围在水泄不通的圈圈里,行动不得。

城外警察分局长率人赶来维持秩序,巡官拔出指挥刀挥舞,想驱散人群。孙中山见此立即派护卫去制止,他着急地说:“对待老百姓不能这样!我们是人民的公仆!”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齐呼:“大总统万岁!”

孙中山知道不能从正门进城,便决定走旁门,护卫开路,围观的人让出一条道来,他们才绕道回到总统府。南门城楼上的守城官员,只见大总统出了城去没见归来,急忙分头寻问,才知道总统早已回府了。

 (节选自李君如主编的《细说孙中山》,有改动)

16.依据文本概括回答:(4分)

(1)节选的这部分传记文字重点表现了孙中山先生怎样的品质?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孙中山先生品质的?

 

17.文章开头说:“孙中山坐都南京后,人们喜欢以‘布衣总统’称呼他。”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18.文章写法上的最大特点是什么?试举例说明。(不得少于两例)(5分)

19.跟青年孙中山相比较,你认为当代青年人缺失的是什么?请选取认识最深刻的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5分)

查看答案
题型:未分类
知识点:单元测试
下载试题
复制试题
【答案】

16.(4分)(1)重点表现了孙中山先生生活俭朴,甘于淡泊的品质。(虽也表现了不畏强权.关注民众等,但不是重点)

2)四个方面:名片简单,衣食住行简陋,待人宴客俭朴,出巡不张扬

17.(4分)①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孙中山为什么坐都南京后被人们成为“布衣总统”?读者欲探究竟,不能不一气读下去。

②统摄全文,不仅引出称呼的来历,而且主要内容都是围绕“布衣”二字来写的。

18.(5分)对比,在对比中表现传主的品格。

示例:①张之洞的傲慢和孙中山的高远志向的对比。文章开篇写孙中山“布衣总统”的来历,写了两个人:傲慢但能识人才的清末名将张之洞,布衣但胸怀大志的孙中山,通过对比表现孙中山的志向。②孙中山的简朴和唐绍仪的奢侈生活的对比。用了两个故事:用卤水鸡待唐绍仪,唐绍仪说他家“虽说只有几个人,可每餐菜金就得十元”,跟孙中山“总是把自己的菜金控制在四角左右”“常常是四菜一汤”形成对比;用普通小菜待伍廷芳,以伍廷芳的“无法下筷”和孙中山“却吃得津津有味”形成对比,从而表现孙中山的简朴。③孙中山的“平等”意识和民众的爱戴之情的对比。在巡视炮台时,百姓张灯结彩,欢呼万岁,表现民众对先生的爱戴之情,但孙中山却悄悄改道行走,表现孙先生的高尚品格。

19.(5分)提示:①选取一个方面,不可面面俱到。②角度:是否有大志,是否生活简朴,是否关注民众等(必须是阅读材料中体现的)

=
类题推荐:
单元测试
难度:
使用次数:175
更新时间:2021-07-13
加入组卷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9分)

薛宣字赣君,东海郯人也。少为廷尉书佐。琅邪太守赵贡行县,见宣,甚说其能。察宣廉,迁乐浪都尉丞。幽州刺史举茂材,为宛句令。大将军王凤闻其能,荐宣为长安令,治果有名,以明习文法诏补御史中丞。宣数言政事便宜,举奏部刺史郡国二千石,所贬退称进,白黑分明,由是知名。出为临淮太守,政教大行。会陈留郡有大贼废乱,上徙宣为陈留太守,盗贼禁止,吏民敬其威信。始高陵令杨湛贪猾不逊,持郡短长,前二千石数案不能竟。及宣视事,诣府谒,宣设酒饭与相对,接待甚备。已而阴求其罪臧,具得所受取。宣察湛有改节敬宣之效,乃手自牒书,条其奸臧,封与湛。曰:“吏民条言君如牒,又念十金法重,不忍相暴章。故密以手书相晓,欲君自图进退,可复伸眉于后。即无其事,复封还记,得为君分明之。”湛自知罪臧皆应记,而宣辞语温润,无伤害意。湛即时解印绶付吏,为记谢宣,终无怨言。又频阳县北当上郡、西河,为数郡凑,多盗贼。其令平陵薛恭本县孝者,功次稍迁,未尝治民,职不办。而粟邑县小,辟在山中,民谨朴易治。令巨鹿尹赏久郡用事吏,为楼烦长,举茂材,迁在栗。宣即以令奏赏与恭换县。二人视事数月,而两县皆治。宣因移书劳勉之曰:“昔孟公绰优于赵魏而不宜滕薛,故或以德显,或以功举,‘君子之道,焉可怃也!’属县各有贤君;愿勉所职,卒功业。”宣得郡中吏民罪名,辄召告其县长吏,使自行罚。晓曰:“府所以不自发举者,不欲代县治,夺贤令长名也。”长吏莫不喜惧,免冠谢宣归恩受戒者。宣为人好威仪,进止雍容,甚可观也。性密静有思,思省吏职,求其便安。下至财用笔研,皆为设方略,利用而省费。吏民称之,郡中清静。后宣坐免为庶人,归故郡,卒于家。

①十金法重:汉律,科吏赃至十金,即死罪。  ②楼烦:县名。

(选自《汉书・薛宣朱博传第五十三》)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A.所贬退进,白黑分明                称:相称

B.杨湛贪猾不,持郡短长              逊:恭顺

C.念十金法重,不忍相暴              章:显露

D.愿所职,卒功业                    勉:尽力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薛宣为官治理效果的一组是 (3)

①治果有名,以明习文法诏补御史中丞    ②盗贼禁止,吏民敬其威信

③已而阴求其罪臧,具得所受取          ④湛即时解印绶付吏,为记谢宣

⑤宣即以令奏赏与恭换县                ⑥长吏莫不喜惧,免冠谢宣归恩受戒者

A.①③⑤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②④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A.琅邪太守欣赏薛宣的才能,幽州刺史推举他为茂材,大将军推荐他任长安令。薛宣在得到这些人的赏识和提携后,仕途上较为顺畅。

B.针对贪猾的杨湛,薛宣虽接待周到,暗地里却在收集他的罪证,并晓之以利害得失,使杨湛在正言厉色面前,敢怒而不敢言地交出权力。

C.薛宣深谙用人当用长之道,在掌握相关官员情况后,把他们调整到合适的县上任职,数月后,治理上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薛宣趁机传信勉励他们。

D.薛宣性情密静而肯动脑筋,力求便利安妥。从官吏职责到物资财用,都设立相关规定,操作方便又节省开支,郡中清净,受到官民称赞。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1)宣察湛有改节敬宣之效,乃手自牒书,条其奸臧,封与湛。(3)

                                                                                      

2)故密以手书相晓,欲君自图进退,可复伸眉于后。(3分)

                                                                                     

3)其令平陵薛恭本县孝者,功次稍迁,未尝治民,职不办。(4分)

                                                                                       

题型:未分类
知识点:单元测试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加入组卷
进入组卷
下载知识点
使用过本题的试卷:
知识点: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林哥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2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