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试题
当前位置:
学科首页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单元测试
>
试题详情
难度:
使用次数:196
更新时间:2021-1-1
纠错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王祥,字休徵,琅琊临沂人。性至孝。早丧亲,继母朱氏不慈,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每使扫除牛下,祥愈恭谨。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汤药必亲尝。母尝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母又思黄雀炙,复有黄雀数十飞入其幕,复以供母。乡里惊叹,以为孝感所致焉。有丹李结实,母命守之,每风雨,祥辄抱树而泣。其笃孝纯至如此。汉末遭乱,扶母携弟览避地庐江,隐居三十余年,不应州郡之命。母终,居丧毁瘁,杖而后起。徐州刺史吕虔檄为别驾,祥年垂耳顺,固辞不受。览劝之,为具车牛,祥乃应召,虔委以州事。于时寇盗充斥,祥率励兵士,频讨破之。州界清静,政化大行。时人歌之曰:“海沂之康,实赖王祥。邦国不空,别驾之功。”及武帝为晋王,祥与荀顗 往谒,顗谓祥曰:“相王尊重,何曾既已尽敬,今便当拜也。”祥曰:“相国诚为尊贵,然是魏之宰相。吾等魏之三公,公王相去一阶而已,班例大同,安有天子三司而轻拜人者!损魏朝之望,亏晋王之德,君子爱人以礼,吾不为也。”及入,顗遂拜,而祥独长揖。帝曰:“今日方知君见顾之重矣!”武帝践阼,拜太保,进爵为公,祥以年老疲耄,累乞逊位,帝不许。御史中丞侯史光以祥久疾,阙朝会礼,请免祥官。诏曰:“太保元老高行,朕所毗倚以隆政道者也。前后逊让,不从所执,此非有司所得议也。”遂寝光奏。泰始五年薨,奔赴者非朝廷之贤,则亲亲故吏而已,门无杂吊之宾。族孙戎叹曰:“太保可谓清达矣!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继母朱氏不慈,数      谮:中伤。

B.徐州刺史吕虔为别驾      檄:征召。

C魏朝之望,亏晋王之德    亏:损失。

D.遂光奏                  寝:止息。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双鲤跃出,持之              吾恂恂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

B.览劝之,具车牛,祥乃应召      旦日飨士卒,击破沛公军

C.隐居三十余年,不应州郡      夫晋,何厌

D.朕所毗倚隆政道者也            樊将军穷困来归丹

3下面能够表现王祥“清达”“笃孝”的一项是(   

A.①扶母携弟览避地庐江              ②州界清静,政化大行

B.①祥以年老疲耄,累乞逊位          ②为具车牛,祥乃应召

C.①祥率励兵士,频讨破之            ②拜太保,进爵为公

D.①顗遂拜,而祥独长揖              ②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祥非常孝顺。尽管继母对他比较苛刻,但他仍然秉持孝道。继母在冬天想吃活鱼,他甚至要解衣破冰捉鱼。继母去世,他居丧哀伤过度,容貌枯槁憔悴,需要拄着拐杖才能站立。

B.王祥有治政才干。他受徐州刺史吕虔的委托,处理徐州政务。当时徐州盗贼遍地,经过王祥的多次征伐,打败盗寇,徐州境内得以安定,政治教化得以大力推行。时人都歌颂他的功绩。

C.王祥很清高。在汉末逃避战乱中,隐居三十多年,州郡征召他,他都不做官。后来,在武帝时代,王祥和荀顗一同前往拜谒武帝,荀顗跪拜,而王祥竟然独自拱手长揖,对此,武帝很敬重他。

D.王祥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得到重用。王祥因为自己年迈体弱,多次上书请求让位,而武帝不准许。当御史中丞向皇帝请求免去王祥官职时,晋武帝还下诏书称赞王祥是国家元老。

5.将下列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烛之武退秦师》)

2)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荆轲刺秦王》)

3)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查看答案
题型:文言文阅读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单元测试
下载试题
复制试题
【答案】

1C【解析】使……受损失,败坏、损害。

2B 【解析】B均为介词,给,替。A①连词,表顺连;②连词,表修饰。C①结构助词,的;②助词,宾语前置标志。D连词,表目的,来;介词,表原因,因为,由于。

3D【解析】A②不表现其清达;B①不表现其笃孝;C①不表现其笃孝②不表现其清达。

4C【解析】王祥和荀顗一同前往拜谒司马炎的时候,司马炎还没有登基,当时司马炎刚被封为晋王。文段后面有“武帝践阼”可以印证。因此,C项说“在武帝时代”不妥。

5.(1)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做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2)即使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现在去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

3)做大事情不必顾虑细枝末节,讲大礼不必讲究小的谦让。现在人家正像切肉的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何必告辞呢?

【参考译文】

王祥字休徵,琅琊临沂人。王祥性情非常孝顺。早年母亲去世,继母朱氏不慈爱,多次说他坏话,因此父亲也不喜欢他,常常让他去打扫牛粪,王祥却更加恭敬谨慎。父母亲有病,他衣不解带,煎汤熬药都先亲口尝过。母亲曾想吃鲜鱼,当时天寒地冻,王祥解开衣服将要去破冰捉鱼,冰忽然自行破裂,两条鲤鱼从中跃出,王祥捉着鱼回家了。母亲又想吃烤黄雀,就又有几十只黄雀飞到他的幕帐中,又用它们来供他母亲食用。同乡的人都惊叹,认为这是孝心感应的结果。他家有丹李树,结果实的时候,母亲命他看守,每次风雨来时,王祥就抱树大哭。他就是这样忠厚孝顺。汉代末年,遭逢战乱,王祥扶持母亲带着弟弟王览逃难到庐江,隐居三十多年,州郡征召他,他都不应命。母死后,居丧哀伤过度,容貌枯槁,需要拄着拐杖才能站立。徐州刺史吕虔召他为别驾,他的年龄已接近六十,坚决推辞不接受。弟弟王览规劝他,为他准备好车和牛,王祥才应召而去,吕虔把徐州政务都委托给他。在那时,盗贼遍地,王祥率领勉励士兵,多次征伐,打败盗寇。徐州境内清肃安宁,政治教化得以大力推行。当时人歌颂他说:“海沂之康,实赖王祥;邦国不空,别驾之功。”等到武帝司马炎做晋王时(注:此时,司马炎尚未登上武帝帝位。史书作者出于避讳而称武帝),王祥和荀顗一同前往拜谒司马炎。荀顗对王祥说:“丞相位尊势重,何曾都已经向他归心致敬,现在我们应当跪拜才对。”王祥说:“丞相的确尊贵,但他是魏国宰相,我们是魏国三公,三公和王侯,相差只有一级罢了,上朝的礼仪是一样的,哪有朝廷的三公轻易跪拜别人的呢!这样做,损害魏国的威望,败坏晋王的明德,有德行的人以礼节去爱护别人,我不做这事。”进去后,荀顗就跪拜,而王祥独自拱手长揖,司马炎说:“现在我才明白你为什么被(魏帝)如此看重。”司马炎登上帝位后,拜王祥为太保,进爵位为公。王祥因为年迈,多次上书请求让位,武帝不准。御史中丞侯史光认为王祥长期抱病,欠缺朝会礼节,请求免去王祥官职。晋武帝下诏说:“太保是国家元老,品行高洁,是我所依靠来弘扬政道的人。他前后多次让位,我都不准他的坚决要求,这不是你们下官随便议论的事。”于是平息了侯史光的启奏。泰始五年去世。来奔丧的人,不是朝廷的贤者,就是关系亲近的老部下,门前再没有其他的吊唁的宾客。族孙王戎赞叹说:“太保公真是清高通达啊!

=
考点梳理:
根据可圈可点权威老师分析,试题“ ”主要考查你对 文言实词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资料梳理”如下:
◎ 文言实词的定义

文言实词

文言实词和现代文里的实词是一样的,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词,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

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性的活用。

◎ 文言实词的知识扩展
文言实词:和现代文里的实词是一样的,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词,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
◎ 文言实词的特性

 

◎ 文言实词的知识点拨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一、大纲要求:

考试大纲要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常见”指出了考查范围,即教材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实词;
“文中”是给出确定实词含义的具体语境;
“理解”“含义”则说明高考既考查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的词义但又不是对原来知识的照搬和死记,而是借助具体语境,考查学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部分知识点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偏义复词、同形异义等。

二、常见题型

在文言文阅读中常作为第一题进行考查。考试题型主要有下列两种。
题型一:给出四个文中词语的解释,选出错误的一项。这是最常见的题型。
题型二:从试卷上的文段中选出四个词语,再从学过的课文中选出四个相同的词语,不给出解释,让考生自己比较它们意义或用法的不同。

三、注意几种情况:

1.注意词的古今义文言实词,有的与现代汉语意义完全相同,有的完全不同。
这两类词都可以不去管它,重点应放在古今既有联系又有差别的实词上。如:
“食已与与如也”的“已”今作“已经”,这里是“罢”“完”的意思;
如“偷”,古义有苟且、马虎、刻薄等意,今为偷窃。理解时不能不辨古今差别而随便地以今义释古义。

2.注意单音词和双音词文言以单音词居多,汉语以双音词居多。
 不要把两个连用的单音词误判白话文中的双音词,如“妻子”、“地方”、“指示”等。

3.注意通假现象古代汉语常有通假字
一是音同音近通假,如“蚤”通“早”,“要”通“邀”,“裁”能“才”,“禽”通“擒”,“卒”通“猝”;
二是形近通假,如“说”能“悦”,“谕”通“喻“。因此,理解时不要误把通假字作为本字。如“以身徇国”,“乃是天子报尔先人之徇命也”中的“徇”通“殉”,看不出来,就会解错。

4.注意偏义复词现象
所谓偏义复词,就是由两个意思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的词,其中一个词素表示意义,另一个只作陪衬。
如:《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便可白公姥”、“我有亲父兄这三句中,“作息”只有“作”的意义,“公姥”只有“姥”的意义,“父兄”只有“兄”的意义。如果不解依据上下文看出它们是“偏义”,就会理解错误。

5.要注意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在文言中是常见的语言现象,应根据具体语境作辨别。
如:“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中的“举”是“全”的意思(与“独”相对);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中的“举”,根据前后文,应解释“攻取”。

◎ 文言实词的知识拓展

推断实词意义的方法:

1.利用音形的分析来推导
如觐,从“见”旁可以推出“拜见”;“造”解为“到”、“去”。

2.利用语法结构推导
例: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解先入关破泰,“意”作动词,后面带有宾词语,应解释为“料想”。

3.利用联想的方法推导,平时我们学过不少文言文和成语,在解题时,利用学过的知识并迁移过来,也是不难解决的。
例如: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不速之客)。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日薄西山)。

4.利用组词来推导,文言文词语都是单音节的,现代汉语是双音节的。将单音节的文言词语,作为语素组成双音节的现代汉语词组,然后根据实际去选择一个最恰当的。

5.根据前后述说的内容作推断。

◎ 文言实词的教学目标
1.明确把握文言实词词义在文言文阅读及高考中的重要地位。
2.指导解题方略,掌握准确把握词义的办法。
3.学会知识迁移,提高应试能力。
◎ 文言实词的考试要求
能力要求:掌握/应用
课时要求:2
考试频率:必考
分值比重:4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

类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单元测试
难度:
使用次数:146
更新时间:2009-12-17
加入组卷
1.

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为代词的项是

A.其翼若垂天之云

B.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C.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之为舟

D.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E.之二虫又何如

题型:选择题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单元测试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加入组卷
进入组卷
下载知识点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小小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2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