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试题
当前位置:
学科首页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阅读
>
试题详情
难度:
使用次数:200
更新时间:2016-09-17
纠错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百年良医的苍生大爱

“悬壶济世秉丹心,妙手仁术暖杏林。”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兰州军区总医院专家组名誉组长葛宝丰从医65年的真实写照。作为新中国骨科医学奠基人之一、西北地区骨科专业的开拓者,葛宝丰自主创新57项重大医学成果,培养军地骨科专家600多人,年近百岁仍奋斗不息,被群众亲切地誉为“百年良医”。

葛宝丰17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燕京大学医学系。1949年8月兰州解放,葛宝丰因救治解放军伤病员,成为人民军队的一员。

20世纪70年代,葛宝丰已成为军内外骨科医学界一颗闪耀的新星。解放军总医院多次想调他去北京工作,都被他婉言谢绝,他说:“我的根在大西北,这里的人民更需要我。”

1999年,葛宝丰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后,他的家乡河北以及南方沿海发达地区的多个省市都给出极为优厚的条件邀他前往定居,开辟新的天地,他都回信婉拒,并赋诗明志:“我年逾八十,蹒跚意呆痴,吐丝丝绸路,直到丝尽时。”

面对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的机会,葛宝丰一次次选择了放弃。面对祖国和人民的召唤,他却没有一次失约:抗美援朝,他主动请缨;服务藏区,他身先士卒;抗震救灾,他临危赴难……

解放初期,西北地区没有几家像样的医院,骨科医学的理论研究和治疗技术更是滞后。葛宝丰在国内较早开始了显微外科断肢再植术的学习研究,研制出“V”形灯和梅花髓管内针,突破了断肢再植的技术瓶颈。1965年,由他指导的全军第一例、全国第二例临床断臂再植手术获得成功;1988年、1990年,他指导学生接活冷缺血54小时断掌和59小时断指,打破了36小时的国际记录;1997年,他成功完成亚洲骨科领域第一例十指断指再植手术,逐步形成了西北地区骨科一套独具特色的技术体系。

“科研创新不是标新立异,要把目光聚焦在人民需要的课题上。”葛宝丰常挂嘴边的这句话,既是他潜心科研的出发点,也是他勇攀高峰的推动力。

粉碎性骨折碎片复位和固定是一项困扰世界临床医学的百年难题。葛宝丰不畏艰难、带头攻关,经过多年钻研,发明了内固定半环式梯形加压钢板,使患者手术后不再利用石膏或夹板做外固定,大大提高了粉碎性骨折的治愈率。这项获国家发明奖的成果在全国推广应用后,已使18万患者受益。

20世纪90年代初,葛宝丰发现住院官兵中骨创伤患者较多,经一一分析病例,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训练不科学。已年逾古稀的他逐级向上反映,提出科学施训的建议,并用5年时间研制出治疗训练创伤的特效药高  甲素霜,在部队一直沿用至今。

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后,葛宝丰不顾年事已高,仍坚持定期到一线部队收集疾病防治的一手资料,首次发现了高原环境对官兵骨代谢和骨骼健康的影响及其规律。

在60多年的医学生涯中,葛宝丰先后有6项成果属国内首创,4项成果属世界独创,成为大西北骨科专业的开拓者、军队骨科专业的重要奠基人。

“作为医护人员,仅仅把病人当作亲人是不够的,只有把病人当作自己,才能真切地感受到病人的痛苦。”葛宝丰关于医患关系的这句名言,如今已成为兰州军区总医院所有医护人员秉承的从业信条。骨伤患者治疗期长、医疗费用高,葛宝丰总是千方百计制定最佳治疗方案,精打细算节省每一笔费用,尽可能地让患者花最少的钱,达到最好的疗效。“医生一刀子,要想到病人一辈子。”这是他平常对医护人员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从医60多年来,葛宝丰救治患者17万余人次,不仅未出现一起医疗事故,还使治愈率达到98.6%,伤残率降至0.1% 。但说起往事,他很少谈其中的成功,反而常常为手术中的瑕疵愧疚不已。葛宝丰说:“我一生中做了无数手术,但有4例不尽如人意,直到现在我都记得患者的名字和当时的状况。”他还作诗惊醒:“为此二三事,郁郁数十年。一上我心头,彻夜不入眠。”葛宝丰的这首诗,从另一个侧面对他的从医生涯做了最好的诠释。

3.下列对这篇传记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葛宝丰突破断肢再植的技术瓶颈,完成了多项国内乃至国际高难手术,其根本出发点是构建西北地区骨科独具特色的技术体系。

B.葛宝丰拒绝了解放军总医院、家乡及南方沿海发达地区的邀请,放弃了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的机会,毅然决然地把根扎根在了大西北。

C.葛宝丰的医学发现既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又具有很高的推广应用价值,不仅惠及全军官兵,而且使十多万普通患者受益。

D.本文不仅叙写了葛宝丰的高明医道,而且突出了他早已融入心灵深处的高尚医德,迸发出感人肺腑的震撼力。

E.葛宝丰说的话虽然直白、质朴,但是都倾注着真情,传递着大爱,后来成为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医护人员秉承的信条。

4.在葛宝丰的医学生涯中,他是如何体现出“悬壶济世秉丹心,妙手仁术暖杏林”的?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

5.请结合文本分析葛宝丰是如何成为一个好医生的?

6.请结合文章内容并联系现实,假如你也是一位医生,谈谈你该如何正确处理目前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

查看答案
题型:现代文阅读
知识点:实用类文本阅读
下载试题
复制试题
【答案】

3.B.D

4.(1)扎根大西北,放弃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的机会。(2)通过自身努力实践正确处理医患关系。(3)根据人民的需要进行科学研究和创新。

5.(1)葛宝丰通过多年努力,逐步形成了西北地区骨科一套独具特色的技术体系。(2)葛宝丰把科研创新聚焦在军队、人民需要的课题上,如粉碎性骨折碎片复位和固定课题、科学施训的建议、发现高原环境对官兵骨代谢和骨骼健康的影响及其规律等。(3)葛宝丰的医学生涯成果丰硕,他是西北骨科专业的开拓者,是军队骨科专业的奠基人。

6.示例:近年来,我国的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疗纠纷日益增加。为此,广大医务工作者应以葛宝丰为榜样,把病人当作自己,努力改善医患关系。重建和谐的医患关系,维护正常的医疗服务秩序,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具体而言应该做到:(1)正确处理医患关系,设身处地地感受病人的痛苦,不仅把病人当亲人,更把病人当自己。(2)处处为病人作想,为病人制订最佳治疗方案,力争让患者花最少的钱,取得最好的疗效。(3)确保不出现医疗事故,提高治愈率,降低伤残率。

【解析】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做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再快速梳理语段内容,并将选项与其进行比较,即可快速作出正确选择。A项,“其根本出发点是构建西北地区骨科独具特色的技术体系”与原文表述不符,依据原文中“‘科研创新不是标新立异,要把目光聚焦在人民需要的课题上。’葛宝丰常挂在嘴边的这句话,既是他潜心科研的出发点”可得知,其根本出发点是人民的需要。C项,对“医学发现”的表述与原文不符,依据原文可知,葛宝丰的医学发现是指其发现了高原环境对官兵骨骼的影响,而原文中并未说这一医学发现“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十多万普通患者受益”。E项,“葛宝丰说的话……成为兰州军区总医院医护人员秉承的从业信条”以偏概全,成为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医护人员从业信条的只是其中一句,即“作为医护人员,仅仅把病人当作亲人是不够的,只有把病人当作自己,才能真切感受病人的痛苦”。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与归纳信息要点的能力。此题难度不大,应总体阅读,整体把握;审准要求,要结合文本的所有内容筛选概括,找出相应区间,分点概括,要准确、全面。抓住题干中如何体现出“悬壶济世秉丹心,妙手仁术暖杏林”,然后浏览全文,筛选信息,圈定范围,扎根大西北,放弃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的机会。通过自身努力实践正确处理医患关系。根据人民的需要进行科学研究和创新。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性格概括分析能力。要在速读全文时,随手画出相关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以及主要情节等词语,人物的性格往往就是通过具体的细节表现出来的。一般从三方面考虑人物的特点:身份职业、性格脾气、精神品格。葛宝丰通过多年努力,逐步形成了西北地区骨科一套独具特色的技术体系。葛宝丰把科研创新聚焦在军队、人民需要的课题上,如粉碎性骨折碎片复位和固定课题、科学施训的建议、发现高原环境对官兵骨代谢和骨骼健康的影响及其规律等。葛宝丰的医学生涯成果丰硕,他是西北骨科专业的开拓者,是军队骨科专业的奠基人。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做这种题型,必须立足文本,抓住关键,探究性题目,具有开放性,回答时应在联系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题干中的条件和要求分析作答。只要能自圆其说,结合文章内容和自身体悟,言之成理即可。根据平时掌握的知识(与题目相关的知识、对相关问题的普遍认识等),联系作品中的某些方面内容,结合文章和前面三个问题所给的提示,详作分析,阐述自己的观点。正确处理医患关系,设身处地地感受病人的痛苦,不仅把病人当亲人,更把病人当自己。处处为病人作想,为病人制订最佳治疗方案,力争让患者花最少的钱,取得最好的疗效。确保不出现医疗事故,提高治愈率,降低伤残率。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
类题推荐:
实用类文本阅读
加入组卷
进入组卷
下载知识点
知识点: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陈业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