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试题
当前位置:
学科首页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单元测试
>
试题详情
难度:
使用次数:92
更新时间:2017-01-05
纠错
1.

课内文言文

1.下列对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唐浮图慧褒始于其址(筑舍定居)

②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它的旁边,指水边)

B.①距洞百余步,有碑道(倾倒)

②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交往)

C.①则虽好游者不能也(走到尽头)

②或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依,随着)

D.①而不得夫游之乐也 (至,到达)

②未尝不文嗟悼(面对)

2.下列各项中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A.①月出于东山之上                 ②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B.①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②君既若见录

C.①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②渐见愁逼迫

D.①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②高余冠之岌岌兮

3.下列带“之”的各句均出自课文,按用法把“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公从之       ②臣之壮也           ③是寡人之过也 

许之         ⑤邻之厚,君之薄也   ⑥行李之往来

君之所知也   ⑧夫晋,何厌之有     ⑨将焉取之 ⑩唯君图之

A.①②④⑥/③⑤⑦/⑨⑩/

B.①④⑨⑩/②⑤⑥⑦//

C.②④⑧⑨/③⑤⑦/①⑥/

D.②③⑤⑦/⑧⑨/①④⑥/

4.下列各句中划线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而燕国陵之耻除矣        图穷而匕首

B.又欲肆其西             

C.壮士一去兮不复          秦王柱而走

D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使使以闻大王

5.下列句中划线词与“君为我呼入,吾得事之”的“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素留侯张良              B.范增数项王

C.常以身蔽沛公            D吏民,封府库

查看答案
题型:文言文阅读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单元测试
下载试题
复制试题
【答案】

1D

2C

3B

4D

5C

【解析】

1

试题分析:D项“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的“极”,结合后面的“游之乐”可知,指尽情享受游玩的乐趣,应该译为尽,这里是“尽兴”的意思。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注意词性,如此题的D项结合后面的“游之乐”可知,指尽情享受游玩的乐趣,应该译为尽,这里是“尽兴”的意思。文言词语大部分对应的是现代汉语的一个词语,但也有词义转移的现象,答题时应该重点注意。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C项“于”“见”表示被动,均是被动句。A项第一句“于东山之上”表示地点,为状语后置句,第二句“安在”,在哪儿,为宾语前置句;B项第一句无特殊句式,第二句倒装句,可以是被动句;D项第一句为宾语前置句;第二句“高余冠之岌岌兮,把倒装句还原:高余岌岌兮之冠,为定语后置句。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定语后置,定语是修饰或限制名词的。定语一般要放在中心词前,这种语序古今一致。在文言文中,除了这种情况外,也可以放在中心词之后。常见的类型有:1.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用“者”字煞尾,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这种格式中的“者”,相当于结构助词“的”,如本题④“八百余人”修饰“骑从者”。2.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再用“者”字煞尾,构成“中心词﹢之﹢定语﹢者”的格式。3.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而”字,再用“者”煞尾,构成“中心词﹢而﹢定语﹢者”的格式。4.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字,构成“中心词﹢之﹢定语”的格式,如本题的“高余冠之岌岌兮,把倒装句还原:高余岌岌兮之冠,为定语后置句。

3

试题分析:①④⑨⑩是代词,②⑤⑥⑦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③是助词,的;⑧是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文言虚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如此题的“行李之往来”的“之”,位于“行李”和“往来”之间,理解“行李”的古今异义,应该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此外还需要注意是否合语境,感情色彩等。文言词语大部分对应的是现代汉语的一个词语,但也有词义转移的现象,答题时应该重点注意。

4         

试题分析:A项分别译为见,被;出现。B项分别译为封,边界;封装。C项分别译为还,回来;环,绕。D项都译为使,均为派遣。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如此题的选项C“壮士一去兮不复”的“还”,结合前面的“去”理解,应该是回来的意思;“秦王柱而走”的“还”,结合“柱”“走”,应该是环绕的意思。此外还需要注意是否合语境,感情色彩等。文言词语大部分对应的是现代汉语的一个词语,但也有词义转移的现象,答题时应该重点注意。

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类活用。对于词类活用,平时复习要学分归类。常见的有使动用法,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意动用法等。例句中,“兄”是名词作状语,可翻译成“像对待兄长一样”。A项,“善”是形容词用作动词,友好,交好;B项,“目”是名词用作动词,使眼色;D项,“籍”是名词用作动词,登记;C项的“翼”与“兄”的用法一样,像翅膀一样。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联系上下文分析词语是怎么活用的。一个词是不是活用作另一类词,主要是看它在句中所处的地位,前后有哪些词类的词和它相结合,构成什么样的句法关系,具备了哪些语法特点等等。所谓词类的活用,是说某词本属于某一词类,只是在句中临时具有别一词类的性质,并不是说这个词分属于两个词类,否则就成了词的兼类了。如果这个句子没有别的动词,那么,从结构关系看,具有动作意义的那个名词,就活用作动词了。如本题B项,“目”是名词用作动词,使眼色。

=
考点梳理:
根据可圈可点权威老师分析,试题“ ”主要考查你对 文言实词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资料梳理”如下:
◎ 文言实词的定义

文言实词

文言实词和现代文里的实词是一样的,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词,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

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性的活用。

◎ 文言实词的知识扩展
文言实词:和现代文里的实词是一样的,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词,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
◎ 文言实词的特性

 

◎ 文言实词的知识点拨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一、大纲要求:

考试大纲要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常见”指出了考查范围,即教材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实词;
“文中”是给出确定实词含义的具体语境;
“理解”“含义”则说明高考既考查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的词义但又不是对原来知识的照搬和死记,而是借助具体语境,考查学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部分知识点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偏义复词、同形异义等。

二、常见题型

在文言文阅读中常作为第一题进行考查。考试题型主要有下列两种。
题型一:给出四个文中词语的解释,选出错误的一项。这是最常见的题型。
题型二:从试卷上的文段中选出四个词语,再从学过的课文中选出四个相同的词语,不给出解释,让考生自己比较它们意义或用法的不同。

三、注意几种情况:

1.注意词的古今义文言实词,有的与现代汉语意义完全相同,有的完全不同。
这两类词都可以不去管它,重点应放在古今既有联系又有差别的实词上。如:
“食已与与如也”的“已”今作“已经”,这里是“罢”“完”的意思;
如“偷”,古义有苟且、马虎、刻薄等意,今为偷窃。理解时不能不辨古今差别而随便地以今义释古义。

2.注意单音词和双音词文言以单音词居多,汉语以双音词居多。
 不要把两个连用的单音词误判白话文中的双音词,如“妻子”、“地方”、“指示”等。

3.注意通假现象古代汉语常有通假字
一是音同音近通假,如“蚤”通“早”,“要”通“邀”,“裁”能“才”,“禽”通“擒”,“卒”通“猝”;
二是形近通假,如“说”能“悦”,“谕”通“喻“。因此,理解时不要误把通假字作为本字。如“以身徇国”,“乃是天子报尔先人之徇命也”中的“徇”通“殉”,看不出来,就会解错。

4.注意偏义复词现象
所谓偏义复词,就是由两个意思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的词,其中一个词素表示意义,另一个只作陪衬。
如:《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便可白公姥”、“我有亲父兄这三句中,“作息”只有“作”的意义,“公姥”只有“姥”的意义,“父兄”只有“兄”的意义。如果不解依据上下文看出它们是“偏义”,就会理解错误。

5.要注意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在文言中是常见的语言现象,应根据具体语境作辨别。
如:“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中的“举”是“全”的意思(与“独”相对);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中的“举”,根据前后文,应解释“攻取”。

◎ 文言实词的知识拓展

推断实词意义的方法:

1.利用音形的分析来推导
如觐,从“见”旁可以推出“拜见”;“造”解为“到”、“去”。

2.利用语法结构推导
例: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解先入关破泰,“意”作动词,后面带有宾词语,应解释为“料想”。

3.利用联想的方法推导,平时我们学过不少文言文和成语,在解题时,利用学过的知识并迁移过来,也是不难解决的。
例如: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不速之客)。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日薄西山)。

4.利用组词来推导,文言文词语都是单音节的,现代汉语是双音节的。将单音节的文言词语,作为语素组成双音节的现代汉语词组,然后根据实际去选择一个最恰当的。

5.根据前后述说的内容作推断。

◎ 文言实词的教学目标
1.明确把握文言实词词义在文言文阅读及高考中的重要地位。
2.指导解题方略,掌握准确把握词义的办法。
3.学会知识迁移,提高应试能力。
◎ 文言实词的考试要求
能力要求:掌握/应用
课时要求:2
考试频率:必考
分值比重:4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

类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单元测试
难度:
使用次数:146
更新时间:2009-12-17
加入组卷
1.

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为代词的项是

A.其翼若垂天之云

B.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C.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之为舟

D.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E.之二虫又何如

题型:选择题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单元测试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加入组卷
进入组卷
下载知识点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lijun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