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试题
当前位置:
学科首页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阅读
>
试题详情
难度:
使用次数:77
更新时间:2018-03-14
纠错
1.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代人名中的

孟昭连

    唐代诗人主之涣在当时就非常出名,房人薛用勒在(集异记)中把王之涣写成"王涣之,也有人把王之涣写成王涣"。到底这位诗人的名字中有无字,是“之涣还是 "涣之,颇引得文学研究者争论不休。

    事实上,早在先秦时代,人名中就多有带”"之类语辞者。如春秋有名曰“介之推者,(左传)僖公二十四年:音候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其他如《论语》将孟反写成孟之反,(孟子》将孟舍写成孟施舍

     那么,古代人名中的“之字何以有加有不加,这个"字究竞起什么作用?

    其实古人早有解释。如汉起岐注《孟子》云:“孟,姓;舍,名;施,发音也。施舍自言其名,则但曰舍。晋人杜预注《左传》云:介推,文公微臣。之,语助。这里说的语助”“发音都是指意内而玄外(许慎语)之对”,它是只在书面语出现而口语中并不存在的非口语成分。也就是说,口语中为人名,是没有的,带之”的只是书面语写法。

     在书面语阅读时,这个字可以读出来,此之谓发音,又称发声。至于于书面语有加有不加,主要根据作者行文的需要而定。南齐著名文学家颜延之,在萧子显 的《南齐书文学传论》中两次只称“农延。钟嵘(诗品)序亦如是:“颜延论文,精而难晓。”这几处只写"颜延而略字,就是为了前后对仗的需要。

    “字除了可加可不加,也可颠倒位置。如《颜氏家训》的作者颜之推,亦作颜推之,其实他的名字在口语中只颜推二字而已。王献之口语中称王献,书面语中也称王之献"。唐《张节基志》中有王之献之竹,列在池亭;肉渊明之柳,莳于门往之语,前一句是引義之、献之合书鹅池的典故。此处献之倒为之献,也是修辞的需要,以避之之连用。

    杨伯峻先生对此有一个看法“介之推,本糸介推’,之’字是加进去的。《孟子》 孟施舍’本名孟舍,‘施’字是加进去的。在古人说话或行文的时候,为图语句的整齐,声音的节奏,可以加一个不相干的字到句中去。这种理解是正确的。古人读书谓之读,也就是有节奏地朗读,诗歌如此,散文亦如此,但口语是不讲节奏的,故史人为文, 必须在口语中加入虚字,以求语句整齐,产生节奏感。就是最常用的虚字,它在句中只起音节作用,并无实义。

    不但人名如此,一些山水地名在书写时也可加,但口语中则没有“之。如《山海经•大荒西经》广西北海外,大荒之珥,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可见山的名字是“不周山。但同书《西山经》又加了个,称又西北三百七十里曰不均之山。后来《准南子天文训》亦称“昔者共工与联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不周之山《山海经》 中还有招摇之山”“岳崇之山"“箕尾之山”"青丘之山等山名,都是书面语写法,口语中皆无字。

    现代学者大多把理解为结构助网"不周之山似乎就是“(叫)不周的山”, 不周山就是不周之山的省称。其实误矣。不周山不是不周之山的省略,口语中的山名是没有的。不但古代如此,现代依然如此。地名如此,山水名亦如此。 因为地名、山水名是天下百姓口语中的日常用语,所以不可能有只用于书面语的“之字。

    北京天安门本称承天门,清顺治八年重建后改称为天安门,城楼上悬挂的木匾却写着天安之门。研究者几乎都认为天安之门是正式名称,而天安门天安之门的简称。其实,“天安之门只是天安门的书面写法而已, “天安门才是正名。

《光明日报》(2017050712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早在秦代,人名中就多有带”“之类语辞。如春秋名士介之推,《论语》中的人物孟之反”,《孟子》中的人物“孟施舍

B.根据赵岐注解《孟子》以及杜预注解《左传》的说法可知,口语中的人名,是没有的,带“之”的是书面语写法。

C.萧子显在《南齐书•文学传论》中称颜延之为颜延;钟蝾《诗品》序中写道颜延论文,梢而难晓。这几处只写"颜延而略“之字,是为了前后对仗的需要。

D.唐《张节墓志》中有王之献之竹,列在池亭;陶渊明之柳,莳于门径之语,这里把 “献之倒为之献”,是修辞的需要,为了避免之之连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在评价介之推”"孟施舍等人的名字时,杨伯峻先生认为,介之椎本名介推字是加进去的;“孟施舍本名孟舍,“施”字也是加进去的。

B.古人读书,不管是读诗歌还是读散文,都要有节奏地朗读。但口语不讲节奏,所以文人为文,须在口语中加上虚字,以求语句整齐,产生节奏感。

C.从古代到现代,口语中的一些山水地名是没有的。因为地名、山水名是天下百姓口语中的日常用语,所以不可能有只用于书面语的 “之字。

D.研究者们都认为天安之门天安门"的正名,而天安门是简称;其实,天安之门只是天安门的书面写法,“天安门才是正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A.在书面语阅读时之这个字是可以读出来的,此之谓发音,又称发声在书面语中有加有不加,主要是根据作者行文的筲要而定的。

B.《颜氏家训》的作者颜之推,亦作颜推之;王献之口语中称王献,书面语中也称王之献,由此可知,“之”字除了可加可不加,也可颠倒位置。

C.古人说话或行文的时候,为图语句的整齐,声音的节奏,可以加一个不相干的词到句中去。就是最常用的虚字,它在句中只起音节作用,并无实义。

D.现代学者大多把理解为结构助词“的不周之山就是(叫)不周的山 不周山"就是“不周之山的省称。

查看答案
题型:选择题
知识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下载试题
复制试题
【答案】

1. A(原文中说的是先秦时代

2. D(原文是研究者几乎都认为

3. D(根据原文倒数第二段前两行的内容,其实误矣,可知这一句本来就是错误的)

=
类题推荐:
论述类文本阅读
难度:
使用次数:138
更新时间:2009-12-17
加入组卷
1.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们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1、这一段文字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A.举例论证  B.举例和比喻论证  C.举例和类比论证  D.比喻论证

2、本段文字批判了三种人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他们分别有怎样的表现,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第一种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种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种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段最后说“‘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请结合文章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拿来主义”者是怎样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未分类
知识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难度:
使用次数:170
更新时间:2009-12-17
加入组卷
1.

拿来与送来

林默涵

近来,很有些人把鲁迅先生所提倡的“拿来主义”拿来,为自己搬进西方的现代主义、存在主义等等作辩护。其实,这是对“拿来主义”的误解。

“拿来”是与“送来”相对称的。自从帝国主义者发现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家以后,首先送来的就是鸦片烟,其数量逐年增加,结果不但捞走了大量银两,而且使中国出现了许多面黧肌瘦的“大烟鬼”。这使得清朝政府中一些较有识见的官吏,也担心这样下去,“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林则徐),不得不起来抵制鸦片输入了。然而,帝国主义者硬是要“送来”,并且用枪炮迫使你非接受不可,这就是有名的“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不止一次,还有第二次,第一次香港被占领,第二次圆明园被烧了。

除了最先送来的英国的鸦片外,接着还“送来”了许多东西:德国的废枪炮,法国的香粉,美国的好莱坞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就使清醒的人们,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鲁迅先生说:这是因为那些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所以,他提倡“拿来主义”。 

“拿来”是“要运用脑髓”,根据我们的需要,“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的。既不是盲目地乱拿,更不是被迫接受人家“送来”的东西。这就是鲁迅先生所主张的“拿来主义”。拿来是有辨别,有选择的,他举了一个例子:比方一个穷青年,由于某种原因得到一所大宅子,对宅子里的东西就要区别对待,看见有营养的东西,可以拿来吃掉;看见鸦片当然不必丢进毛厕,可以送到药房去供治病之用,但如果欣欣然地自己也躺下来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就是废物了。

我们历来主张向外国先进的科学文化学习和借鉴,而且已经这样做了;但我们也历来反对盲目照搬外国,全盘西化,――事实证明,这是极端有害的。在今天,我们更要引进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四化”建设之用,但不能把资本主义社会没落腐朽的文化思想,也当作奇货搬进来。我们要如鲁迅先生所说的“沉着,勇敢,有辨别,不自私”,才能从复杂纷繁的外国文化艺术中,汲取对我们有益的东西,这才是真正实行鲁迅所主张的“拿来主义”。

现在,还有没有“送来”的东西呢? 还是有的。比如,淫秽书刊和黄色录相带之类,就是别人极力要“送来”的,其毒害程度不亚于鸦片烟。虽然送来者不敢像过去那样明目张胆,并且强迫你接受了。但若浑浑噩噩,不加以抵制、清除,一任其流入、泛滥,甚至竟然自己伸手去拿,这种人就真真是十足的废物了。

1、第自然段中“搬进西方的现代主义、存在主义等等”指的是

A.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法国的香粉等种种无用的东西。

B.如美国的好莱坞电影等精神鸦片。

C.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腐朽没落的文化思想。

D.淫秽书刊和黄色录相带之类的文化遭毒品。           

2、第自然段中有两个“鸦片战争”,前一个用引号,后一个没有用,这是为什么?

A.前一个加引号表示特定称谓;       B.前一个加引号表示直接引用;

C.前一个加引号表示强调突出;       D.前一个加引号表示讽刺或否定;

3、用一句话归纳第自然段的中心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自然段“就使清醒的人们,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中加点的“这”指代的内容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归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第自然段的内容,给“拿来主义”下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未分类
知识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难度:
使用次数:148
更新时间:2009-12-17
加入组卷
题型:未分类
知识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难度:
使用次数:197
更新时间:2009-12-17
加入组卷
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拿去主义

   “拿来主义”是鲁迅的一篇杂文的题目,现在已成为引进、吸收外来文化的一个专用名词,同样重要的是“拿去主义”,虽然未经鲁迅述及,却也值得一提。

    在“文化热”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的呼声越来越高。可是在有些同志的心目中,所谓“交流”,就是指“拿”,至于“拿去”,对不起,意识不强,也许是没有考虑。这实际上是单向流程,而不是双向流程。“来而不住,非礼也。”中国人是礼义之邦,总不能光拿人家的啊!

    有些同志认为我国的民族文化落后、陈旧,对是否有输出价值和竞争能力表示怀疑。其实,这些同志未熟谙西方的心理和行情。须知东西方文化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互为补充,不可代替,从而构成世界文化整体。中国文化,诸如长城、秦始皇兵马俑、汉代墓葬中的金缕玉衣、唐诗、宋词、《红楼梦》等等闻名世界,这是众所周知的。即使是未被我们重视的所谓“糟粕”,西方人的评价也常常出乎意外。例如老庄哲学和《易经》,我们认为是完全过了时的东西,而目下在西方却大为走运。许多科学家对目前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无法进行概括,他们找来找去,终于在老庄的“道”和《易经》的爻象中找到了合适的语言,并给以很高的评价。这里说明一个问题,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毕竟是一座内容丰富的宝库,我们大可不必妄自菲薄,说得一无是处。

    但是,历史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如果我们拿出去的永远是一些陈年百代的古董、祖传的遗物,那也不能使我们今天的炎黄子孙脸上增光。对西方读者来说,他们既想了解中国的昨天,当然也想了解中国的今天和明天。所以拿出去新的文化成果,才是今天中国人的光荣职责。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近几年来,西方学者对中国当代文化艺术有了较多的关注,就以文学方面来说,王蒙、冯骥才、谌容、张贤亮、王安忆等作家的作品已陆续有了各种译本,被介绍到西方,有的还有专著论述,成为新一代的汉学家的研究课题。但也应该承认,我国当代文化在西方的影响还是有限的,要在国际上占一席之地,赢得声誉,看来还要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

    推出中国当代的文化产品,当然必须顾及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如果不能反映八十年代中国的风貌,如果“拿去”的和“拿来”的是一样货色、一副面孔,人家是决不会报以青睐的。所以对热衷于“拿来”的同志来说,切忌以照搬为能事,以模仿为时髦。否则,“拿来”容易,“拿去”就困难了。正如一位来自美国的汉学家所说:“中国作家切不可费力去迎合西方读者的品味,要完全为中国读者而写,写出中国自己民族的特色,写出西方没有的风格。这样,才能引起西方读者更强烈的兴趣。”

“拿来主义”是我们所要提倡的;“拿去主义”也是我们所要强调的。中国的文学家、艺术家、文化人应该有勇气,有志气,广泛吸收、消化外来的营养,发展自己的优势,努力攀登文化高峰,拿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先人的优秀成果,贡献于全人类。

(选自《文学报》1986821日)

11.本文中作者所提出的“拿来主义”与鲁迅先生所提出的“拿来主义”含义是否一样?为什么?(4分)

 

12.文章第四段中说“要在国际上占一席之地”,最后又说“贡献于全人类”,请简要分析这两种说法之间的关系。(4分)

 

13.“‘拿来主义’是我们所要提倡的;‘拿去主义’也是我们所要强调的”。结合全文,谈谈作者为什么认为我们要强调“拿去主义”?(6分)

 

14.本文与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在语言风格上有何不同?(6分)

题型:未分类
知识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加入组卷
进入组卷
下载知识点
知识点: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姊姊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