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试题
当前位置:
学科首页
>
文言文阅读
>
人物传记类
>
试题详情
难度:
使用次数:149
更新时间:2020-08-08
纠错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贾诩字文和,武威姑臧人也。少时人莫知,唯汉阳阎忠之,谓贾诩有良、平之奇。察孝廉为郎,疾病去官,西还至汧【注】,道遇叛氐,同行数十人皆为所执。诩曰:我段公外孙也,汝别埋我,我家必厚赎之。时太尉段颎,昔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故诩假以惧氐。氐果不敢害,与盟而送之,其余悉死。诩实非段甥,以济事,咸此类也。

袁绍围太祖于官渡,太祖粮方尽,问诩计焉出,诩曰:公明胜绍勇胜绍用人胜绍决机胜绍有此四胜而半年不定者但顾万全故也必决其机须臾可定也太祖曰:善。乃并兵出,围击绍三十余里营,破之。绍军大溃,河北平。太祖领冀州牧,徙诩为太中大夫。

建安十三年,太祖破荆州,欲顺江东下。诩谏曰: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著,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土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太祖不从,军遂无利。太祖后与韩遂、马超战于渭南,超等索割地以和,并求任子。诩以为可伪许之。又问诩计策,诩曰:离之而已。太祖曰:解。一承用诩谋。卒破遂、超,诩本谋也。

是时,文帝为五官将,而临菑侯植才名方盛,各有党与,有夺宗之议。文帝使人问诩自固之术,诩曰:愿将军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如此而已。文帝从之,深自砥砺。太祖尝屏除左右问诩,诩嘿然不对。太祖曰:与卿言而不答,何也?

诩曰:属适有所思,故不即对耳。太祖曰:何思?诩曰: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太祖大笑,于是太子遂定。

诩自以非太祖旧臣,而策谋深长,惧见猜嫌,阖门自守,退无私交,男女嫁娶,不结高门,天下之论智计者之。

(节选自《三国志·贾诩传》,有删改)

【注】 汧(qiān):千河的古称,源出甘肃省。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公明胜绍/勇胜绍/用人胜绍/决机胜/绍有此四胜而半年不定者/但顾万全/故也必决其机/须臾可定也/

B.公明胜绍/勇胜绍/用人胜绍/决机胜/绍有此四胜而半年不定者/但顾万全故也/必决其机/须臾可定也/

C.公明胜绍/勇胜绍/用人胜绍/决机胜绍/有此四胜而半年不定者/但顾万全/故也必决其机/须臾可定也/

D.公明胜绍/勇胜绍/用人胜绍/决机胜绍/有此四胜而半年不定者/但顾万全故也/必决其机/须臾可定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少时人莫知,唯汉阳阎忠之 异:认为不同一般

B以济事,咸此类也  权:暂且,暂时

C.文帝从之,深自砥砺  砥砺:磨砺,磨炼

D.天下之论智计者  归:归附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诩处事灵活,通达善变。他因病辞官返乡途中,被叛变的氐人抓获,同行的人都被杀死,唯独他打出外祖父的旗号,使氐人不但不敢害他,反而送他回去。

B.贾诩谋略高深,算无遗策。他先建议太祖假意答应韩遂、马超割地质子的要求,然后又提出离间的策略,帮助太祖打败韩遂、马超。

C.贾诩审时度势,善于讽谏。在曹丕和曹植争王位继承权时,他借袁绍和刘表的悲剧暗示曹操不宜废长立幼,坚定了曹操立曹丕为太子的决心。

D.贾诩低调处世,明于自保。贾诩认为自己不是太祖的旧臣,恐怕被猜疑,于是闭门自守;私下里不结交大臣;子女娶嫁,不攀高门大户。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土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

(2)愿将军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如此而已。

查看答案
题型:文言文阅读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下载试题
复制试题
【答案】

10.D

解析:公明胜绍,勇胜绍,用人胜绍,决机胜绍,有此四胜而半年不定者,但顾万全故也。必决其机,须臾可定也。

11.B

解析:B.“解释为暂且,暂时有误,应解释为权衡。句子翻译为:他能权衡变局以渡过危难,均类似这些例子。

12.A

解析:A.“唯独他打出外祖父的旗号,使氐人不但不敢害他分析有误,据原文诩实非段甥,权以济事可知,段颎并非贾诩的外祖父,他只是假借段颎外孙的身份渡过难关。

13.(1)如果利用昔日楚国的富饶,来犒劳官吏士人,安抚百姓,让他们安居乐业,那就可以不兴师动众而使江东地区俯首称臣。

(2)希望将军弘扬道德,加强修养,像寒微的士人那样亲自努力于学业,早晚勤奋不息,不要违背做儿子的操行,就照这样做罢了。

解析:①“,利用;,犒劳;稽服,俯首称臣。句子翻译为:如果利用昔日楚国的富饶,来犒劳官吏士人,安抚百姓,让他们安居乐业,那就可以不兴师动众而使江东地区俯首称臣。②“恢崇德度,弘扬道德,加强修养;,亲自;孜孜,勤勉,不懈怠;子道,做儿子的操行。句子翻译为:希望将军弘扬道德,加强修养,像寒微的士人那样亲自努力于学业,早晚勤奋不息,不要违背做儿子的操行,仅此而已。

【参考译文】

贾诩字文和,是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县)人。()被推选为孝廉做了郎官,因为生病而离开官职,向西回家走到汧河时,途中遇到了叛逆氐族人,与贾诩同行的几十个人都被抓获。贾诩告诉氐族人:我是段公的外甥,你们千万不要活埋我,我家人一定会以厚礼来赎我的。当时太尉段颎,之前做过很长时间的边将,威势震惧西部边疆,所以贾诩借段氏来恐吓氐人。氐人果然不敢杀害他,和他结盟并送他回去,同行的其他人全都死了。贾诩实际上不是段颎的外甥,他都像这样通过灵活应变来办成事情。

袁绍在官渡围攻太祖,太祖的粮食快要吃完了,就问贾诩有什么计谋,贾诩说:曹公你的明智胜过袁绍,勇气胜过袁绍,用人胜过袁绍,决策机变也胜过袁绍,拥有这四方面的优势却相持半年不能取胜,只因为()考虑问题过于谋求周全。如果能抓住时机果断决策,很快就能取胜。太祖回答说:好。于是聚集兵力出征,包围攻打袁绍三十多里的营阵,击溃了他们。河北于是平定下来。太祖管理冀州时,调任贾诩做太中大夫。

建安十三年,太祖攻下荆州,打算顺着长江向东进军。贾诩劝谏说:明公以前打败了袁氏,现在收取了汉水以南的地方,威名远扬,军队的势力已经扩大;如果凭借昔日楚地的富饶,来供给官兵,安抚百姓,使他们安居乐业,那么不须劳师动众就可以使江东臣服了。太祖不听从他的建议,结果战事没能取胜。太祖后来在渭南和韩遂、马超交战,马超等人要求割让土地来讲和,并请求送去子弟做人质。贾诩认为可以假装答应他们。太祖又问贾诩有什么计策,贾诩说:离间他们之间的关系罢了。太祖说:明白了。全都采用了贾诩的计谋,最后打败了韩遂、马超。

这时,文帝任五官中郎将,而临淄侯曹植正是才华名气很大的时候,两人各有自己的党羽,当时都有争夺王位继承权的议论。文帝派人向贾诩询问巩固自己地位的办法,贾诩说:希望将军崇尚美德放宽胸怀,像寒微的士人那样躬行学业,日夜孜孜不倦,不要违背做儿子的操行。就照这样做罢了。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刻苦磨炼自己。太祖曾经斥退身边的人询问贾诩(立太子的事),贾诩沉默不答。太祖说:我问你话你却不回答,为什么呢?贾诩说:我刚才正想到其他的事,所以没有立即回答()太祖说:想什么呢?贾诩说:“()想到了袁本初、刘景升父子的事。太祖大笑,因此立太子的事就定下来了。

贾诩自认为不是太祖的老臣,却又擅长深谋远虑,害怕受到猜疑,于是闭门自守,退朝回家后不和人来往,儿女的嫁娶,不攀结地位高的人家。天下评论谁是最善用智谋的人,都公认是贾诩。

=
类题推荐:
人物传记类
难度:
使用次数:105
更新时间:2009-12-17
加入组卷
1.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611题。

胡质之子威,字伯虎。少有志向,厉操清白。质之为荆州也,威自京都省之。家贫,无车马童仆,威自驱驴单行,拜见父。停厩中十余日,告归。临辞,质赐绢一匹,为道路粮。威跪曰:“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质曰:“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威受之,辞归。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食毕,复随旅进道,往还如是。质帐下都督,素不相识,先其将归,请假还家,阴资装,百余里要之,因与为伴,每事佐助经营之,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威疑之,密诱问,乃知其都督也,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后因他信,具以白质。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其父子清慎如此。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晋武帝赐见,论边事,语及平生。帝叹其父清,谓威曰:“卿清孰与父清?”威对曰:“臣不如也。”帝曰:“以何为不如?”对曰:“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如者远也。”官至前将军、青州刺史。太康元年卒,追赠镇东将军。

6.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威自京都之         省:探望。    

B.不于何得此绢       审:知道。

C.自放驴,取炊爨     樵:打柴。 

D.后因他,具以白质    信:使者。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是吾俸禄之余,以为汝粮耳。   见其客朱亥,俾倪,久立与其客语。

B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   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C.后他信,具以白质。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晋武帝赐见,论边事,语平生。  烧尽北船,延岸上营落。

8.从句式的角度看,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粗的部分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   2)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

3)密诱问,乃知其都督也。       4)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

A.(1)与(2)相同,(3)与(4)不同

B.(1)与(2)相同,(3)与(4)也相同

C.(1)与(2)不同,(3)与(4)相同

D.(1)与(2)不同,(3)与(4)也不同

9.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食毕,复随旅进道――吃完饭以后,又跟随旅伴上路。

B.先其将归,请假还家――早就要带他回去,于是请假回家。

C.阴资装,百余里要之――暗中准备盘缠;在百余里外的路上迎候他。

D.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于是拿出先前给自己的绢答谢他,并把他打发走。

10.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其父子清慎如此的一组是

①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②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

③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      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

⑤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    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威自小志向远大,砥励名节,品格高尚。他在辞父归家时,问明所赐绢的来路后,方肯接受。途中又亲自放驴,料理生活,从无靡费之举。这使他日后得到很高的声誉。

B.胡威之父胡质身居高位却能恪守清廉。胡威辞别回家时,他仅取绢一匹送作路资。在儿子询问时坦然地表明,此绢为正当所得,并非不义之财。从而赢得了儿子的敬佩。

C.胡质帐下都督善于逢迎。为博得胡质的好感,他在胡威归家途中曲意巴结,并辗转地让胡质知道此事。岂料弄巧成拙,胡质了解真相后对他严加处罚,并免去他的官职。

D.晋武帝十分赞赏胡质。他问到胡氏父子的高下,胡威说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认为自已远远不如。这既说明了胡质品格高尚,又反映了胡威尊崇父亲的心情。

题型:未分类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难度:
使用次数:163
更新时间:2009-12-17
加入组卷
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戚景通传

 戚将军景通,字世显,定远人。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因功以军政掌印。部使者举孝廉,升江南运粮把总。至则祛积弊,却羡余①,比输太仓。故有鬻筹之弊②,客以告。作色曰:“景通自结发事君,壹勿欺。吾宁受簿责③,毋宁自欺。”已输仓,不中计,对簿度支④,当降级。所部张千户者怀赢金三百馈之。景通笑曰:“吾且不欺受罪,顾纳赢金为欺耶?”事白复官。戚勋以总督备倭至,欲引将军为同姓。景通谢曰:“先世故姓倪,载在勋府,即自附,玺书之谓何?”卒却之。拜总督备倭,升山东都司佥书,升大宁都司掌印。河间治河,久未底绩。属为植,不逾月而告成。大宁缺佥书一人,部署匈奴内附者,景通言“安荣可”。荣奉百金为寿,目摄之曰:“吾荐贤,故荐君。以此相加,则吾荐非也。”荣惭而退。……斑白始有子,曰继光。继光綦履过庭,将军大诟曰:“童子何如!綦履⑤必锦衣,锦衣必肉食。尔父清白,必不尔餍。尔他日将饕卒伍以自封!”即知为外氏所遗,卒裂綦废勿著。居第垂二百年,始改作。命绮疏四户⑥,列两楹间。工请益绮疏十二。景通日:“使吾无得罪于先世,犹聚族于斯,四户足矣。不然,此且不保。”季年画策备胡,累数百牍。

 注:①羡余:古代官吏以无名杂税巧取豪夺,而以赋税盈余名义进贡皇室的部分财物,称“羡余”。②鬻筹:指虚报纳入官仓的粮食数量牟取私利。③簿责:根据文书所列罪状责问审理。④度支:官名,掌管全国财赋的统计和支调。⑤綦履:绣花鞋。綦,鞋上花纹。⑥绮疏:雕饰花纹的窗户。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则祛积弊              祛:除去

B.事白复官                白:(查)清楚

C.使吾无得罪于先世        使:如果

D.季年画策备胡            策:(举起)马鞭

8.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两个“却”字相同,两个“始”字不同。

B.两个“却”字相同,两个“始”字也相同。

C.两个“却”字不同,两个“始”字也不同。

D.两个“却”字不同,两个“始”字相同。

9.分别比较下列名句中“以”字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故有鬻筹之弊,客以告。②戚勋以总督备倭至。③以此相加,则吾荐非也。④尔他日将饕卒伍以自封。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句不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句相同。

C.①和③不同,②和④句相同。    D.①和③相同,②和④句不同。

10.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戚景通正直清廉的一组是

 ①至则祛积弊,却羡余。②吾宁受簿责,毋宁自欺。③先世故姓倪,载在勋府……卒却之。④属为植,不逾月而告成。⑤景通言“安荣可”。⑥命绮疏四户,列两楹间。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①④③                  D.③④⑤

11.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戚景通升江南运粮把总,按实际情况征收粮食输入太仓。因过去有虚报粮食数量的作弊行为,而戚景通坚决不这样做,致使输入官仓的粮食不符合账簿数目,因此受到度支官的审问,判罪降级。

B.戚景通升大宁都司掌印,在河间治河之事上扭转了长久未取得成效的局面。举荐安荣为佥书,后安荣献给景通百金祝寿,景通严厉地批评了他的这种做法,使得安荣惭愧而退。

C.戚景通年老得子,但能严格教子。看到继光穿绣花鞋过庭,他生气地训斥。他认为孩子现在锦衣肉食,就会败坏了父亲的清白,将来就将会贪占军队的钱财自求富足。

D.戚景通身为高官,居第垂二百年,始改作。工匠请求增加十二扇雕花窗,而景通则坚持四扇窗足够,他认为自己的行为只有合乎祖先的好传统,才能使家族不衰而长住此房。

题型:未分类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难度:
使用次数:147
更新时间:2009-12-17
加入组卷
1.

填空

作者方苞,字凤九,号________,安徽桐城人,他主张文章要有“义法”,务求雅洁。所谓“义”即“________”,所谓“法”即“________”。方苞被称为________的始祖。

题型:名句默写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加入组卷
进入组卷
下载知识点
使用过本题的试卷:
知识点: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杨连仲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