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试题
当前位置:
学科首页
>
文言文阅读
>
散文类
>
试题详情
难度:
使用次数:285
更新时间:2021-09-08
纠错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管仲论

苏洵

管仲相威公 [注] ,霸诸侯,攘 夷狄 ,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敢叛。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威公 于乱,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讫简公,齐无宁岁。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 。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何则?竖刁、易牙、开方三子,彼固乱人国者,顾其用之者,威公也。顾其使威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仲之疾也,公问之相。当是时也,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

呜呼!仲以为威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 威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 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 弹冠 而相庆矣。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威公之手足耶?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不然,天下岂少三子之徒哉?虽威公幸而听仲,诛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数而去之耶?呜呼!仲可谓不知本者矣! 因威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 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五伯莫盛于威、文,文公之才,不过威公,其臣又皆不及仲。文公死,诸侯不敢叛晋,晋习文公之余威,犹得为诸侯之盟主百余年。何者?其君虽 不肖 ,而尚有老成人焉。威公之薨也,一乱涂地,无惑也,彼独恃一管仲,而仲则死矣。

夫天下未尝无贤者,盖有臣而无君者矣。威公在焉,而曰天下不复有管仲者,吾不信也。吾观萧何且死,举曹参以自代。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夫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故必复有贤者,而后可以死。彼管仲者,何以死哉?

(选自《古文观止》,有删改)

[注]威公,即齐桓公。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夫功之成 /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

B 夫功之成非成 /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

C 夫功之成 /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

D 夫功之成非成 /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夷狄,古时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少数民族。

B 薨,古代称诸侯王或有爵位的大官之死,有时也用来称呼皇妃及帝王子女之死。

C 弹冠,本义指拂去帽子上的灰尘,如 “新沐者必弹冠”,也指将要做官或做官。

D 不肖,文中指不才、不贤,与 “臣等不肖”中的“不肖”语义相同,均为谦辞。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分析了齐国内乱的人为因素,认为表面上是竖刁、易牙、开方三人所致,实为管仲死后,无贤人执政所致。

B 文章运用对比论证,将齐桓公死后国家混乱与晋文公死后国家稳定进行对比,意在突出培养选拔贤臣的重要性。

C 文章借萧何将死之时向刘邦举荐曹参来代替自己担任相国的例子,论证了举贤任能对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作用。

D 本文是一篇史论,以全新的视角对管仲这一历史人物进行审视,层层深入,对他的是非功过进行了全面的评判。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威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

2)因威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

查看答案
题型:文言文阅读
知识点:散文类
下载试题
复制试题
【答案】

1 C

2 D

3 D

4 1)齐桓公是个耳朵离不了音乐,眼睛离不开美色的人,如果没有这三个人,就无法满足他的欲望。

2)如果他乘着齐桓公询问之时,推荐天下的贤人来代替自己,那么即使管仲死了,齐国也不算是失去了管仲。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功业的完成,并不是完成在成功之日,必然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祸乱的发生,不是发作时所产生,也会有一定的根源和预兆。因此,齐国的安定强盛,我不说是因为管仲,而说是因为鲍叔牙。

“功之成”与“祸之作”是对称结构,“非成于成之日”与“不作于作之日”也是对称结构,故“功之成”与“非成于成之日”之间要断开,“祸之作”与“不作于作之日”之间要断开,排除 BD

;两个 “所由”分别做“起”“兆”的定语,组合成偏正结构共同作两个“有”的宾语,不能断开,排除 A

故选 C

2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D .“语义相同,均为谦辞”错,文章“其君虽不肖”的“不肖”指的是不贤明,不是谦辞,语义不同。

故选 D

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 .“对他的是非功过进行了全面的评判”错,全文主要是批判管仲不懂治国之本,临终不能荐贤自代,没有对是非功过的面的评判。

故选 D

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关键词:声,音乐;色,美色;遂,满足、完成;欲,欲望;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2)关键词:因,趁着、乘着;自代,代替自己;虽,即使;未为无仲也,判断句,不算是失去管仲。

参考译文:

管仲为相辅佐齐桓公的时候,齐桓公称霸于诸侯,排斥打击了夷、狄等少数民族。管仲一生都在为使齐国国富民强而努力,诸侯不敢再叛乱。管仲死后,竖刁、易牙、开方相继得到重用。齐桓公最后在宫廷内乱中去世,五位公子开始争夺君位,祸乱蔓延开来,直到齐简公时期,齐国没有一年是安宁的。

功业的完成,并不是完成在成功之日,必然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祸乱的发生,不是发作时所产生,也会有一定的根源和预兆。因此,齐国的安定强盛,我不说是因为管仲,而说是因为鲍叔牙;齐国发生祸乱,我不说是因为竖刁、易牙、开方的原因,而说是因为管仲。为什么呢?竖刁、易牙、开方这三人,固然是导致国家动乱的人,再看看重用他们的人,是齐桓公。回头看看,使齐桓公重用这三个人的是管仲啊!管仲病危的时候,齐桓公询问可以为相的人选。正当这个时候,我想管仲将推荐天下最贤能的人来作答,但他的话不过是竖刁、易牙、开方这三个人不合人情、不能亲近而已。

唉!管仲以为齐桓公真的能够不用这三个人吗?齐桓公是个耳朵离不了音乐,眼睛离不开美色的人,如果没有这三个人,就无法满足他的欲望。他开始不重用他们,只是因为管仲在。一旦管仲去世,这三人就可以弹冠相庆了。管仲以为自己的遗言就可束缚住齐桓公了吗?齐国不担心有这三人,而是担心没有管仲;有管仲在,那么这三人只不过是普通人罢了。若不是这样,天下难道缺少跟这三人一样的人吗?即使齐桓公侥幸而听了管仲的话,诛杀了这三个人,但其余的这类人,管仲能全部除掉他们吗?唉!管仲是不懂得从根本上治理的人啊!如果他乘着齐桓公询问之时,推荐天下的贤人来代替自己,那么即使管仲死了,齐国也不算是失去了管仲。这三人又有什么可让人担心的呢?不说也罢!春秋五霸中没有比齐桓公、晋文公再强的了。晋文公的才能比不上齐桓公,他的大臣也都赶不上管仲。可晋文公死后,诸侯不敢背叛晋国;晋国承袭了晋文公的余威,在后世还称霸了一百年之久。为什么呢?它的君主虽不贤明,但是还有老成持重的大臣存在。齐桓公死后,齐国一败涂地,这没有什么值得困惑的,因为他仅依靠一个管仲,而管仲却死了。

天下并非没有贤能的人,实际上是有贤臣而没有明君。齐桓公在世时,就说天下再没有管仲这样的人才了,我不相信。我看汉代萧何临死前,推荐了曹参代替自己。大臣的用心,本来就应该如此啊!国家因一个人而兴盛,因一个人而灭亡;贤能的人不为自己的死而感到悲痛,而忧虑国家的衰败。因此一定要推选出贤明的人来,然后才可以安心死去。那管仲,怎么可以没有荐贤自代就撒手人寰了呢?

=
类题推荐:
散文类
难度:
使用次数:138
更新时间:2009-12-17
加入组卷
题型:未分类
知识点:散文类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难度:
使用次数:146
更新时间:2009-12-17
加入组卷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小题。(15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却又像是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的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

(节选自朱自清《荷塘月色》)

13.文中加点的词语形象地描写了荷塘上的月色,请从中任选两个予以赏析。(4分)

14.文段中描写的月光是“淡淡的”,“不能朗照”,但作者却说“这恰是到了好处”,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15.文段最后,作者说“但热闹的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这句话有什么作用?(5分)

题型:未分类
知识点:散文类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加入组卷
进入组卷
下载知识点
知识点: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柴郡猫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2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