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试题
当前位置:
学科首页
>
文学常识及鉴赏
>
小说
>
试题详情
难度:
使用次数:180
更新时间:2021-09-15
纠错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公园里的星期天

[美]贝尔·考夫曼

黄昏的太阳暖洋洋的,树林外隐约传来城市的喧闹。她放下手中的书,摘下墨镜,惬意地吁了口气。莫顿正在看《时代》周刊,一只手搭在她肩上;他们三岁的儿子莱利在沙坑里玩。正是星期天下午五点半,藏在公园角落里的小操场清静极了,秋千和跷跷板一动不动,滑梯上也空空荡荡,只有莱利和一个年龄相仿的胖男孩蹲在沙坑里玩。多美好啊,她几乎微笑起来。她想,他们应该多出来晒晒太阳,莫顿肤色那么苍白,都是成天在大学里埋头工作造成的。她柔情地挽着他的手臂,看着莱利玩沙。

突然,那胖男孩站起来猛地向莱利扔了一铲沙。她朝男孩摇摇手指: 不可以丢沙子,这样会迷住别人的眼睛。

可那男孩面无表情地盯着她,眼都不眨一下。他妈妈或保姆在哪里?操场上除了正朝出口走去的二三人,只有一个男人坐在几英尺外的长凳上,块头很大,几乎占满了整条长凳,脸被《星期日漫画》遮住了,她断定他就是那孩子的爸爸。听到她的话,他目光不离漫画,熟练地唾了一口。

她厌恶地扭过头。就在这时,胖男孩又迅速扬起一铲子沙撒向莱利,一些沙子落在他的头发和额头上。莱利抬头看看妈妈,嘴唇犹疑地动了动,她的反应会告诉他该不该哭。

她本能地想要冲到儿子身边,掉他头发上的沙子,并教训那个小孩,但忍住了。她总是说要莱利学会为自己战斗。

小家伙,别扔! 她严厉地说,并朝长凳上看看, 怎么能随便扔沙子呢!

长凳上那人看都不看她,朝那男孩大声说: 乔,干得好!这是公共沙坑,想扔就扔!

她觉得膝盖忽然软了一下,白了莫顿一眼。他这才意识到怎么回事了,小心地把《时代》放在腿上,转过头看着那人,清瘦的脸上带着他当面指出学生错误时那种羞涩、歉意的微笑。

你说得对, 他心平气和地说, 但正因为是公共场所 ……

那人放下漫画,怀着敌意从头到脚打量着莫顿。 是吗?蛮横无理中夹着威胁, 在这里我儿子跟你儿子有同样的权利。他想扔沙子就扔呗。你不服气,就他妈带着你儿子滚蛋!

孩子们都愣住了,瞪着眼,张大嘴,连手里的铲子掉了都不知道。莫顿面部肌肉抽着。 好,只需一分钟,你必须明白 …… 他平静地说。

喂,闭嘴! 那人说。

她的心怦怦直跳,她知道丈夫根本不是 大块头 的对手,心中充满了对丈夫的怜惜和对那男人的怒气。她丈夫平时不生气,难得发火,这样的情景对他而言太陌生太令人难堪了。

莫顿刚起身,《时代》周刊就滑到地上。那人站起来,朝莫顿连跨两步才停住,活动着粗壮的胳膊,等着莫顿上前。她害怕地并紧颤抖的双膝,会发生可怕的打斗吗?太可怕了,太出人意料了 ……得阻止这场打斗,喊救命。她本想扯住丈夫的袖子,示意他坐下,但基于某种原因,她没有这样做。

莫顿正了正眼镜,面色十分苍白。 这太荒谬了, 他镇静地说, 我倒想请教请教 ……

哦,是吗? 那人两腿分开,轻轻晃着,极为轻蔑地看着莫顿, 就你,还有谁?

他们你盯着我,我瞪着你对峙了一会儿。莫顿突然转过身,平静地对她说: 走,我们离开这里。

他笨拙地走向沙坑,窘迫使他的脚步有点踉跄,他弯腰抱起莱利并捡起铲子。莱利一改呆愣的神态,又踢又叫: 不要回家,要玩嘛,不要吃晚饭 ……

他俩拖着莱利往前走,出大门必得经过那人坐的长凳,她极力不看那人,昂首挺胸、慢慢地和丈夫、孩子一起走出了那片操场 ……

她的第一感觉是松了口气:避免了一场打斗,没有人受伤。但内心深处却有一种沉重的甩不掉的感觉。这感觉要比一场意外事故,或者比道理被暴力击败要痛苦得多。她隐约地感到她与莫顿之间似乎缺少了什么。

莫顿突然冒了一句: 那证明不了什么。

什么? 她问。

打架。打架除了证明他比我高大以外,解决不了什么问题。

当然。 她说。

最好的结果, 他解释说, 可能会是什么?打碎眼镜,掉一两颗牙,或者卧床两天 ——图什么?伸张正义?讲清道理?

当然。 她又说,加快了脚步,只想早点回家忙些别的事情,消除那像强力胶一样黏在她心上的感觉。全是愚蠢、卑鄙之徒!她想,一边拽紧了孩子的手。孩子还是哭个不停。以前她总对他那弱不禁风的小身体、瘦削的肩膀、细瘦无力的双腿,有着一丝温柔的怜惜。但是现在,她的嘴唇愤恨地紧闭着。 不许哭, 她气冲冲地说, 真叫人丢脸!

她觉得他们三个好像踩着烂泥前进一样。孩子的哭声更大了。她想,要是真的打起来 ……他会怎样呢?让自己被揍扁?去教训那人?叫警察? 警官,公园里有人叫他儿子向我儿子扔沙子 …… 真可笑,没必要去想这些。

老天,你不能让他安静吗? 莫顿烦躁地说。

你以为我一直在干嘛? 她说。

莱利挣脱他们的手,往后退着。

你管不住,我来管。 莫顿气呼呼地说,朝孩子走去。

但她的声音制止了他。她细小、冷酷、充满蔑视的声音,把自己都吓了一跳。 是吗? 她听见自己说, 就你,还有谁?

(根据肖鹏译文删改)

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比如莱利被欺负之后,只是 “嘴唇犹疑地动了动”,等待妈妈的反应,这一细节含蓄地表现了莱利软弱的性格,并暗示了其性格的成因是对妈妈的过度依赖。

B 小说中多次提到《时代》周刊和《星期日漫画》这两种杂志,巧妙地暗示了莫顿和大块头男人身份地位及文化背景的差异,使寻常的故事具有了更为深广的社会意义。

C “她觉得他们三个好像踩着烂泥前进一样”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化无形为有形,巧妙地传达出“她”内心的沉重。

D “她”对孩子的柔弱感到“愤恨”,责备他“真叫人丢脸”,看似对孩子不满,实则是对丈夫不满,而结尾处对丈夫说出那句话只是她这种被压抑的真实心理的爆发而己。

2 小说第一段中的环境描写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 概括小说中的莫顿的形象特点。

4 走出操场后的情节,对于表现小说主题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题型:名著阅读
知识点:小说
下载试题
复制试题
【答案】

1 A

2 ①环境方面,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的活动提供适当的背景。②情节方面,照应题目;描写小操场的隐蔽清静和两个男孩一起玩沙子的情景,为下文情节的展开做铺垫,也使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心理活动显得更真实自然。③人物方面,小说开头描写公园里幽静宜人的环境,营造一幅和谐美好的悠闲画面,与后文情节发展和人物之间紧张的冲突形成强烈反差,有以乐衬悲、以美衬丑的艺术效果。

3 ①工作敬业、尊重呵护学生。②性情温文尔雅、谦逊平和。③性格懦弱、隐忍退让。

4 丰富并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后半部分除了继续通过 “她”和莫顿言行心理的描写引导读者思考如何抗拒暴力、如何坚守权益尊严这一主题外,重在表现他们对自身怯懦无能的屈辱感,以及将怨愤发泄于他人的微妙心理,引导读者进一步思考如何面对自身的屈辱和内心的痛苦。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的概括分析能力。

A “暗示了其性格的成因是对妈妈的过度依赖”错误,这一理解不够准确全面,根据上下文来看,莱利怯弱的性格成因可能有多种,如莫顿的隐忍软弱对他的影响,所以对妈妈过于依赖只是其中一种。

故选 A

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

首先看第一段环境描写的内容。 “黄昏的太阳暖洋洋的,树林外隐约传来城市的喧闹”“正是星期天下午五点半,藏在公园角落里的小操场清静极了,秋千和跷跷板一动不动,滑梯上也空空荡荡”,“黄昏”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公园角落”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这也就为下文人物的活动提供了背景。

然后概括环境的特点。由 “太阳暖洋洋”“树林外……”“操场清静”“秋千和跷跷板一动不动,滑梯上也空空荡荡”可知,小操场荫蔽清静,画面和谐美好;在这样一幅画面中,两个男孩在一起玩沙。

接着分析情节上的作用。小说标题 “公园里的星期天”,第一段描写公园里的景象,照应了标题;下文写两个男孩的冲突,第一段两个男孩一起玩沙为下文的冲突做了铺垫;第一段的画面温馨和谐,美好怡人,而下文胖男孩向莱利扔沙子,胖男孩的爸爸不但不制止还为自己孩子助威,前后画面形成鲜明对比,开头的美和下文的丑形成对比,以美来衬托丑。

3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首先明确莫顿的身份。从文中来看莫顿是一个敬业的大学教授。

然后结合人物的行为表现概括人物的特点。

如他终日埋头于大学里的工作,很少外出,可以看出非常敬业;如他处理学生问题的时候,当面指出他们的错误时带着羞涩、歉意的微笑,可以看出他对学生是尊重的,呵护学生。

如他平日里不生气,很少发火,面对男人的粗野无礼时,能心平气和地讲道理,可以看出他的性情是温文尔雅,谦逊平和的。

如他遭受大块头的侮辱威胁时,不是奋起维护自己的尊严,保护自己的孩子而是忍辱离开;妥协之后又为自己的怯懦辩解,可以看出他性格是懦弱的,为人是隐忍退让的。

如他的外表 “莫顿肤色那么苍白”“清瘦的脸上”“面色十分苍白”,可以看出他的外表是文弱的,脸色是清瘦苍白的。

除此之外,莫顿在暴力面前屈服而在弱者面前威风,对孩子和妻子表现得不耐烦,威胁要去管理孩子。

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首先看结尾走出操场后发生了什么事情,然后分析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最后分析走出操场后的内容对主题起到什么作用。

从文中来看,走出操场后,莫顿和妻子之间发生了冲突,陷入内心痛苦中的夫妻二人不是相互理解相互安慰,反而是妻子怨愤丈夫,丈夫责难妻子。如果说前半部分重在写两家人的冲突,那么后半部分转而写夫妻之间的冲突,细致描写尴尬退场之后一家三口的言行心理,丰富了小说的内容;前后两部分,妻子对丈夫的态度从温柔怜惜、体贴担心,到内怀不满、隐忍不发,到最后尖锐冷酷地讽刺,人物微妙的心理变化被表现得更细致充分,不仅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丰满,而且更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

接着来看这篇小说的主题。小说前半部分,通过孩子与孩子、成人与成人之间的两种冲突,表现粗野对文明、暴力对道理的践踏,引导人们思索如何对待他人的无理欺侮、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益;而结尾部分陷入内心痛苦中的夫妻二人不是相互理解相互安慰,反而是妻子怨愤丈夫,丈夫责难妻子,这对恩爱夫妻之间的隔膜折射出了人内在的孤独和人与人之间的隔膜,这就引发读者来思考该如何抗拒暴力、坚守权益,以及如何面对自身屈辱和内心痛苦这一问题,可以说是丰富并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
类题推荐:
小说
难度:
使用次数:128
更新时间:2009-12-17
加入组卷
题型:填空题
知识点:小说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加入组卷
进入组卷
下载知识点
知识点: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家家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