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试题
当前位置:
学科首页
>
文章作者
>
中国古代文学 明
>
试题详情
难度:
使用次数:209
更新时间:2021-10-07
纠错
1.

小明在复习《蔡邕听琴》时,想要进一步了解人物,于是查阅了《后汉书 ·蔡邕传》中的其它语段(甲文),并找到一段李贽评价蔡邕的话(乙文)。请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题目。

(甲)

初,邕在陈留也,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酒以酣焉。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试 听之,曰: “嘻!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遂反。僮仆告主人曰:“蔡君向来,至门而去。” 邕素为邦乡所宗,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 ,邕具以告,莫不怃然。弹琴者曰: 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 ,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一前一却。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 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 ”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当之矣。”

及卓 被诛,邕在司徒王允坐,不意言之而叹,有动于色。允勃然叱之,即收付廷尉治罪。邕陈辞 ,乞黥首刖足 ,继成汉史。 士大夫多矜救之 ,不能得。太尉驰往谓允曰: “伯喈 旷世逸才,多识汉事,当续成后史,为一代大典。 且忠孝素著,所坐无实,诛之无乃失人望乎? ”允曰:“昔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流于后世。方今国祚中衰,神器 不固,不可令佞臣执笔在幼主左右。既无益圣德,复使吾党蒙其讪议。 ”太尉退而告人曰:“王公其不长世乎?善人,国之纪也,制作 ,国之典也。灭纪废典,其能久乎? ”允悔,欲止而不及,邕遂死狱中,年六十一, 搢绅诸儒莫不流涕

(节选自《后汉书 ·蔡邕传》)

(乙)

今人俱以蔡邕哭董卓为非,是论固正矣。( A)然情有可原,事有足录,何也?(B)设有人受恩桀纣,在他人固为桀纣,在此人则尧舜也,何可概论也?(C)董卓诚为邕之知己,哭而报之,杀而残之,不为过也。(D)犹胜今之势盛则借其余润,势衰则 掉臂 去之,甚至为操戈 ,为下石 ,无所不至者。毕竟蔡为君子,而 此辈 则真小人也。

(李贽《汇评三国演义》)

注: ①卓:董卓掌权时,曾强召蔡邕为祭酒。三日之内,历任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尚书、侍中、左中郎将等职。②黥首刖足:刻额染墨,截断双脚,是古代的酷刑。③伯喈:蔡邕,字伯喈。④神器:帝王的印玺,借指帝位、国家权力。⑤制作:这里指史书。⑥掉臂:甩动胳膊走开,表示不顾而去。⑦操戈:比喻互相敌对、攻击。

1 解释加点词。

1)邕至门试 听之 2)邕陈辞

2 小明查阅古汉语词典时发现, “其”作副词用时有若干不同的意思。请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字选择合适的义项。

1)王公 不长世乎?

2)灭纪废典, 能久乎?

其(副词):

A.表示揣测语气,可以解释为“大概”。

B.表示祈使语气,可以解释为“一定”。

C.表示反问语气,可以解释为“难道”。

D.表示强调语气,可以解释为“真是”。

3 下列选项中, 不含 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比往而酒以酣焉 B 遂反。僮仆告主人曰

C 吾心耸然 D 即收付廷尉治罪

4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其邻人有 酒食召邕者 此足 当之矣

B 以乐召我 有杀心 欲止 不及

C 螳螂 之一前一却 一代大典

D 惟恐螳螂 失之也 善人,国 纪也

5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

2)且忠孝素著,所坐无实,诛之无乃失人望乎?

6 从甲文看,蔡邕是一个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的人。

7 分析甲文中三处划曲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8 乙文中原有一句 “士各为知己者死”。它最合适的位置是文中的 ________ 处。

9 乙文划线句描写了一系列动作,生动传神,请对此加以赏析。

10 下列选项中,对选文理解 不正确 的是( )。

A 甲文善用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与立场,生动地展现出误会或冲突。

B 从王允回答太尉的话看,他认为汉武帝不杀司马迁的决定是错误的。

C 乙文在表明不同观点前先说 “是论固正矣”,这样使立论更为公允。

D 乙文中加点的 “此辈”指的是包括王允在内的一些人。

11 甲文中的太尉和乙文的作者李贽都在为蔡邕 “辩护”,他们的辩护角度有何不同?请作简要说明。

查看答案
题型:文言文阅读
知识点:中国古代文学 明
下载试题
复制试题
【答案】

1 1)偷偷地,暗中   (2)谢罪

2 1) A 2) C

3 D

4 B

5 1)我刚才弹拨琴弦时,看到螳螂正对着一只鸣叫着的蝉,……这难道是表现在声音中的杀心吗?

2)而且(蔡邕)向来以忠孝著称,所犯的罪也没有事实依据,杀了他恐怕会让民众失望吧?

6 精通音律 /博学多才 重情重义 忠孝两全

7 三处划曲线的句子分别写了蔡邕被乡人推重、蔡邕下狱后士大夫同情施救、蔡邕死后官宦儒生感伤流泪,侧面表现出蔡邕才学卓著、人品高尚,使其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8 B

9 乙文划线句用 “掉臂”“操戈”“下石”等极具画面感的动作,生动传神地刻画了势利小人见所依附者势衰后不顾而去、敌对攻击的丑态,极具讽刺意味,表达了作者对这类人的鄙夷之情。

10 D

11 太尉从蔡邕的才学人品的角度辩护,认为蔡邕博学多才,可以续写汉史;李贽从蔡邕哭董卓行为本质的角度进行辩护,认为蔡邕哭董卓是出于对知己者的感念,情有可原。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实词含义理解能力。

1 “邕至门试潜听之”的意思是“蔡邕到门口偷偷地听”,所以“潜”的意思是“偷偷地,暗中”。

2 “邕陈辞谢”的意思是“蔡邕上书谢罪”,所以“谢”的意思是“谢罪”。

2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虚词 “其”的意义和用法理解能力。

1 “王公其不长世乎”意思是“王允大概要不久于人世了吧”,“其”,表示揣测语气,大概。

故选 A

2 “灭纪废典,其能久乎”意思是“废除经典,国家难道能够长久”,“其”,表示反问语气,难道。

故选 C

3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词语中通假字判断理解能力。

A 项, “以”通“已”,已经;

B 项, “反”通“返”,返回;

C 项, “耸”通“悚”,害怕,恐惧,这里指紧张;

D 项,没有通假字。

故选 D

4

本题考查考生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能力。

A 项,以:介词,用 / 以:连词,来;

B 项,而:连词,表转折,却 / 而:连词,表转折,却;

C 项,为:介词,因为 / 为:动词,写成,成为;

D 项,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 之:助词,的。

故选 B

5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

1 )句中, “向”,刚才;“鼓”,名词作动词,弹奏;“方向”,正对着;“鸣蝉”,鸣叫的蝉;“岂”,难道;“杀心而形于声者”,定语后置,表现在声音中的杀心;“形”,动词,表现。

2 )句中,翻译时要补齐主语 “蔡邕”;“素”,向来,平素;“著”,著称;“所坐”,所犯的罪;“无实”,指没有事实依据;“无乃……乎”,固定结构,恐怕……吧。

6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中人物形象能力。

概括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文章中对这个人物言行举止进行分析,即可得出。本题要求根据甲文,概括蔡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仔细阅读甲文,根据甲文第一段蔡邕从宾客的琴音中竟然听出了杀意,可以得出蔡邕具有精通音律的特点。根据甲文第二段中 “及卓被诛,邕在司徒王允坐,不意言之而叹,有动于色”,虽然董卓对蔡邕具有知遇之恩,可是当时的董卓可以说人人对其恨之入骨,都想杀之而后快。蔡邕却在设计杀死董卓的王允面前谈及董卓时,为董卓叹息,且在表情流露出来,可见其具有重情重义的特点。根据甲文中廷尉给蔡邕“辩护”时说蔡邕“且忠孝素著”,可以得出他是一个忠孝两全的人。根据甲文中太尉为蔡邕求情说的话“伯喈旷世逸才,多识汉事,当续成后史,为一代大典”以及“善人,国之纪也,制作,国之典也。灭纪废典,其能久乎”可以看出蔡邕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

7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中重要句子作用能力。

本题要求分析甲文中三处划曲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分析句子作用首先要理解句子内容,然后结合句子所在的上文分析其作用。

第一处, “邕素为邦乡所宗,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意思是“因为蔡邕向来是被同乡所效法的人,主人急忙亲自追上去并且追问他逃离的原因”,结合前文,邻居请蔡邕吃饭,蔡邕到了邻居家门口,却从邻居家的琴音中听出杀意,就没进门就离开了。因为蔡邕向来是被同乡所效法,主人知道后,就急忙亲自追上去并且追问他逃离的原因。划线句子表现乡里人对蔡邕的推重。侧面表现出蔡邕具有卓著的才识。

第二处, “士大夫多矜救之”意思是“在朝官员们很多人同情营救他”,结合前文,蔡邕因为在设计杀死董卓的王允面前谈及董卓时,为董卓叹息,且在表情流露出来,被王允交廷尉治罪。蔡邕上书谢罪,请求只刺面砍脚,以便自己能继续修成汉史。朝廷很多官员同情蔡邕,营救蔡邕,认为蔡邕情有可原,毕竟董卓对其有知遇之恩,表现出朝廷大度书官员对蔡邕哭董卓所体现的出人品以及其才能的认可。

第三处, “搢绅诸儒莫不流涕”意思是“官员学者没有不为此而流泪的”,结合前文,朝廷官员同情蔡邕,认为蔡邕有才能,哭董卓是重情重义的表现,想要营救蔡邕,没有成功,蔡邕死在牢里。官员学者没有不为蔡邕的死而流泪的。此处的官员学者流泪侧面表现出蔡邕才学卓著、人品高尚。

8

本题本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以及语言表达连贯能力。

题目要求为 “士各为知己者死”中出合适的位置。“士各为知己者死”意思是说“人们各自甘愿为赏识自己、栽培自己的人献身”。

“士各为知己者死”既是对“然情有可原,事有足录,何也”回答,同时也“设有人受恩桀纣,在他人固为桀纣,在此人则尧舜也,何可概论也?董卓诚为邕之知己,哭而报之,杀而残之,不为过也”的总括。此句应该放在 B 处。

故选 B

9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能力。

题目指出 “划线句描写了一系列动作,生动传神”,要求“对此加以赏析”。也就是安庆学生赏析划线句子的动作描写如何生动传神的。仔细阅读划线的句子“势衰则掉臂去之,甚至为操戈,为下石”,结合后文可知此句是写势利小人见自己所依附者势衰后的表现,写势利小人发现自己依附者势衰后,不管不顾,甩动胳膊掉头走开,走开倒还罢了,竟然还回过头来,拿起武器,攻击自己曾经所依附者,对自己曾经依附者落井下石。作者用了一系列动词“掉臂”“操戈”“下石”生动形象刻画处势利小人的丑态,极具讽刺意味。再配合虚词“则……,甚至为……,为……”,作者对这类人的鄙夷之情不言而喻。

10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分析理解能力。

D 项, “乙文中加点的‘此辈’指的是包括王允在内的一些人”说法错误,结合语境,可知“此辈”指的是“今之……者”,是针对当时的势利小人而言的,且王允并不与蔡邕构成对比。

故选 D

11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题目要求简要说明甲文中的太尉和乙文的作者李贽都在为蔡邕 “辩护”,他们的辩护角度有何不同。

甲文中太尉为蔡邕辩护时说 “伯喈旷世逸才,多识汉事,当续成后史,为一代大典。且忠孝素著,所坐无实,诛之无乃失人望乎?”其中“伯喈旷世逸才,多识汉事,当续成后史,为一代大典”意思是“蔡邕是当代少有的奇才,对汉朝的史事很熟悉,应该让他续成后汉史,修成一代典籍”,是说蔡邕有博学多才,对汉朝的史事很熟悉,可以续写汉史。这是从蔡邕的才学角度去为蔡邕辩护“且忠孝素著,所坐无实,诛之无乃失人望乎”,是说蔡邕一向以忠孝著名,所犯罪行又无确切事实,杀了他恐怕会失去人心。这是从蔡邕的人品角度进行辩护。

乙文中李贽为蔡邕辩护 “情有可原,事有足录,何也?设有人受恩桀纣,在他人固为桀纣,在此人则尧舜也,何可概论也?董卓诚为邕之知己,哭而报之,杀而残之,不为过也”,李贽指出蔡邕哭董卓按照情理是可以原谅的,因为“董卓诚为邕之知己”,董卓对蔡邕确实有知遇之恩,是蔡邕的知己。而蔡邕哭董卓是出于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董卓的感念。这是从蔡邕哭董卓行为本质的角度进行辩护。

【点睛】

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 “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起初,蔡邕在陈留时,他的邻居用酒食招待蔡邕,等到蔡邕去时邻家酒喝得正高兴,有一个客人在屏风后弹琴,蔡邕到门口偷偷地听,大惊道: “啊!用音乐来请我却有杀心,是什么原因呢?”就溜回去了。仆人告诉主人说:“蔡君刚才来了,到门口却离开了。”因为蔡邕向来是被同乡所效法的人,主人急忙亲自追上去并且追问他逃离的原因,蔡邕详细把情况告知了他,大家没有不吃惊的。弹琴的人说:“我刚才弹琴时,看见螳螂正爬向一只鸣蝉,蝉儿将要离开却没有飞起,螳螂随着他一进一退。我内心很紧张,只担心螳螂抓不到它啊。这难道就是产生杀心并且在琴声中流露出来的原因吗?”蔡邕笑着说:“这足以称为杀心了!”

等到董卓被杀后,蔡邕在司徒王允家做客,蔡邕无意中谈起此事,深为叹息,并在表情上流露出来。王允怒斥他。立即逮捕蔡邕并把他交给廷尉去治罪。蔡邕上书谢罪,请求只刺面砍脚,以便继续修成汉史。在朝官员们很多人同情营救他,但都未奏效。太尉骑着快马去见王允,对他说:蔡邕是当代少有的奇才,对汉朝的史事很熟悉,应该让他续成后汉史,修成一代典籍。况且他一向以忠孝著名,所犯罪行又无确切事实,杀了他恐怕会失去人心吧? ”王允说:“从前(汉)武帝不杀司马迁,结果使得他所作的诽谤汉朝的《史记》流传后世。如今国运衰弱,边境的战火不断,不能让奸佞之臣在年幼的君主身边撰写史书,这既无益于皇帝的圣德,还会使我们这些人受到(蔡邕)的诽谤和讥讽。”太尉退出来对人说:“王允大概要不久于人世了吧!善人是国家的楷模,史著是国家的经典。毁灭楷模,废除经典,国家难道能够长久?”王允后悔,想要阻止却来不及了,蔡邕于是死在狱中。终年六十一岁。官员学者没有不为此而流泪的。

现在的人都认为蔡邕哭董卓是错误的,这种说服法固然是正确的。但是按情理,有可原谅的地方。事情值得记载,为什么呢?人们各自为甘愿为赏识自己、栽培自己的人而死。假如有人从桀纣哪里受到了恩惠,在其他人哪里桀纣固然是桀纣,在这个人哪里桀纣则是尧舜,怎么可以一概而论呢?董卓确实是蔡邕的知己,为他哭泣,怀念他,(如果是蔡邕的仇人),杀害他,迫害他,都不为过。(蔡邕的行为)还是强过那些在别人势力强盛的时候就去借助人家恩泽,在别人势力衰退的时候就甩动胳膊转头离开,甚至成为互相敌对、攻击,落井下石,没有什么不做不到的(势利小人)。毕竟蔡邕是君子,而这类人才是真正的小人啊。

=
类题推荐:
中国古代文学 明
难度:
使用次数:136
更新时间:2020-12-08
加入组卷
1.

外大母赵太夫人行状

袁宗道

天乎,天乎!何乃遽以吾外大母逝耶!悲哉!不肖宗道,稚年丧母,外大母每见不肖,辄泪涔涔下,且泣且曰:儿饥否?将无寒乎?辄取衣食衣食之。故不肖即茕然弱子乎,无殊乎在母膝下也。今壮矣,而外大母何在耶?悲哉,悲哉!

太夫人姓赵氏,其先江陵人,景泰间徙公安,遂占籍。四传为处士文深,赠中宪东谷公与处士同里闬,雅相欢也,因悉太夫人勤慎状,曰:是真我家妇。遂命方伯公委禽焉。赠中宪公性嗜饮,日偕诸酒人游,顾以生计萧疏,不无阻酣畅也。自有妇太夫人,而甘滑盈几,取办咄嗟。诸故酒人惊相语:前从夫夫饮,且少鲑菜耳,今何突致此衎衎者?遍视其囷箧而索然若故,然后乃知太夫人啬腹龟手舅姑,心力竭矣。无何,姑钱恭人婴疾且亟,则尽斥鞶珥授方伯公,俾迎医,医无问遐近。恭人不食,外大母亦绝噉。恭人不起,而太夫人哀可知也。即逮今五十余年,而语及辄涕。居尝语子:吾今裕,故能施耳,不若先姑贫而好施也。若所以有兹日,微先姑之德不及此,子孙无忘先姑哉!

乙卯,方伯公领乡书,丙辰成进士,己未官比部郎。太夫人相从京师,为置侧室高,礼训慈育,闺内穆如。居四年,不置一鲜丽服。丙寅,方伯公佥宪江西,时长宪者喜敲扑,公庭号楚声不绝。太夫人闻之,戚然曰:彼盛怒易解耳,而生命难续,且若之何以人灼骨之痛,博己一快也?方伯公为之改容曰:请佩此言当韦。戊寅,方伯公以大参备兵通、泰,寻由河工超迁河南右辖。未几,转左。日夜期会簿书间,力渐耗。太夫人时时方伯公:且休矣!即不能爇琴燔鹤以饱,夫岂其无双田之毛,东湖之水?方伯公曰:所谓拂衣者难妻孥也,汝若是又奚难!而癸未需次调补,竟请告归,从太夫人意也。居尝语诸子曰:尔父累俸,稍拓田庐,然不尽与尔曹,而推以赡族,亦惟是念祖父之余,不可专食也。尔当识此意附谱后,绝孙曾他肠,令吾族人得世世食此土,不亦美乎!其平居语识大义类若此。

不肖宗道,甥也,义不敢饰吾外大母之行,然亦不敢隐也。惟慨惠之铭,以肉百年骨,则家舅氏厚幸,宗道厚幸。

(选自《白苏斋类集》,有删节)

54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泣且                            拊:抚摩

B自有妇太夫人                        卜:选择

C然后乃知太夫人啬腹龟手舅姑          适:出嫁

D太夫人时时方伯公                    风:劝说

5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宗道很小就失去了母亲,幸赖外祖母的呵护,母爱的缺失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弥补。

B赵太夫人当年待字闺中时,烧得一手好菜,父亲的好友十分欣赏,命其子前来求亲。

C袁宗道的外祖父在河南做官时,因于公务繁杂,后顺从妻子的意愿而选择了辞官归里。

D作为外孙,撰写外祖母的行状,袁宗道既不敢虚美外祖母,也不愿隐瞒外祖母的美德。

5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无何,姑钱恭人婴疾且亟,则尽斥鞶珥授方伯公,俾迎医,医无问遐近。

2)尔当识此意附谱后,绝孙曾他肠,令吾族人得世世食此土,不亦美乎!

57赵太夫人平居言语中的识大义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题型:文言文阅读
知识点:中国古代文学 明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难度:
使用次数:184
更新时间:2020-12-08
加入组卷
1.

琅嬛福地记

(明)张岱

晋太康中,张茂先为建安从事,游于洞山。缘溪深入,有老人枕书石上卧,茂先坐论说。视其所枕书,皆蝌蚪文,莫能辨,茂先异之。老人问茂先曰:君读书几何?茂先曰:华之未读者,二十年内书,二十年外书,则华固已读尽之矣。老人微笑,把茂先臂走石壁下,忽有门入,途径甚宽,至一精舍,藏书万卷。问老人曰:何书?曰:世史也。又至一室,藏书愈富。又问:何书?”老人曰:万国志也。后至一密室,扃钥甚固,有二黑犬守之,上有署篆,曰琅嬛福地。问老人曰:何地?曰:此玉京、紫微、金真、七瑛、丹书、秘籍。指二犬曰:此痴龙也,守此二千年矣。开门茂先入,见所藏书,皆秦汉以前及海外诸国事,多未闻。如《三坟》《九丘》《连山》《归藏》《梼杌》《春秋》诸书,亦皆在焉。茂先爽然自失。老人乃出酒果饷之,鲜洁非人世所有。茂先为停信宿而出,谓老人曰:异日裹粮再访,纵观群书。老人笑不答,送茂先出。甫出,门石忽然自闭。茂先回视之,但见杂草藤萝,绕石而生,石上苔藓亦合,初无缝隙。茂先痴伫视,望石再拜去。

嬴氏焚书史,咸阳火正炽。此中有全书,并不遗只字。上溯书契前,结绳亦有记。鹞前视伏羲,已是其叔季。海外多名邦,九州一黑痣。读书三十,千万中一二。方知余见小,春秋问蛄蟪。石彭与凫毛,所见同儿稚。欲入问老人,路迷不得至。回首绝壁间,荒蔓惟薜荔。懊恨一出门,可望不可企。坐卧十年许,此中或开示。

(注)张茂先:名华,字茂先。西晋文学家。

8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门茂先入肃:恭敬的样子。

B.茂先为停信宿而出信宿:两三天。

C.异日裹粮再访裹粮:携带粮食。

D.读书三十乘:车。

8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茂先坐论说而世又不能死节者比

B二十年外书望仆不相师

C.多未闻较秦之得与战胜而得者

D.望石再拜去毕礼归之

8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张茂先的自矜面前,老人微笑;当张茂先提出裹粮再访的请求时,老人又笑而不答。两之下,老人宽容、神秘的形象呼之欲出。

B.本文借一个充满神异色彩的故事,揭示了山外有山、不可妄自尊大的道理;《桃花源记》则借虚构桃源仙境寄托社会理想:两文有异曲同工之妙。

C本文叙事简练,描写细腻,结尾议及嬴氏焚书史,旨在批评秦王嬴政焚书坑儒,导致典籍损毁的行为,体现了叙议结合的特征。

D张岱行文善于渲染,笔墨传神:说老人,则有枕书石上卧;写福地,则有痴龙守此二千年矣。结尾用韵文的形式点明主旨,发人深思。

8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茂先爽然自失。老人乃出酒果饷之,鲜洁非人世所有。

2)方知余见小,春秋问蛄蟪。

85“/”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夫抱石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

(选自贾谊《治安策》)

题型:文言文阅读
知识点:中国古代文学 明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难度:
使用次数:147
更新时间:2020-12-08
加入组卷
1.

秦起宗,字元卿,其先上党人,后徙广平洺水县。起宗生长兵间,学书无从得纸,父削柳为,写以授之;成诵,削去更书。年十七,会立蒙古学,学辄成,辟武卫译史。御史中丞塔察儿爱其才,迁中台译史。仁宗即位, 转中书译史,累迁太子家令司典簿官,上言:东宫官属,辅导德义,财赋非所治也。朝廷是之。迁南台御史。

建康多水,或实灾而有司抑之,或无灾而诉灾,起宗微行得实,人以为神明。文宗初立,命威顺王征八番。是时,蜀省囊加台拒命未平,起宗极言武昌重镇,当备上流之师,亲王不可远去,力止之。及王入见,帝谓曰:八番 之行,非秦元卿,几为失计。朝议以起宗治蜀,幕府忘其名,曰秦元卿,帝引笔改曰起宗,其眷注如此。拜中台御史,劾中丞和尚受人妇人贱买县官屋不报起宗从台官入见跽辩久之敕令起起宗不起会日暮出明日,立太子,有赦,起宗又奏:不罪和尚,无以正国法。和尚服辜。帝曰:为御史,当如是矣。又劾闽宪卜咱耳窃父妾以 逃,其父愤死,渎乱天常,流之岭南。自是尽言无讳,皆见听用。迁都漕运使,帝召谕之曰:漕输事多废阙,赖御史治之尔。出为抚州路总管,至官,有司供张甚盛,问其费所从出,小吏不敢隐,曰:借办于民。遂亟使归之,几席仅给而已。自是官府僚佐有宴集,成礼即止。因谕众曰:我素农家,安俭约,务安静,庶使吾民化之居一岁,以老去官。明年,以兵部尚书致仕,居一岁,卒,谥昭肃。

(节选自《元史秦起宗传》)

17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劾中丞和尚受人妇人/贱买县官屋不报/起宗从台官入见/跽辩/久之/敕令起/起宗不起/会日暮/

B劾中丞和尚受人妇人/贱买县官屋不报/起宗从台官入见/跽辩久之/敕令起起宗/不起/会日暮//

C劾中丞和尚受人妇人/贱买县官屋/不报/起宗从台官入见/跽辩久之/敕令起/起宗不起/会日暮/

D劾中丞和尚受人妇人/贱买县官屋/不报/起宗从台官入见/跽辩/久之/敕令起起宗/不起/会日暮/

18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简,古代的书写材料,是削制成的狭长竹片或木片,若干简编缀在一起称为

B东宫,太子所居之宫,借指太子,后也可指皇太后,如清朝有东、西宫皇太后之分。

C幕府,原指古代将军的府署,后世称地方军政大吏的府署,幕府中的僚属称幕僚。

D漕运,古代中央政府将各地所征收的粮食等经水路运往首都或指定地点的运输行为。

18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起宗勤于学习,富有学识才华。他生长兵间,缺纸少书,依靠父亲削柳为简进行学习;十七岁时,创立蒙古学并取得成功,被委以重任,连连升迁。

B秦起宗虑事周密,善于审时度势。元文宗即位,准备征讨八番,秦起宗认为蜀省尚未平定,会对武昌形成威胁,极力劝阻威顺王远行征讨,避免了祸患。

C秦起宗忠于职守,劾奏直言无讳。任中台御史,坚持弹劾和尚不法行为,使其被定罪;又弹劾卜咱耳不伦之事,使其被流放岭南,皇上嘉其行,纳其言。

D秦起宗体恤百姓,为政廉俭务实。到任抚州路总管时,要求下属官员降低接待宴席的规格,并将费用归还百姓,从此革除了当地官员铺张宴集的风气。

18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实灾而有司抑之,或无灾而诉灾,起宗微行得实,人以为神明。

2)我素农家,安俭约,务安静,庶使吾民化之。

题型:文言文阅读
知识点:中国古代文学 明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难度:
使用次数:193
更新时间:2020-12-08
加入组卷
1.

王构字肯堂,东平人。少颖悟,风度凝厚。学问广博,文章典稚,弱冠以词赋中选,为东平行台掌书纪。参政贾居贞一见器重,俾其子受学焉。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时丞相伯颜伐宋,先下诏让之,命构属草以进,世祖大悦。宋亡构与李槃同被旨至取三馆围籍太常天章礼仅仗归于京师凡所荇技皆时之名士,入觐,迁应奉翰林文字升修撰。时丞相阿合马为查击死,世祖亦悟其奸,复相和礼霍孙,更张庶务,构之谋画居多。历吏部、礼部郎中,审四河南,多所平反。改太常少卿,定亲享太庙仪注。属桑哥为相,俾与平章卜忽木检核燕南钱谷,而督其逋负。以十一月行期岁终复命。明年春还,宿卢沟驿,度逾期,祸且不测,谓卜忽木曰:“设有罪,构当以身任之,不以累公也。会桑哥死,乃免。有旨出铨选江西。入翰林,为侍讲学士。世祖崩,构撰谥册。成宗立,由侍讲为学士,纂修实录,书成,参议中书省事。时南士有陈利便请搜括田赋者,执政欲从之。构与平章何荣祖共言其不可,辨之甚力,得不行。以疾归东平。久之,起为济南路总管。诸王从者怙势行州县,民莫敢忤视,构闻诸朝,徙之北境。学田为牧地所侵者,理而归之。官贷民粟,岁饥而责偿不已,构请榆以明年。武宗即位,以翠修国史,趣召赴阔,拜翰林学士承旨,未几,以疾卒,年六十三。构历事三朝,练习台阁典故,凡祖宗谥册册文皆所撰定,朝廷每有大议,必咨访焉。舂荐引寒士,前后省台、翰苑所辟,无虑数十人,后居清要,皆有名于时。

(选自《元史·王构传》,有删改)

183下列对文中幽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宋亡/构与李槃同被旨至杭取/三馆图籍/太常天章礼器/仪仗归于京师/凡所荐拔/皆时之名士

B宋亡/构与李槃同被旨/至杭取三馆图籍/太常天章礼器/仪仗归于京师/凡所荐拔/皆时名士

C宋亡/构与李槃同被旨/至杭取三馆图籍/太常天章礼器仪仗/归于京师/凡所荐拔皆时之名士

D宋亡/构与李槃同被旨至杭取/三馆图籍/太常天章礼器仪仗/归于京师/凡所荐拨/皆时之名士/

18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人,后来弱冠泛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B太庙,古代呈帝祭奠祖先的家庙。是根据中国古代敬天法祖的传统礼制建造的。

C,农历每月最后一天。农历每月第一天称为”;农历每月十五日可以称为

D铨选,选官制度。吏部主选文武官员。官员有的由皇帝任命,有的由有关部门补选。

18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构富有文才获得赏识。他从小聪明,学问渊博,文章雅典,凭文章人仕;他被贾居贞器重,贾居贞让儿子跟他学习;他写的诏书得到皇帝的欢心。

B王构恪尽职守,主动担当。他为朝廷积极谋划;平反了一些冤案;他和卜忽木去办事,因故可能获罪,他主动要求承担责任,最终被朝廷免职。

C王构积极议政,不惧权贵。有人上书主张搜刮民众,他和何荣祖极力反对,予以阻止;有人倚仗权贵作恶,百姓侧目面视,他把此事上报朝廷。

D王构富有威望,引荐后生。他是三朝元老,熟悉一些事务,朝廷碰到大事都会向他咨询他江欢推荐贫寒之士,所推荐的几十人后来都身居高位。

18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年春还,宿卢沟驿,度逾期,祸且不测,谓卜忽木曰。

(2)官贷民粟,岁饥而责偿不已,构请输以明年。

题型:文言文阅读
知识点:中国古代文学 明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加入组卷
进入组卷
下载知识点
知识点: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何刚雷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