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主题为 “人性本善”(正方)/ “人性本恶”(反方)的辩论赛中,正方一辩选手首先表明立场,发言如下。请你根据他的发言,为反方一辩写出一段辩论词,阐明反方的立场。
正方一辩:大家好!哲学家康德主张,人不分聪明才智、贫富美丑都具有理性。我方主张人性本善,就是主张人性的根源点是善的,有善端才会有善行。我方不否认在人类社会中存在有恶行,但是恶行的产生则是由外在环境所造成,所以恶是结果而不是原因。深夜两点我走在道路上看到红灯,如果人性本恶我就会闯过去,但事实上并不是如此,仍然有许多人遵守交通规则。而在生活当中,为善不为人知的生徒小民更是比比皆是,泰丽莎修女的善行,大乘佛教中所说的 “众生永远不得渡,则己终身不作佛”的慈悲宏愿,难道不正是人性本善的最佳引证吗?
反方一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方一辩:大家好!我先要指出一点的是,康德并不是一个性善论者。另外对方所讲到的种种善行,那完全是后天的,又怎么能够说明我们命题当中的 “本”呢?我方立场是:人性本恶。
第一,恶指的就是本能和欲望的无节制地扩张,而善则是对本能的合理节制,我们说人性本恶正是基于人的自然倾向的无限扩张的趋势。曹操不是说过 “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吗?路易十五不是也说过“在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这些对方还能说人性本善吗?第二,虽然人性本恶,但人性可以通过后天教化加以改造,如果我们整个社会倡导扬善避恶,那么人性就有可能向善的方向发展,这一点正说明了儒家思想所倡导的修齐、治平、内圣,外王是何等重要!历史、现实和理性都告诉我们,人性是恶的!我们只有正视现实,才有可能扬善避恶。
【详解】
本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理解所给出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反的观点结论。双方的辩手势均力敌,每一方都有自己的论点和论据,双方的观点都不能完全主观地评判谁对谁错,某种程度上说二者都有道理。双方的辩手能言善辩,凭借着自己的思维能力,去努力争取辩论赛的最终胜利。本题中正方的观点是 “人性本善”,并以康德的主张开始,“主张人性的根源点是善的,有善端才会有善行”,接下来运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最后用反问句“难道不正是人性本善的最佳引证吗?”进行强调。为反方一辩写出一段辩论词,阐明反方的立场时,要针对正方的观点和论据一一进行反驳,可以根据正方的康德主张提出反驳,康德并不是一个性善论者。据此得出“我方立场是:人性本恶”的观点。接下来可以用事例进行反驳论证,最后得出结论人性是恶的!我们只有正视现实,才有可能扬善避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