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任盈盈演奏《笑傲江湖曲》
金庸
令狐冲又惊又喜,依稀记得便是那天晚上所听到、曲洋所奏的琴韵。
这一曲时而慷慨激昂,时而温柔雅致,令狐冲虽不明乐理,但觉这位婆婆所奏,和曲洋所奏的曲调虽同,意趣却大有差别。这婆婆所奏的曲调平和中正,令人听着只觉音乐之美,却无曲洋所奏热血如沸的激奋。奏了良久,琴韵渐缓,似乎乐音在不住远去,倒像奏琴之人走出了数十丈之遥,又走到数里之外,细微几不可再闻。
琴音似止未止之际,却有一二下极低极细的箫声在琴音旁响了起来。回旋婉转,箫声渐响,恰似吹箫人一面吹,一面慢慢走近,箫声清丽,忽高忽低,忽轻忽响,低到极处之际,几个盘旋之后,又再低沉下去,虽极低极细,每个音节仍清晰可闻。渐渐低音中偶有珠玉跳跃,清脆短促,此伏彼起,繁音渐增,先如鸣泉飞溅,继而如群卉争艳,花团锦簇,更夹着间关鸟语,彼鸣我和,渐渐地百鸟离去,春残花落,但闻雨声萧萧,一片凄凉肃杀之象,细雨绵绵,若有若无,终于万籁俱寂。
箫声停顿良久,众人这才如梦初醒。王元霸、岳不群等虽都不懂音律,却也不禁心驰神醉。易师爷更是犹如丧魂落魄一般。
(摘自《笑傲江湖》)
1 .有人说 “ 走出了数十丈之遥,又走到数里之外 ” 中的 “ 遥 ” 与 “ 外 ” 应该交换位置,这种看法对吗?
2 .第 3 段最后一个长句子的意境,与《琵琶行》中哪 4 个诗句描写的情景相似?
3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文中说 “ 这位婆婆所奏,和曲洋所奏的曲调虽同,意趣却大有差别 ” 是因为演奏者的思想性格,情感经历迥异。
B .第 3 段描摹箫声,具体生动地反映了一年四季自然景物变化的情景。
C .第 3 段描写音乐主要采用侧面烘托和通感的修辞方法。
D .文中写王元霸、岳不群、易师爷等都不懂音律,但却听得心驰神醉,丧魂落魄,这样描写有点儿自相矛盾。
E .《笑傲江湖曲》是小说《笑傲江湖》的主题曲,所以曲调既粗旷又细腻,既豪放又典雅。
可以有 “ 对 ” 与 “ 不对 ” 两种意见。认为应该交换位置的: “ 数里 ” 比 “ 数十丈 ” 遥远。认为不必交换位置的:这里的 “ 遥 ” ,即指相对地 “ 远 ” ,与下文的 “ 外 ” 同义。 2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3 . BD
【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
题目要求回答对 “ 句中 ‘ 遥 ’ 与 ‘ 外 ’ 应该交换位置 ” 的看法,作答时,先明确看法,再结合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加以比较分析即可。
意见一:这种看法对。
“ 数 ” 是几的意思,一里是五百米,一丈大约 3 米多, “ 十丈 ” 远小于 “ 数里 ” ,所以,用 “ 遥 ” 对应 “ 数里 ” 更合适。所以,应该交换位置。
意见二:这种看法不对。
句中 “ 遥 ” 是就 “ 数十丈 ” 而言,指相对地走得 “ 远 ” ;从这一角度看,与下文的 “ 外 ” 意义相同。因而,不必交换位置。
2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意境的能力。
结合第 3 段最后一个长句子中 “ 渐渐低音中偶有珠玉跳跃 …… 更夹着间关鸟语 …… 春残花落,但闻雨声萧萧,一片凄凉肃杀之象,细雨绵绵,若有若无,终于万籁俱寂 ” ,再联系上文 “ 却有一二下极低极细的箫声在琴音旁响了起来 ”“ 低到极处之际,几个盘旋之后,又再低沉下去,虽极低极细,每个音节仍清晰可闻 ” 可知,此时 “ 低沉 ” 的音调是主旋律,与《琵琶行》中 “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 两句情景相似,弦弦低沉抑郁,几经变化,凄楚悲切的声音隐含着沉思,借以表现弹奏者复杂的心情。
结尾处借 “ 春残花落 ”“ 雨声萧萧 ”“ 凄凉肃杀之象 ” 表明内心蕴含的幽愁暗恨, “ 终于万籁俱寂 ” 一句流露出一种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情感,以无声衬有声,余意无穷。所以,它与《琵琶行》中 “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 两句描写的情景相似。
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作品的内容和鉴赏艺术手法的能力。
B.“ 具体生动地 ” 错误,只是概括地反映,并非 “ 具体 ” ;
D.“ 这样描写有点儿自相矛盾 ” 错误,音乐是最为通用的 “ 语言 ” ,即使不懂音律,只要倾心相听,照样会被感动。
故选 B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