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元和 十年,予 左迁 九江郡 司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 京都 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7 .下列句子的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委身 为 贾人妇 为 君翻作《琵琶行》
B .感斯人 言 凡六百一十六 言
C . 因 为长句 我欲 因 之梦吴越
D . 明年 秋,送客湓浦口 越 明年 ,政通人和,百废待兴
8 .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送客湓浦口
A .转徙于江湖间 B .感斯人言
C .本长安倡女 D .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9 .与例句中的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闻舟中 夜 弹琵琶者
A . 栗 深林兮惊层巅 B .云青青兮欲 雨
C .赢得仓皇 北 顾 D .乍 暖 还寒时候
10 .下列选项,对文中加点字词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 元和 ” 是唐宪宗李纯的年号, “ 元和十年 ” 是用年号纪年。古人除了用年号纪年外,还经常用天干地支搭配来纪年,叫干支纪年法。
B . “ 司马 ” ,古代官名,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军政和军赋的长官。汉大将军、将军、校尉之属官都有司马,专掌兵事。隋唐州府佐吏有司马一人,位在别驾、长史之下,有时专门用来安置被贬谪官员,有职无权。
C . “ 左迁 ” ,降低官职。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除 “ 左迁 ” 外,用来表示降职或免职的说法还有 “ 黜 ” 、 “ 除 ” 、 “ 罢 ” 、 “ 窜 ” 、 “ 免 ” 等。
D .京都,中国历史上有九大古都,皆可称为 “ 京都 ” ,包括洛阳、郑州、安阳、西安、大同、开封、南京、杭州和北京,本文中的 “ 京都 ” 指长安,即现在的西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D 8 . B 9 . C 10 . C
【解析】 7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思的理解能力。
A.“ 为 ” ,动词,做。句意:嫁给商人为妻。
“ 为 ” ,介词,替,给。句意:我要为你创作一首新诗《琵琶行》。
B.“ 言 ” ,话。句意:对这个人的话有所感触。
“ 言 ” ,字。句意:共六百一十六字。
C.“ 因 ” ,于是。句意:于是撰写一首长诗。
“ 因 ” ,依据。句意:我要依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
D.“ 明年 ” ,第二年。句意:第二年秋季的一天,在湓浦口为朋友送行。
“ 明年 ” ,第二年。句意: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故选 D 。
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例句:省略句, “ 送客 ” 后省略介词 “ 于 ” 。句意:在湓浦口为朋友送行。
A. 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江湖间转徙。句意:在江湖之间辗转流浪。
B. 省略句。省略主语 “ 我 ” ,同时 “ 感 ” 后省略介词 “ 于 ” 。句意:(我)对这个人的话有所感触。
C. 判断句。句意:这个人原来是长安的歌女。
D. 被动句, “ 迁谪 ” 含被动。句意:这天夜里我才有被降职的感觉。
故选 B 。
9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例句: “ 夜 ” ,在夜里,名词作状语。句意:夜里听到船上有人弹琵琶。
A.“ 栗 ” ,使 …… 战栗,使动用法。句意:使深林战栗,使层巅震惊。
B.“ 雨 ” ,下雨,名词作动词。句意:云层黑沉沉的 , 像是要下雨。
C.“ 北 ” ,向北,名词作状语。句意:结果只落得自己回顾追兵(向北张望追来的敌人) , 仓皇失措。
D.“ 暖 ” ,变暖,形容词作动词。句意:一会儿变暖,一会儿变凉。
故选 C 。
10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C.“ 用来表示降职或免职的说法还有 ……‘ 除 ’…… 等 ” 说法错误。 “ 除 ” 表示任命官职。
故选 C 。
参考译文:
唐宪宗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第二年秋季的一天,在湓浦口为朋友送行,夜里听到船上有人弹琵琶。听那声音,铮铮铿铿有京都流行的声韵。探问这个人,原来是长安的歌女,曾经向穆、曹两位琵琶大师学艺。后来年纪大了,红颜退尽,嫁给商人为妻。于是命人摆酒叫她畅快地弹几曲。她弹完后,有些闷闷不乐的样子,自己说起了少年时欢乐之事,而今漂泊沉沦,形容憔悴,在江湖之间辗转流浪。我离京调外任职两年来,随遇而安,自得其乐,而今对这个人的话有所感触,这天夜里才有被降职的感觉。于是撰写一首长诗赠送给她,共六百一十六字,题为《琵琶行》。
文言实词:
文言实词和现代文里的实词是一样的,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词,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
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性的活用。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一、大纲要求:
考试大纲要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常见”指出了考查范围,即教材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实词;
“文中”是给出确定实词含义的具体语境;
“理解”“含义”则说明高考既考查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的词义但又不是对原来知识的照搬和死记,而是借助具体语境,考查学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部分知识点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偏义复词、同形异义等。
二、常见题型:
在文言文阅读中常作为第一题进行考查。考试题型主要有下列两种。
题型一:给出四个文中词语的解释,选出错误的一项。这是最常见的题型。
题型二:从试卷上的文段中选出四个词语,再从学过的课文中选出四个相同的词语,不给出解释,让考生自己比较它们意义或用法的不同。
三、注意几种情况:
1.注意词的古今义文言实词,有的与现代汉语意义完全相同,有的完全不同。
这两类词都可以不去管它,重点应放在古今既有联系又有差别的实词上。如:
“食已与与如也”的“已”今作“已经”,这里是“罢”“完”的意思;
如“偷”,古义有苟且、马虎、刻薄等意,今为偷窃。理解时不能不辨古今差别而随便地以今义释古义。
2.注意单音词和双音词文言以单音词居多,汉语以双音词居多。
不要把两个连用的单音词误判白话文中的双音词,如“妻子”、“地方”、“指示”等。
3.注意通假现象古代汉语常有通假字
一是音同音近通假,如“蚤”通“早”,“要”通“邀”,“裁”能“才”,“禽”通“擒”,“卒”通“猝”;
二是形近通假,如“说”能“悦”,“谕”通“喻“。因此,理解时不要误把通假字作为本字。如“以身徇国”,“乃是天子报尔先人之徇命也”中的“徇”通“殉”,看不出来,就会解错。
4.注意偏义复词现象
所谓偏义复词,就是由两个意思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的词,其中一个词素表示意义,另一个只作陪衬。
如:《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便可白公姥”、“我有亲父兄这三句中,“作息”只有“作”的意义,“公姥”只有“姥”的意义,“父兄”只有“兄”的意义。如果不解依据上下文看出它们是“偏义”,就会理解错误。
5.要注意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在文言中是常见的语言现象,应根据具体语境作辨别。
如:“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中的“举”是“全”的意思(与“独”相对);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中的“举”,根据前后文,应解释“攻取”。
推断实词意义的方法:
1.利用音形的分析来推导
如觐,从“见”旁可以推出“拜见”;“造”解为“到”、“去”。
2.利用语法结构推导
例: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解先入关破泰,“意”作动词,后面带有宾词语,应解释为“料想”。
3.利用联想的方法推导,平时我们学过不少文言文和成语,在解题时,利用学过的知识并迁移过来,也是不难解决的。
例如: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不速之客)。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日薄西山)。
4.利用组词来推导,文言文词语都是单音节的,现代汉语是双音节的。将单音节的文言词语,作为语素组成双音节的现代汉语词组,然后根据实际去选择一个最恰当的。
5.根据前后述说的内容作推断。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